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花16號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用冀9813為母本,開選01-6為父本選育的油食兼用型花生品種。
冀花16號株型直立,葉片長橢圓形、綠色,連續開花,花色橙黃,莢果普通型,籽仁橢圓形、淺紅色、無裂紋、無油斑,種子休眠性強;中抗花生葉斑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花16號
- 別名:冀0607-19
-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 品種來源:冀9813(冀花6號)×開選01-6
- 審定編號:國品鑑花生2015006、冀審花2016001號
- 登記編號:GPD花生(2017)130016
- 作物名稱:花生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6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號)為母本、開選01-6為父本配製雜交組合,採用套龍骨瓣雜交授粉技術進行有性雜交。
2006年11月~2007年3月,在海南三亞種植F1代,淘汰偽雜和病劣株後,按組合摘飽滿果混收。
2007年5月~2008年9月,在河北石家莊和海南三亞種植F2~F4代,按照株型直立或半直立、株高適中、疏枝、主莖綠葉多、結果多、雙仁果和飽果數多的單株選擇標準選擇優良單株,按組合摘果混收。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海南種植F5代,依據單株選擇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利用Master-RI手持折射儀(ATA-GO)測試單株種子油脂折光係數,篩選高油酸單株,獲得高油酸單株2006007-F1N-0-0nf-0-19nf。
2009年5~9月,在石家莊種植2006007-F1N-0-0nf-0-19nf株行,淘汰病劣株後,全株行混收形成新品系,該新品系果大、飽滿、果殼薄,種仁油酸含量高,綜合性狀優異。
2009年11月~2011年3月,連續在海南三亞和石家莊進行3個世代的新品系繁種和產量鑑定。
2011年,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藁城堤上試驗站進行產量比較試驗。
2012~2014年,以代號“冀0607-19”參加了全國北方片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2015年1月,通過國家鑑定(編號:國品鑑花生2015006),命名為“冀花16號”;2016年,通過河北省鑑定(冀審花2016001號);2017年12月,獲農業部登記。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冀花16號屬普通形中早熟花生品種。其株型直立,葉片橢圓形、深綠色,連續開花,花色橙黃,莢果普通形,中大果,籽仁橢圓形、粉紅色、無裂紋、無油斑,種子休眠性強;主莖高44.4厘米,第一對側枝長48.8厘米,總分枝數7.1條,結果枝數6.1條,百果重207.4克,百仁重87.8克,出米率72.69%,生育期129天;出苗整齊,生長穩健。
產量表現
2010年,參加花生新品系鑑定試驗,冀花16號莢果產量為6546.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冀花2號增產13.3%。2011年花生新品種產量比較試驗,冀花16號莢果平均產量為4554.3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冀花2號和花育19號分別增產16.84%和22.63%;籽仁平均產量為3285.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冀花2號和花育19號分別增產16.59%和25.11%。
2012~2013年,參加國家北方片段預告生大粒組區域試驗,冀花16號2年計34點次平均莢果產量為5141.4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花育19號增產6.33%。其中,2012年冀花16號莢果平均產量為5408.4千克/公頃,居參試品種第7位,較對照品種花育19號增產7.07%;2013年莢果平均產量為4874.3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花育19號增產5.60%,效果明顯。
2014年,參加國家北方片段預告生大粒組生產試驗,冀花16號莢果平均產量為5248.2千克/公頃,居8個參試品種第6位,較對照品種花育19號增產6.39%。
適種區域
冀花16號適宜在中國河北、山東(黃島除外)、河南(漯河除外)、遼寧、江蘇、安徽、湖北、內蒙古花生產區春播和麥套種植。
栽培技術
- 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旱薄地應追施氮、磷、鉀等速效肥。
- 播期: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種,麥壟套種在麥收前15天左右播種。
- 種植密度:適宜種植密度為16.5萬~18.0萬穴/公頃(33.0萬~36.0萬株/公頃)。
- 田間管理:加強肥水管理。開花後要保證水、肥供應,遇旱澆水,特別是要澆好開花、飽果成熟期2次關鍵水。化控防倒伏。高產地塊,花生盛花期葉面噴施2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750克/公頃防徒長。預防後期病害。後期感花生黑斑病和花生網斑病,要注意防治。適時收穫。在多數莢果飽滿成熟(內果殼變黑或褐色)時,及時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