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是2016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Filippo Crea,Gaetano A. Lanza,Paolo G. Camici 著,曾定尹,孫英賢 譯。全書共有3篇11章,分別介紹了冠狀動脈微循環生理學,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無創和有創檢測方法、所涉及的臨床表現及防治策略等內容,通過綜述並輔以各種圖表的形式,進行全面、翔實的闡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 作者:Filippo Crea、Gaetano A. Lanza、Paolo G. Camici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478323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冠狀動脈微循環領域國際上大量的、高質量的新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由國際上該領域著名教授Filippo Crea,Gaetano A.Lanza和Paolo G.Camici編著而成。全書共有3篇11章,分別介紹了冠狀動脈微循環生理學,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無創和有創檢測方法、所涉及的臨床表現及防治策略等內容,通過綜述並輔以各種圖表的形式,進行全面、翔實的闡述。
本書可引導讀者了解該領域的新進展,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防治帶來新的視角,有助於促進我國該領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提高臨床診斷和防治水平,可以供各年資的心內科醫師、心外科醫師及相關專業醫師、醫學生借鑑閱讀。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冠狀動脈微循環的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評估
1 冠狀動脈微循環生理學 2
1.1 冠狀動脈血管阻力的連續分布 2
1.2 冠狀動脈血管阻力在心肌內的分布 4
1.3 心肌血流的調節機制 4
1.3.1 血流改變的反應 5
1.3.2 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的機制 5
1.3.3 灌注壓改變的反應:自動調節 7
1.3.4 心肌氧耗改變的反應:代謝調節 8
1.3.5 心肌耗氧的影響因素 8
1.3.6 冠狀動脈血流代謝調節的機制 9
1.4 微循環的神經和生物–體液調節 11
1.4.1 交感神經調節 12
1.4.2 副交感神經調節 13
1.5 反應性充血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 13
1.5.1 短暫冠狀動脈閉塞的反應 13
1.5.2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 14
1.5.3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與最大血流 16
1.6 側支循環 17
2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 24
2.1 結構的改變 24
2.2 功能改變 27
2.2.1 內皮依賴的血管舒張改變 27
2.2.2 非內皮依賴血管舒張的改變 29
2.2.3 血管收縮 29
2.2.4 血管內阻塞 30
2.3 血管外機制 31
2.3.1 管腔外壓力 31
2.3.2 組織水腫 32
2.3.3 舒張時間縮短 33
3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評估方法 38
3.1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評估的相關問題 38
3.2 血管活性藥物在CMD的評估中的作用 39
3.3 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血流的無創評估方法 40
3.3.1 經胸超聲心動圖(TTDE) 40
3.3.2 心肌聲學造影 43
3.3.3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 45
3.3.4 心臟磁共振檢查(CMR) 47
3.4 有創性檢查方法 48
3.4.1 熱稀釋法 48
3.4.2 氣體洗脫法 49
3.4.3 冠狀動脈內都卜勒導絲 49
第2部分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
4 無心肌病和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58
4.1 心血管危險因素和CMD 58
4.1.1 吸菸 58
2
4.1.2 高膽固醇血症 59
4.1.3 高血壓 60
4.1.4 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 62
4.1.5 炎症 64
4.2 原發性穩定型微血管性心絞痛 65
4.2.1 心肌缺血的證據 66
4.2.2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證據 69
4.2.3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病因 72
4.2.4 痛覺感知增強 73
4.2.5 診斷 73
4.2.6 預後 75
4.3 原發性急性微血管性心絞痛 76
4.3.1 定義及流行病學 76
4.3.2 病理生理學 76
4.3.3 診斷 77
4.3.4 預後 77
4.4 微血管性“變異型心絞痛” 78
4.5 Takotsubo或應激性心肌病 78
5 心肌病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90
5.1 肥厚型心肌病 90
5.2 擴張型心肌病 93
5.3 主動脈瓣狹窄 96
5.4 心肌炎 99
5.5 浸潤性心臟病 101
5.5.1 Anderson-Fabry病 101
3
5.5.2 澱粉樣變性 103
6 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中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113
6.1 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 113
6.1.1 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學 113
6.1.2 臨床意義 118
6.2 急性冠脈綜合徵 120
6.2.1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學 120
6.2.2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和斑塊不穩定性的關係 123
6.3 冠狀動脈微血管阻塞 125
6.3.1 定義及臨床意義 125
6.3.2 研究沿革和致病因素 127
6.3.3 微血管阻塞不同病理機制的預測因素 130
6.3.4 診斷 131
7 醫源性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142
7.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142
7.2 手術干預 147
第3部分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
8 原發性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 154
8.1 心血管危險因素導致的原發性微血管功能障礙 154
8.1.1 高血壓 154
8.1.2 高膽固醇血症 155
8.1.3 糖尿病 156
4
8.1.4 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 156
8.2 原發性穩定型微血管性心絞痛 157
8.2.1 經典抗心肌缺血藥物 157
8.2.2 其他抗心肌缺血藥物 160
8.2.3 調節痛覺藥物 165
8.2.4 非藥物治療 166
8.2.5 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流程 168
8.3 急性微血管性心絞痛(Takotsubo心肌病) 168
9 心肌病中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 174
9.1 肥厚型心肌病 174
9.2 擴張型心肌病 175
9.3 主動脈瓣狹窄 176
9.4 心肌炎 176
9.5 浸潤性心臟病 176
9.5.1 Anderson-Fabry病 176
9.5.2 澱粉樣變 177
10 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中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 179
10.1 難治性心絞痛患者的血管生成治療 179
10.2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的治療 182
10.2.1 預防 182
10.2.2 機械治療 182
10.2.3 藥物治療 183
10.2.4 缺血調節 186
