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農民抗戰的意義

《再談農民抗戰的意義》是晏陽初所著作品,出自於《晏陽初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再談農民抗戰的意義
  • 作者:晏陽初
  • 作品出處:晏陽初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們這回的對日戰爭,是全民戰爭,是整個的中華民族,為爭民族生存而一致對敵的全民戰爭。然而全民戰爭的號角,雖然吹得很響,平心靜氣地諦審一下,究竟實際上是否已做到全民,抗戰活動是否已普遍化深刻化,在窮鄉僻壤是否已沒有一處不國防化,如果還沒有做到這個地步,便不能稱做全民抗戰。
我們這次抗戰,要得到最後的勝利,最重要的條件是能持久,而抗戰能否持久,不單靠前方的武裝同志之力,更須後方的充實,我常說中國這回作戰,不怕敗,只怕潰,縱使前方稍受挫折,只要後方不崩潰,還能有辦法。反之,設若後方整個崩潰,前方縱有百萬雄兵,依然於事無濟。況中國武力本不如人,兵器尤不如人,非賴整個的民族,個個都作敢死的鬥士,用血肉、用精神,和敵人作堅忍持久的殊死戰,才能希望博得最後的勝利。而全民族中最具堅韌性最富潛伏力,足負起長期抗戰的使命的,莫過於3萬萬農民,所以這次戰爭的勝敗,實在繫於農民抗戰的有無辦法。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此文出自於《晏陽初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晏陽初(1890-1990),享譽世界的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運動的倡導者。早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前往歐洲戰場,為華工開展識字教育。1920年回到中國,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總幹事,先後在城市進行大規模的識字教育運動,後帶領眾多知識分子深入農村,在河北定縣、湖南衡陽、四川璧山等地進行鄉村建設實驗,成立中國鄉村建設學院。1950年後,轉赴亞、非、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國際鄉村改造實驗,建立國際鄉村改造學院。一生為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奮鬥70餘年。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揚,曾與愛因斯坦、杜威等人同時獲得“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偉人”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