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釋文,詞句注釋,白話釋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再上湘江①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再上湘江》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再上湘江》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再上湘江》](/img/2/2e0/nBnauIWY0MWZlhTN3kjNyQ2M0UzM1ImY5IjNkZGOxkzMwcjZwQmM2cjMyY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好在②湘江水,今朝又上來③。
不知從此去,更遣④幾年回。
注釋釋文
詞句注釋
①再上湘江:又一次逆湘水而上。上,逆水而行。
②好在:依舊,如故。
③上來:逆水而來。
④遣:使。
白話釋文
別來無恙啊,湘江!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這次前去,何時再讓返航?
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滿懷希望返回長安,但席未暇暖,即於三月十三日被遷為柳州刺史,官雖進而地益遠,遭受到又一次沉重打擊。帶著難以言說的悲憤和憂傷,他與同時被遷為連州刺史的劉禹錫相伴,長辭國門,再次踏上了遙遠的遷謫路途。這首《再上湘江》,便是行至湖南境內寫下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來”這兩句,緊扣題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時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綠,兩岸雜花生樹,青山疊翠,柳宗元對眾山之會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過。可是此時此地,他卻無心欣賞,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帶過,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貶這一令人傷心的事件上來,所以次句詩,便緊接首句,頂前補足,用“今朝又上來”承接,不著議論,不寫景物.滿腔悲憤,藏而不露。
“不知從此去,更遣幾年回”這兩句,轉筆寫對前途的憂慮。不知此去要經過幾度春秋?貶在離京城萬里之外的荒遠邊州,何時才能被召還?瞻望前途,真是不寒而慄啊!柳宗元離開京城長安以後,對京城是眷戀的,那裡是政治中心,是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地方,而柳州當時是一片開墾很少的荒涼之地,古樹參天,雜草叢生,毒蛇猛獸,比比皆是,而且瘴癘之氣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這裡視為畏途,從秦漢以來,這裡一直是謫放罪人的地方。想到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在《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中,從“翁仲遺墟草樹平”一句看來,他已流露出“長安不見使人愁”的情懷。劉禹錫酬贈詩中的“歸目並隨回雁盡”,也同樣流露出對京城的眷戀和對北歸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卻再沒有回來。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達柳州;七月十七日,隨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於長期被貶遠州,精神上受到壓抑,已經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憲宗因受尊號,實行大赦,經裴度說情,憲宗才決定在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時柳宗元已經病人沉疴,詔書未到柳州,宗元便在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長逝了。 “更遣幾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與好友劉禹錫作鄰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 “不知從此去,更遣幾年回”的詩句,已經成為詩讖,一代大文學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歲。讀此詩,對他的悲劇生涯,讀者會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絕句,語言樸素無華,如對友人說家常話,毫無斧鑿痕跡,通俗而又自然。後兩句詩用虛擬的手法來表現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設問“更遣幾年回”來作結,把思維活動表現得很真切,頗有情趣。雖篇幅短小,仍不失為一篇清新雋永的小詩。
名家評論
如果細細地、反覆地將全詩讀上幾遍,這種感受將會更為深刻,故蔣之翹《柳集輯注》卷四十二評日:“淒絕,一言腸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