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地三黃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冬地三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具有養陰生津,清熱瀉火之功效,主治陽明溫病,無汗,實證未劇,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症見小便短澀,疼痛不利等。臨床用於陰津虧損和火毒鬱結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冬地三黃湯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 功用:養陰生津,清熱瀉火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歌訣

冬地三黃芩柏連,銀花葦草元參焉;苦甘合化君須記,火腑通行肺自宣。

組成

麥冬八錢,黃連一錢,葦根汁半酒杯(沖),元參四錢,黃柏一錢,銀花露半酒杯(沖),細生地四錢,黃芩一錢,生甘草三錢。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為度。

功用

養陰生津,清熱瀉火

主治

陽明溫病,無汗,實證未劇,不可下,小便不利者。

方義

方中用黃連、黃柏、黃芩,苦寒清泄小腸熱結;配麥冬、元參、生地即增液湯,甘寒清熱養陰,且麥冬重用以強陰津,增化源;佐以葦根汁、銀花露甘涼濡潤以滋養陰液,且銀花露氣味芳香,既清熱養陰,又醒胃悅脾以啟化源。全方苦寒與甘寒合用共奏泄熱結、滋陰液之功。且苦寒能化甘寒濡膩之性,甘寒又能制苦寒燥烈之氣。故吳鞠通指出:“大凡小便不通,有責之膀胱不開者,有責之上游結熱者,有責之肺氣不化者。溫熱之小便不通,無膀胱不開證,皆由上游(指小腸而言)熱結,與肺氣不化而然也。小腸火腑,故以三黃苦藥通之;熱結則液乾,故以甘寒潤之;金受火刑,化氣維艱,故倍用麥冬以化之。”

運用

診斷要點:小便短澀,疼痛不利等。
臨床常用於陰津虧損和火毒鬱結證。

使用注意

兼有濕邪者慎用本方。以防本法所用藥物有寒涼滋膩之弊。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並戒菸禁酒。根據藥食相剋與相宜,在服藥期間不宜食用豬肉等食物。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溫病條辨》:“陽明溫病,無汗,實證未劇,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黃湯主之。”
方論選錄
《成方便讀》:“冬地三黃湯,麥冬八錢,黃連一錢,蘆根汁半酒杯(沖),元參四錢,黃柏一錢,銀花露半酒杯(沖),細生地四錢,黃芩一錢,生甘草三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為度。治陽明溫病,實證未劇,濕熱相兼,不可下,小便不利,陰津不足者,此湯主之。夫溫病一證,與傷寒迥異。傷寒慮在亡陽,及至寒邪化熱,傳人胃腑,證見燥實,乃成下證。溫病慮在傷陰,內多濕熱,即使邪入陽明,而成可下之證,其粘膩交固之氣,有非下法可以去者,而陰氣愈熱愈傷,勢不得不兩顧而治,故以生地、元參、麥冬之養陰津,三黃之化濕熱。銀花露、蘆根汁皆系甘涼清潤之品,一可解溫邪於外,一可清溫邪於中。用甘草者,緩病之急,和藥之性耳。”

各家論述

葉子雨:“小便不利而渴者,熱在上焦,法當淡滲。小便不利而不渴者,熱在下焦,法當苦寒。若屢經汗下,小便不利者,陰竭也,法當育陰,則滲利苦燥又非所宜矣。審證處方,不可誤也。”(《評註溫病條辨》)
吳藻江:“此方主治陽明病無汗,下證未劇,只宜瀉火腑,通小便。金受火刑,乏化氣之力,以致小便不通,乃上游熱結之不通,非膀胱之不開症,只宜苦甘化陰,非淡滲八正輩所可治也。”(《新括溫病條辨症方歌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