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宗旨
明確辦學方向,追求社會效益
“冀聯”認真落實“小康村醫療服務宣言”,為農村培養“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誤診,急重病及時搶救”的衛生人才,作為自己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是掌握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運用中西醫兩套本領防治疾病。為基層、農村培養“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過”的合格的白求恩式醫生。占地121畝,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在校生達3656餘人,畢業生4000餘人,就業率據近三年統計高達90%。固定資產總值達9000萬元。開設有社區醫學、護理、口腔醫學、畜牧獸醫專業,我校先後榮膺省、市民辦學校先進單位,省社會力量辦學管理示範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2001年評為省級重點中專。2001年6月省衛生廳組織臨床技能抽樣考核,被評為優秀,在民辦醫學中專是唯一一個。2002年6月衛生廳專家組對護理專業技能考核評為合格。2002年11月,中華職教社河北分社,授予民辦學校唯一的《溫暖工程先進集體》殊榮。
“冀聯”開展“溫暖工程”已達數年,多次受到表彰。1997年為革命老區無償培養中專畢業生42名,獻資50萬元,受到原省長葉連松批示:“實施‘魚水工程’為革命老區培養醫學人才,值得稱讚”;2000至2002年為342名學生減免學費1.4萬多元,有2400多名師生無償獻血近30萬毫升,榮獲“市級無償獻血先進單位”。2002年11月省血液中心,贈“弘揚奉獻精神,愛心重鑄生命”錦旗一面,12月,省衛生廳、省紅十字會頒發“河北省無償獻血促進獎”匾……,評為“市級文明單位”,省級“溫暖工程”的典型。2000年7月“鄒本興先進事跡報告團”受到中央軍委首長親切接見。11月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率中央考察團來校視察,對我校建設給予肯定。
師資力量
最佳化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
有一支穩定優質的師資隊伍,冀聯有教研室10個。主任多由著名專家教授擔任,並設有“教學質量督導專家組”。另外,學校採取兩個舉措:一從省醫院、省醫大及其附屬醫院聘請專、兼職教授、副教授、講師250餘名,80%以上主要課程由教授、副教授任課,確保了教學質量。二從我校畢業生中選拔優秀生留校任教,並採取鼓勵措施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
設備配置
完善教學設備,穩定實習基地
校園網路覆蓋率基本達到標準,網路覆蓋教務處、試題系統、學籍管理、學生處、後勤處、財務處、院長室,會議室等處室,附屬醫院內部實現網路化管理,計算機中心外網聯並,電子閱覽室已對學生開放。
多媒體教學設備完善,如南階梯教室、圖書館樓、會議室、口腔技工室等實行現代化教學,數位化語音室達到省內先進,生均≥0.2座,計算機生均≥0.4台。有教學錄像帶、光碟500餘件,達1000小時以上,85%以上為專業課和文化基礎課,較好地配合了教學工作。
搞好實驗教學是增強社會競爭力的關鍵。建校17年來,先後建成2600多平方米的基礎課實驗樓,開設了解剖、組胚、生理、病理、藥理、生化、生微生物、寄生蟲、化診、物診等10個實驗項目。300平方米的護理練習室,120平方米的外科練習室,290平方米口腔多媒體技工室等,購置大量教學儀器設備。
實習基地配置符合醫學院校要求,我校與石、京、津、蘇等地21所醫院簽有契約,都是二甲或三甲醫院,有較穩定的實習基地。此外, 1999年學校投資1800萬元又建成300床位附屬醫院。
就業
重視一專多能,廣開就業門路
我校以培養實用複合型人才為已任,堅持“一專多能”的育才方向。開設B超、化診、心電、針灸、按摩、英語、計算機、汽車駕駛等培訓班,強化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出一大批受到歡迎的醫學人才。畢業生已有20多人當了醫院正、副院長,有100多名當了科室正、副主任、衛生所長,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北京市紅十字急診搶救中心有我校畢業生40多人,有9名是科室副主任;石家莊友誼燒傷醫院院長李文賢、科主任梁艷琴8年救治燒傷病人3500多例,成功率94%;畢業生代慧鳴擔任漯河市交通職工醫院院長後繼續發奮學習,已考入同濟醫大研究生;劉淑榮在阜平縣城南莊中心衛生院,工作被評為保定市先進工作者,譜寫了一曲“情滿城南莊”的讚歌。
教育方針
堅持德育第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堅決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把樹立“金子般人格,鐵的紀律、白求恩精神”貫穿到教學全過程。入學上的第一堂課是學習“紀念白求恩”,看的第一部電影是“白求恩大夫”,瞻仰的第一個場所是“白求恩紀念館”。學校年年開展“學雷鋒”、爭當“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獻愛心”等活動。同時把“五德”教育(即政治上堅持:愛祖國、愛人民、愛共產黨、愛勞動、愛醫學科學;社會義務上做到: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愛護公物、見義勇為;人際關係上做到:誠實守諾、與人為善、尊重別人、尊重集體;個人行為上做到:戒菸、戒酒、不打架、不說謊;家庭關係上做到:孝敬父母、尊長愛幼)和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做為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常抓不懈,使學生的素質得到質的飛躍。冀聯培養我成才,我為冀聯添光彩,在校園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