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鈔
- 拼音:jì chāo
- 別稱:冀南幣
- 流通地區: 晉 、 冀 、 魯 、 豫 邊區
發行情況,面值,存世珍品,
發行情況
“冀南銀行”於1939年6月開始在黎城縣西井村籌建,1939年10月15日在黎城縣小寨村和河北省南宮縣同時宣告成立,到1947年10月時,“冀南銀行”在總行之下設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4個區行、26個分行、173個縣支行,機構遍及西至黃河、東達津浦路、北至正太路、南達隴海路的廣大中原地區,轄區人口3000餘萬,已成為實力最雄厚的解放區銀行,“冀鈔”逐步成為晉冀魯豫邊區的通用貨幣。
解放戰爭時期,“冀南銀行”業務區域進一步擴展,成為根據地經濟建設和劉鄧大軍中原逐鹿的重要後盾。到1948年冀南銀行與晉察豫邊區銀行合併成立華北銀行時,“冀鈔”仍然作為華北地區的法定貨幣。同年12月,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北海銀行合併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時,“冀鈔”才退出流通市場。
面值
“冀鈔”有19種面值,包括壹角、貳角、貳角伍分、伍角、壹元、伍元、貳拾元、貳拾伍元、伍拾元、壹佰元、貳百元、伍百元、貳仟元等。
存世珍品
2015年6月,“第五屆八路軍文化旅遊節抗戰票證展”上,黎城縣小寨村“冀南銀行”發行的“冀鈔”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其中尤為珍貴的是一版1942年的半成品“冀鈔”,這是長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協會副會長楊宏偉先生收藏的。
這版半成品幣是他20多年前從黎城縣一小山村的村民家收藏到的。那個村民說,他家的親戚當年是冀南銀行印鈔廠的工人,這些半成品幣是打仗時留下來的。“冀南銀行”當年位於黎城縣小寨村。1942年的一天,冀南銀行印鈔廠工人在印製錢幣過程中,突遭日軍襲擊,部分錢幣只印刷了一個單面,而且還只印了一道工序,工人們便攜帶半成品紙幣緊急轉移。後因紙張受損,這些半成品紙幣無法再上機印刷,只好使用背面改做記事本,倖存至今,實為難得。
黎城這位村民的“記事本”有一沓半成品“冀鈔”,但楊宏偉只收藏到了其中的一個版。
每版半成品“冀鈔”上,有17張只印刷了一道工序的錢幣。每版大小與現在的16開紙張差不多,每張錢幣面值都是“貳拾伍圓”,票面呈綠色,四邊有一圈花邊,上面從右向左有“冀南銀行”四個大字,下面是以山水樹木為背景掩映的一座涼亭樓閣,涼亭圖案下面是帶括弧的阿拉伯數字“1”,數字下是綠花圖案,圖案上由右向左印有“貳拾伍圓”字樣。再往下的一綠色橫細條紋背景上,由右向左署有“民國三十一年印”,左右邊花上分別印有“貳拾伍”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