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莊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城東南一公里處,達康街、建設街分別從村東、西側穿過,南臨人民路,北有振興路、新光路,條條寬街環繞冀莊四周,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平坦,現有耕地467畝,人口1150人,340戶,均為漢族,村有黨員60名,支村兩委幹部7名。
原有鐵路通過,現已拆除,更名達康街。
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年間有冀姓景文,自山西榆次縣太廟遷至此居住,原名冀家莊,另有胡、秦、陳、李、王、張等姓,以冀姓居多,清末更名冀莊,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冀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城東南一公里處
- 人口:1150人
- 方言:曲周方言
村落發展
2、冀莊村有光榮的歷史,清代曾有義和團帶領村民同外國教會鬥爭的英勇事跡,並有民間武術班、槓稈隊,洛子腔劇團等民間組織。冀莊村為革命老區,早在一九二八年就由縣第一名中共黨員張卿雲介紹冀匯川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O年前後冀匯川先後介紹陳光文、胡憲章、冀文汗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四年建立了黨小組(後改為黨支部)。
3、一九三九年二月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陳賡旅長,政委王新停率部參加香城固戰役時,曾在該村吃住,村民紛紛送水、送飯,熱情招待。同年縣委書記劉播明,縣長郭企之都在該村西頭召開抗日宣傳動員大會。近半個世紀以來,該村跟隨偉大的黨在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裡抗爭、拼搏,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鑄成了革命史上的輝煌篇章,迎來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從此冀莊獲得了新生。
名人傳記
冀匯川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7歲在褚莊國小學習,後到曲周城內高級國小讀書。1924年在山西省太谷縣銘賢中學讀書。1925年暑假後,轉入曲周中學讀書。1926年回家務農。1928年2月,在槐橋冀老夢雜貨鋪由梁寶森(字玉臣,廣宗縣人)介紹冀匯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梁寶森主持下成立了中共曲周縣特別支部,這是曲周縣第一個黨組織。1928年冬,冀匯川接任特支書記,負責曲周縣黨組織工作。
1929年春,永年十三中恢復,經原曲周中學校長劉伯明努力,冀匯川以半公費待遇轉入十三中二十七班學習。在十三中讀書期間,利用學生身份作掩護,秘密開展黨的活動,向同學們宣傳國內外革命形勢,傳播革命道理,並暗中傳閱進步書籍,聯絡一些思想進步的同學,成立進步組織——曲周旅永同學同鄉會,還出版了刊物。
1929年夏天,冀匯川回曲周發展黨組織,在曲周鄉師開展黨的工作,成了曲周縣特別支部與直南特委和上級黨組織的聯繫點。使黨在曲周縣的影響進一步得到擴大。
1939年,冀匯川任一區戰委會主任。1940年春,曲周縣參議會成立,冀匯川任第一任參議長。1945年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後因情況變化,未去參會。
1974年,離職休養。2003年7月病逝。
經濟狀況及社會事業
在社會事業方面,該村有高質量的達標國小一所,有老師20餘名,班級6個,校舍30餘間。村有達標衛生所一處,村醫5名。村垃圾定點存放,專人負責清運,衛生有專人負責,長年路燈照明,為村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冀莊村制定了60歲以上老人按月發放養老金制度,並做為一項基本制度長期堅持,使村民老有所養,該制度已累計投資60多萬元。這是該村的一大特色,真正體現了冀莊兩委幹部關注民生,執政為民的理念。
冀莊村換屆工作已順利結束,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將繼續在支書冀學民的帶領下,不辜負冀莊村民眾的厚望,積極發展經濟,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使冀莊村早日實現新農村。
村集體活動
地圖信息
地址:邯鄲市曲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