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子村(山東萊蕪高莊鎮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冢子村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南6公里,辦事處駐地南10公里處,屬丘陵地帶。該村東與槲林前一河之隔,西是羊莊,北與堯王村接壤,南面是勸禮村。有210戶,64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冢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東
  • 電話區號:0634
  • 郵政區碼:271100
冢子村名的來歷有幾種說法,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冢子建在一座大的土丘上。根據《畢氏族譜》記載:清嘉慶年間,槲林前村畢強、畢成生叔侄倆進冢子建村。冢子在未建村之前,有大批的土地是槲林前畢氏家族的,因為村莊與土地之間相隔汶南河,因此,夏秋二季莊稼收穫極為不便。為了便於耕種畢氏家族便有畢強、畢成生叔侄二人遷此居住,把房屋建在一座南北長80米,東西寬60米的土丘上,因為土丘形似墳冢,故名冢子。隨著人口的增加,村莊的擴大,從冢子頂端往四周擴展,目前冢子的外貌已被村莊所覆蓋。在冢子的頂部,舊時富宅大院已成斷壁殘垣無人居住,一株樹圍約50厘米的杏樹成為冢子頂的標誌。冢子村為何在四周極為平坦的土地上凸起一座土丘,是原有地質變化形成?還是人為的堆築,或是一座古墓?如今仍是不解之迷。
《賣修萊城縣誌》載:“汶南保·冢子”。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萊蕪劃分為三縣,冢子隸屬新甫縣汶南區;1958年隸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時,冢子劃給了牛泉人民公社;1964年5月高莊人民公社重新恢復,冢子村又回到了高莊人民公社;2001年高莊街道辦事處成立,冢子仍屬高莊街道辦事處管轄。冢子村過去有畢、亓、何、石、劉、趙、楊七姓村民在此居住,畢、亓遷至較早,兩姓人口居多。村民不分人口眾寡,貧富貴賤,世代和睦相處。
冢子村由於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祖祖輩輩靠種地養活自己。解放前,由於農業生產技術的落後,95%的村民吃不飽、穿不暖,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靠給地主富農扛活維持生活。有的也做點小本生意,20世紀40年代村民畢文吉、畢桂德有釀酒作坊,以柿子、酸棗為原料釀製小徑酒。畢奎山開著油坊兼營酒店、菸絲生意。開藥鋪的是畢冠先,中醫內科,在當地小有名氣。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村民的生活才逐步得到改善。1952年村里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冢子村成立了“七.一”農業生產合作社,110戶村民全部入社,社長畢三德。當時冢子耕地面積670畝。1958年槲林煤礦建礦占地60畝。主要的農作物以地瓜、小麥、玉米為主,兼種大豆、高粱等小雜糧。
冢子村為提高糧食產量,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搞水利建設,由於地質原因冢子村地下水匱乏,加之槲林煤礦採礦地下水位下降,更沒有打深井的奢望。冢子村過去澆地用井共有13眼小土井,天旱乾枯。村中吃水井1眼,由於受槲林煤礦排放污水污染現在已棄之停用,村民飲水主要由槲林煤礦供應至村中各個水池,為了改善農作物水澆條件,1970年冢子村曾在離村2華里的堯王河挖大口井,並修了300米長揚水站,在村西嶺建2000立方米的大水池,利用堯王河水南調,村北莊稼基本得到灌溉。村南利用槲林煤礦排出的廢水整個莊稼都能澆水。自槲林煤礦與梨溝煤礦合併後,廢水提升由原來槲林煤礦東井改道西井,冢子自流灌溉已成歷史。2002年莊稼、蔬菜雖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但在新一屆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在村北修建了蓄水池,村西修建了攔水壩並修復了廢棄的提水設施,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冢子村除種植小麥、玉米外,還種植部分生薑,其種植歷史源遠流長。
冢子村地質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地下煤炭儲量豐富,有煤6 - 19層可供開採。地上裸露的除粘土、砂岩外,還有儲量豐富的鋁土(俗稱桃花石、焦寶石)可供開發利用。在冢子村建井採煤的歷史很長,明、清兩代就有,但無記載。20世紀30年代村民自發組織打窯挖煤,俗稱份子窯、銀兩窯。冬春兩季開工,夏秋雨水過大歇業,人股分紅。冢子村曾在橡子林(槲林煤礦以東地帶)、閨女子林等多處地方打窯,最有名氣的是“義盛窯”,坡草窪亓呈瑞家(舊時地主)出資開辦。為發展工副業項目,冢子村發揮粘土資源優勢於1970年建起了磚廠,生產經營30年,因原材料用盡於2000年停產。1983年冢子村在村西建一燒結立窯,利用西嶺大量的鋁土燒制耐火材料,但因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中途停產,繼而改為燒制生石灰。冢子村曾依託槲林煤礦發展個體運輸業,擁有大小車輛50餘輛。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創造了條件,但隨著槲林煤礦東井停止售煤,運輸業經營慘澹,至2002年全村僅有131躍進農柴1輛,出租麵包車4輛,拖拉機20台。
冢子村自建村之後非常注重文化教育。民國三年,就有私塾。20世紀20年代村里建有國小,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時停時續。解放後,國小與羊莊村合辦,1962年冢子村開始獨立辦學。1971年成立國中班,1972年國中與羊莊合併。國小一至五年級在本村,2001年學校合併於槲林國小。冢子村1964年就有畢秀貞考入山東醫學院,是本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學生。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至2002年全村共有二十幾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有的成為碩士研究生,有的已參加工作。
冢子村由於建村較晚,文藝方面的人才奇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村里成立了宣傳隊,排演過現代京劇《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逢年過節、冬閒時節排練演出。宣傳隊不僅在本村演出,並唱遍四莊,且參加過公社匯演,在四鄰八鄉叫響。冢子村20世紀50年代就有有線廣播。1971年村裡有高音喇叭,1979年畢秋德在全村第一個買12寸黑白電視機。截至2002年全村家家戶戶都買上了電視機,電話入戶率達到60%。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冢子村村民的生活逐漸好轉。2001年全村總收入9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提前步入小康生活。2002年新一屆黨支部建立後,支部一班人勵精圖治,團結協作,勇於開拓。冢子村將迎來二次創業的輝煌。
在2002年後,在村委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黨委與斛林煤礦協商,為村民鋪設飲水管道,解決了村民家家戶戶飲水難得局面,後有籌集資金在村中修起來南北(南到村頭,北到汶南河)、東西(東接斛林村,西到小超市)兩條水泥硬化路。方便了村民農耕的出行與日常生活。
在2015年,是冢子村的翻天覆地之年,在新任村支書的帶領下,村黨委開始進一步建設冢子村新農村,村支書帶頭墊付頭期工程款,硬化全村道路,修建村民健身廣場,清理村道兩旁廢棄物。使冢子村得到了新一步的跨越性的進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