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林肯鎮的一聲槍響為始,佃農勞埃德中槍身亡,且被割去一隻耳朵,而兇手竟是死者好友克拉倫斯,後也因內疚自殺。這樁謀殺案緣起勞埃德與克拉倫斯的妻子菲恩出軌。敘述者偏巧與殺人者兒子克萊塔斯是朋友。克萊塔斯因此事深受打擊,與敘述者不再往來,在中學時重逢也沒說過一句話,就此失聯了。敘述者自感當年處事不當,一生都為沒給朋友做些什麼而痛苦,於是就有了本故事。
我想回到起步的地方:
在那裡,做過的事情可以挽回;在那裡,我找到了你。
我們是如何相識的?
只記得一天又一天,我們一起在那個未竣工的屋子裡玩耍,冒著摔斷脖子的危險走過橫樑,聞著木料散發的陳腐氣味。
當幽暗的天色提醒我們,晚餐時間就要來到,我們便爬下梯子,相互道別說:“再見”,“明天見”,然後踏上各自的歸途。
誰也沒有料到,某個晚上,這種輕鬆隨意的道別卻成為最後一次……
作品評價
“如
《百年孤獨》一樣難以寫就,也和它一樣完美。讀完後我恨不能讓時間倒流,好把自己過去的作品都重來一遍。”--
諾貝爾獎得主艾麗絲·門羅摯愛
“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作品之一”——麥可·翁達傑
“美國小說界中最為睿智,最為善良的聲音”——約翰·厄普代克
作品獲獎
入選《時尚先生Esquire》“75 本男士必讀小說”。
作者簡介
著名編輯、小說家、散文家、童書及傳記作者,曾任職《紐約客》40載,是納博科夫、厄普代克、塞林格等諸多美國當代重要作家的伯樂、知己與導師。著有包括
《媽媽走的那一年》《再見,明天見》在內的6部長篇小說,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獎章、美國筆會/馬拉穆德獎、馬克·吐溫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