冬眠低溫療法

冬眠低溫療法

冬眠低溫療法的目的是降低腦耗氧量和代謝率,減少腦血流量,增強腦對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減輕腦水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冬眠低溫療法
  • 方法:滴注冬眠藥物進入昏睡物理降溫
  • 注意事項:體溫高於35℃則療效不佳
  • 目的:降低腦耗氧量和代謝率
方法,注意事項,

方法

首先遵醫囑靜脈滴注冬眠藥物,待病人進入昏睡狀態後,方可開物理降溫。為增強冬眠效果,減輕禦寒反應,可酌情使用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物理降溫方法包括頭部戴冰帽或在身體的主幹動脈表淺部放置冰袋,此外,還可採用降低室溫、減少被蓋、體表覆蓋冰毯或冰水浴巾等。降溫速度以每小時下降1℃為宜,體溫降至肛溫32~34℃、腋溫31~33℃較為理想。

注意事項

1、體溫過低易誘發心率失常、低血壓、凝血障礙等併發症,體溫高於35℃則療效不佳。
2、在冬眠降溫期間,不宜翻身和移動身體,以防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3、嚴密觀察生命體徵變化,若脈搏超過100次/分、收縮壓低於100mmHg、呼吸不規則時,應及時通知醫生停藥。
4、冬眠低溫療法一般進行3~5日,停止治療時,應先停物理降溫,再逐漸停用冬眠藥物,讓其自然復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