10.2.5 新的可能方法 186
5
11 醫源性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預防 192
11.1 PCI相關CMD的預防 192
11.1.1 機械性預防 192
11.1.2 缺血預適應 192
11.1.3 藥物預防 193
11.2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相關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預防 195
11.2.1 缺血調節 195
11.2.2 藥物預防 196第1部分 冠狀動脈微循環的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評估
1 冠狀動脈微循環生理學 2
1.1 冠狀動脈血管阻力的連續分布 2
1.2 冠狀動脈血管阻力在心肌內的分布 4
1.3 心肌血流的調節機制 4
1.3.1 血流改變的反應 5
1.3.2 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的機制 5
1.3.3 灌注壓改變的反應:自動調節 7
1.3.4 心肌氧耗改變的反應:代謝調節 8
1.3.5 心肌耗氧的影響因素 8
1.3.6 冠狀動脈血流代謝調節的機制 9
1.4 微循環的神經和生物–體液調節 11
1.4.1 交感神經調節 12
1.4.2 副交感神經調節 13
1.5 反應性充血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 13
1.5.1 短暫冠狀動脈閉塞的反應 13
1.5.2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 14
1.5.3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與最大血流 16
1.6 側支循環 17
2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 24
2.1 結構的改變 24
2.2 功能改變 27
2.2.1 內皮依賴的血管舒張改變 27
2.2.2 非內皮依賴血管舒張的改變 29
2.2.3 血管收縮 29
2.2.4 血管內阻塞 30
2.3 血管外機制 31
2.3.1 管腔外壓力 31
2.3.2 組織水腫 32
2.3.3 舒張時間縮短 33
3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評估方法 38
3.1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評估的相關問題 38
3.2 血管活性藥物在CMD的評估中的作用 39
3.3 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血流的無創評估方法 40
3.3.1 經胸超聲心動圖(TTDE) 40
3.3.2 心肌聲學造影 43
3.3.3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 45
3.3.4 心臟磁共振檢查(CMR) 47
3.4 有創性檢查方法 48
3.4.1 熱稀釋法 48
3.4.2 氣體洗脫法 49
3.4.3 冠狀動脈內都卜勒導絲 49
第2部分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
4 無心肌病和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58
4.1 心血管危險因素和CMD 58
4.1.1 吸菸 58
2
4.1.2 高膽固醇血症 59
4.1.3 高血壓 60
4.1.4 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 62
4.1.5 炎症 64
4.2 原發性穩定型微血管性心絞痛 65
4.2.1 心肌缺血的證據 66
4.2.2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證據 69
4.2.3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病因 72
4.2.4 痛覺感知增強 73
4.2.5 診斷 73
4.2.6 預後 75
4.3 原發性急性微血管性心絞痛 76
4.3.1 定義及流行病學 76
4.3.2 病理生理學 76
4.3.3 診斷 77
4.3.4 預後 77
4.4 微血管性“變異型心絞痛” 78
4.5 Takotsubo或應激性心肌病 78
5 心肌病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90
5.1 肥厚型心肌病 90
5.2 擴張型心肌病 93
5.3 主動脈瓣狹窄 96
5.4 心肌炎 99
5.5 浸潤性心臟病 101
5.5.1 Anderson-Fabry病 101
3
5.5.2 澱粉樣變性 103
6 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中的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113
6.1 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 113
6.1.1 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學 113
6.1.2 臨床意義 118
6.2 急性冠脈綜合徵 120
6.2.1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學 120
6.2.2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和斑塊不穩定性的關係 123
6.3 冠狀動脈微血管阻塞 125
6.3.1 定義及臨床意義 125
6.3.2 研究沿革和致病因素 127
6.3.3 微血管阻塞不同病理機制的預測因素 130
6.3.4 診斷 131
7 醫源性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142
7.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142
7.2 手術干預 147
第3部分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
8 原發性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 154
8.1 心血管危險因素導致的原發性微血管功能障礙 154
8.1.1 高血壓 154
8.1.2 高膽固醇血症 155
8.1.3 糖尿病 156
4
8.1.4 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 156
8.2 原發性穩定型微血管性心絞痛 157
8.2.1 經典抗心肌缺血藥物 157
8.2.2 其他抗心肌缺血藥物 160
8.2.3 調節痛覺藥物 165
8.2.4 非藥物治療 166
8.2.5 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流程 168
8.3 急性微血管性心絞痛(Takotsubo心肌病) 168
9 心肌病中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 174
9.1 肥厚型心肌病 174
9.2 擴張型心肌病 175
9.3 主動脈瓣狹窄 176
9.4 心肌炎 176
9.5 浸潤性心臟病 176
9.5.1 Anderson-Fabry病 176
9.5.2 澱粉樣變 177
10 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中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 179
10.1 難治性心絞痛患者的血管生成治療 179
10.2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的治療 182
10.2.1 預防 182
10.2.2 機械治療 182
10.2.3 藥物治療 183
10.2.4 缺血調節 186
10.2.5 新的可能方法 186
5
11 醫源性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預防 192
11.1 PCI相關CMD的預防 192
11.1.1 機械性預防 192
11.1.2 缺血預適應 192
11.1.3 藥物預防 193
11.2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相關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預防 195
11.2.1 缺血調節 195
11.2.2 藥物預防 196

作者簡介

曾定尹,教授,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科大學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共5項,2014年被授予中國膽固醇教育計畫傑出貢獻獎。
孫英賢,教授,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中國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遼寧省特聘教授 。承擔國家十二五、十一五、十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前期專項項目等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