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作品以山東省監獄為樣本,真實記錄了自1949年以來中國監獄的日常工作機制和文化生態的發展衍化,尤其是歷史風雲巨變和社會轉型節點上獄牆內鮮為人知的愛與恨、罪與罰、情與法、人性與獸性的博弈以及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既寫出了監獄人民警察默默無聞的堅持、奉獻、忠誠、無私與膽魄,也寫下了觸犯法律的罪人們入獄後的懺悔、愧疚、不忍及其被扭曲的人性在道義感召下的逐漸復歸,其間不時穿插對真實事件的細密解讀。
作品目錄
序章 人類監獄縱橫談 第一章 殺頭不像割非菜 第二章 魔鬼之錘敲響了警鐘 第三章 文明的求索者 第四章 “適應性”里的人性光輝 | 第五章 春風化雨潤心田 第六章 雕塑靈魂的人 第七章 你到底要什麼 第八章 升起你的太陽 尾章 法律的表情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作品體現了作者對人性和監獄管理體系的考察與反思。人性向善乃天道自然,任何一個生命都不是生下來就邪惡兇殘,而墮落的人性是可以挽救的,或者說即使惡人依然可以迷途知返,正所謂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監獄,就正是一個挽救人性、改造惡人的場所。從這個角度上說,監獄絕不是冰冷的國家機器,它承載著教化迷途之人,呼喚人性復歸的重要職責。所以作者將主要描寫筆力放在了對高牆內那些溫暖感人事件的描述上,比如第五章《春風化雨潤心田》,從不同的角度分別敘述刻畫了關於“脫逃大王”的懺悔、“親情餐廳”的設立、八旬老人獄中的生日宴、“愛心賬戶”對服刑人員輟學兒女的幫扶救助等事件,其中體現出的獄警的大德大愛以及犯人人性向良善的回歸。作者意在藉此呼籲新文明、新道德在監獄管理體系中的全方位建立與提升,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雙管齊下,把刑期變學期,把監獄變學校,將監獄建成罪人走向新生的再生之地。
藝術特色
該作品在寫實性與文學性的融合方面進行了有成效的嘗試。一方面,作家在真實描寫還原山東省監獄一系列典型事件現場實景的基礎上,多角度展開了詩意的文學想像與適度的心理分析,這尤其表現在對以劉斌為代表的改造後回歸社會成為優秀創業人士的刑釋人員群像的成功塑造上。作家以收集和占有的第一手真實資料為基石,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探幽發微刑犯們內心複雜情感的糾結與起伏,力求在其從開始的心理抗拒到逐漸走向自我反思、內心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的生動細節描寫中寫實寫活這些脫胎換骨的人物;另一方面,作家組織和剪裁材料的方法也特別注重寫實性與文學性的融合,將歷史文獻、新聞訪稿、政府檔案、罪犯手記以及服刑人員發表的報刊文章等詳實資料,靈活穿插於文學性敘事描寫中,形成了一種歷史話語、新聞話語、政治話語與文學話語的多聲部呈現。如第七章《你到底要什麼》中既穿插了落馬高官清明節寫給天堂妻子的長信,一思一頓、情深意長,又轉引了重病中的小安然寫給服刑人員的慰問信,還列舉了服刑人員發表在山東省監獄教育科辦的《育新報》上描寫“俺爹”“俺娘”的文章,情理交融,令人感動。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4年,《再生之門:中國式監獄探秘》獲得山東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許晨,山東德州人,報告文學作家、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文學》雜誌社原社長主編。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紀實》《血染的金達萊》《榮譽與責任》《真情大援川》《再生之門:中國式監獄探秘》《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等長篇報告文學。
李延國,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山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廢墟上站起來的年輕人》《在這片國土上》《中國農民大趨勢》《根據地》等獲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2021年獲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