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建國學院

冀東建國學院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以後,冀熱遼區行署根據當時的形勢,為儘快培養建國所需人才,於1945年9月成立了冀熱遼區建國學院,院址在玉田縣城關前農職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東建國學院
  • 教學方式:全日制
  • 主管部門:教育廳
  • 院校類型:綜合
  • 校園環境:市區
  • 院校排名:暫無
學院簡介,學院文化,

學院簡介

9月下旬,招收第一批學員共1000人,分編區村幹部隊、政治隊、師資訓練隊和經濟訓練隊等四個隊。同年12月,又招生500人,年齡放寬到50歲。
1946年初,冀東建國學院遷到遵化城關,分駐南關匯文中學和東關簡師舊址。根據形勢的需要,在原有的政治、地乾、財經和文教班基礎上,於4、5月間招收了司法班和研究班,為第二期學員。
這一期學員有的報到較早,遵照上級指示精神,由學院幹部帶隊,組織這些早到學員,到附近農村去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土地問題的《五四指示》。
1946年9月上旬,國民黨軍開始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冀東行署主任兼建國學院院長張明遠同志到建國學院作動員報告,號召師生積極行動起來,做好上山打游擊的各項準備工作。之後,全院師生開始了游擊生活,隊伍由遵化出發,經玉田、薊縣到平谷,出將軍關到興隆縣境內。10月底回到遵化,11月上旬到遷安縣的上龐店、臨河一帶。在這一帶停留近3個月的時間,按要求開始了學習生活,學完了規定的學習內容,1947年2月畢業,分配了工作。
1947年2月末,建國學院轉移到遵化東陵附近的裕大、裕小、東溝、西溝等幾個村莊,在這裡招收了第三期學員。這一期共招6個班:政治2個班,文教、財經、地乾各1個班,還有1個研究班。3月份開學,開學後,學員抽出時間幫助老鄉種地、開荒;學院還創建了捲菸廠,學員輪流到捲菸廠勞動。學員增加了接觸民眾、接觸社會的機會,受到了駐村民眾的歡迎。七月初,學院根據上級領導意見,組織全院幹部學員參加冀東區黨委土地複查工作團。結合地方幹部編隊到附近村莊,協助土地複查工作,直到10月底陸續返回學院。回院後,學院即開始了“三查三整”運動。運動一開始,對建國學院成立以來的工作,做了不適當的評價,挫傷了部分同志的積極性。在學員中有的家庭出身不好,其原籍派人到學院把學員要回去,參加當地的運動;個別學員經學院領導研究退回原籍,還有的學員因某種原因,被送往鮎魚池參加勞動。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迫害。
1947年11月下旬,建國學院掀起了參軍的熱潮,廣大學員紛紛報名,積極要求參軍參戰。政一班同學在全院大會上提出“為人民服務不講價錢,不當幹部當戰士”的口號。經過各班的討論,報名的同學非常踴躍,幾日內報名入伍的同志達到335人,政一班報名的同志達到97%。為了歡送部分學員入伍,學院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附近村莊的農民,紛紛趕到學院所在地慰勞參軍的學員,12月底第三期學員畢業分配工作。
冀東地區土改以後,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迫切要求學習文化,當時教師奇缺,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了及時解決師資不足問題,學院決定開辦師資培訓班,招生400餘人,於1948年3月開學。
1948年6月6日,冀東行署教育廳和建國學院在清東陵惠陵大殿召開慶祝教師節大會。參加會的有住在南新城的建國學院全體教職員和學生,還有遵化縣二、三區和馬蘭峪特區各村的教員共600餘人。大會內容有兩個:一是介紹馬蘭峪特區的試點經驗,二是為先進教師慶功。大會到上午10時,突有蔣軍飛機兩架由西飛來,狂射手無寸鐵的師生,馬蘭峪國小校長李墨林,學生馮旭光等22名同志遇難犧牲。王志文,張艷春等28名同志受傷,血流遍地。建國學院師生回校後,義憤情緒不能抑制,紛紛表示要拿起槍桿子上前線,消滅蔣匪,為死難的烈士報仇。當晚8時,學院召開了聲討大會。
惠陵流血事件發生後,學院利用這活生生的事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揭露和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
6月10日,建國學院及馬蘭峪附近的國小教師將6月6日的流血事件通電全國,控訴蔣匪以飛機射殺教職員、學生的暴行。之後,建國學院為了保存實力,決定撤離馬蘭峪一帶,經遵化泉水頭、豐潤仰山,輾轉到遷西的舊城、三屯,後到興隆的小子莊一帶,這一期學員,於1948年9月初,在三道河畢業。
1948年底,冀東建國學院由遵化遷至唐山市,1950年與唐山職工學校合併。先後辦學五年半,共培養、培訓軍政幹部和國小教師7000多人次。

學院文化

學院堅持“適應革命形勢需要,培養建國急需人才”的辦學宗旨,“三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方法,以及短(學制半年)、平(只求學員掌握馬列主義基本常識和急需的一兩項工作或生產本領)、快(快速教學,快速成材)的教育教學效果,在教育史冊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