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南瓜根結線蟲病病原為多種根結線蟲(學名:
Meloidogyne spp.),屬線蟲墊刃目、根結線蟲屬動物。常見的主要有南方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爪哇根結線蟲。在中國保護地內,以南方根結線蟲發生最廣,在北緯35°以北地區,露地常見的為北方根結線蟲,在南方露地4種根結線蟲都有為害。
花生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arenaria):雌蟲梨形乳白色,體長560.98微米,口針長12.6微米,口針基部球略向後傾斜,會陰花紋圓至卵圓形,背弓中等高度,側區的線紋沒有波折,有些線紋伸至陰門角,陰門裂長39.8微米。雄蟲蠕蟲形,頭區低平,唇盤與中唇融合,無側唇,頭感器明顯,口針粗狀,側區四條側線,導刺帶新月形。
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hapla):雌蟲梨形或袋狀,唇區口孔呈六角形,唇盤與中唇不對稱,排泄孔位於口針基部球後,平均為2.2~2.5倍於頭頂至口針基部球末長度處。會陰花紋圓至卵圓形,背弓低平,側線不明顯,在尾端有一明顯的刻點區,背腹線紋有時在側區形成翼。雄蟲蠕蟲形,頭區隆起,與體軀界限明顯,頭帽側面觀圓弧形,唇盤與中唇融合,無側唇,頭感器長裂縫狀。口針粗狀,口針基部球圓形,與桿部界限明顯,側區具4條刻線。
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雄成蟲線狀,尾端鈍圓,無色,大小(1.0~1.5)毫米×(0.03~0.04)毫米,雌成蟲梨形,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生存適溫為25~30℃,溫度高於40℃或低於5℃活動受到抑制,55℃條件下10分鐘致死。
爪哇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javanica):雌蟲會陰花紋具有一個圓而扁平的背弓。無或有很少線紋通過側線。一些線紋彎向陰門。口針長14~18微米,錐部朝背部彎曲不明顯,並通常後部加寬。桿部僅在後端稍加寬。基球短而寬,前端常有缺刻。雄蟲頭部大而平滑的唇盤和中唇融合。頭冠高並和頭區一樣寬,雌蟲口針長18~22微米錐部前端窄,但後端很寬。桿部圓柱形,通常在通向基球外變窄,口針基球短而寬,並和桿部有明顯界線。二齡幼蟲全長402~560微米,尾長51~63微米,頭端到口針基部14~16微米。
為害症狀
冬瓜根結線蟲病主要危害冬瓜的根部,在主根和側根相連處形成根結腫瘤,形狀多為球形,有的呈團狀,危害嚴重時形成一串,如串珠狀。線蟲侵染根部後,使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導致地上部生長縮,病株比其他健康植株矮小、葉片小,最後全株枯死。整個發病過程比枯萎病慢。切割根部腫瘤,在一般放大鏡下觀察,能見到線蟲。
侵染循環
病原線蟲以卵在病株根內,隨同病株殘根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或以二齡幼蟲在土壤中越冬。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越冬卵孵化為幼蟲。而二齡幼蟲繼續發育,靠土壤、水流、農機具等傳播。幼蟲一般從嫩根部位侵入。侵入前能做短距離移動,速度很慢,故該病不會在短期內大面積發生和流行;侵入後,能刺激根部細胞增生,形成根腫瘤。
流行規律
地勢高燥、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發病重。土壤pH值中性時,有利於線蟲活動,發病重。酸性或鹼性土壤不利於發病。土壤潮濕、黏重時,發病輕或不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藥劑防治
每667平方米施用10%
噻唑磷顆粒劑5千克,其中土壤深翻時用3千克,並務必使其與土壤充分混勻,另外2千克在定植時與100倍的乾細土拌勻,2/3撒於穴底,1/3撒於穴表面。在整地起壟時,每平方米用1.8%
阿維菌素水劑1克加入800~1000倍水稀釋後噴入土壤,並多次摟地,使藥液與土壤充分混勻。
分級標準
冬瓜根結線蟲病病株分級標準:0級,系無蟲癭;1級,根系有少量小蟲癭;3級,2/3根系布滿蟲癭;5級,根系布滿小蟲癭並有次生蟲癭;7級,根系形成鬚根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