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在河北省中部地區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春季“掃蕩”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中區1940年春季反“掃蕩”
- 外文名:Counter-Operations against “Mopping-Up” in the Central Hebei Area in the Spring of 1940
- 開始時間:1940年2月
- 結束時間:1940年5月底
- 發生地點:河北省中部地區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在河北省中部地區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春季“掃蕩”的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在河北省中部地區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春季“掃蕩”的作戰。1940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以第110、第27師、獨立混成第15旅及偽軍各一部,共3.7萬餘人,採取軍事進攻、政治欺騙、經濟...
冀中區春季反掃蕩作戰,①1938年2月,日軍分3路“掃蕩”河北高陽、安國、任丘等地抗日武裝。冀中人民自衛軍和河北游擊軍密切配合,先後在定縣、霸縣、任丘、河間等地襲擊日軍。4月24日,日軍被迫放棄河間縣城,停止“掃蕩”。此役歷時一個多月,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共殲日軍千餘人。②1941年2至6月, 日軍為貫徹...
冀中區春季反掃蕩作戰,①1938年2月,日軍分3路“掃蕩”河北高陽、安國、任丘等地抗日武裝。冀中人民自衛軍和河北游擊軍密切配合,先後在定縣、霸縣、任丘、河間等地襲擊日軍。4月24日,日軍被迫放棄河間縣城,停止“掃蕩”。此役歷時一個多月,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共殲日軍千餘人。②1941年2至6月, 日軍為貫徹...
冀中區1941年春季反掃蕩戰役是1941年(民國30年)2月至6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粉碎日偽軍掃蕩冀中平原的戰役。此役,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60餘次,殲、俘日偽軍3000餘人。戰役經過 1940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採取高度分散肅正(清鄉)、抽調兵力集中“掃蕩”的新方式,對冀中抗日根據...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在河北省中部地區,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掃蕩”的作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使中國華北地區成為其“兵站基地”,加緊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所謂“治安肅正”作戰,並把冀中區作為重點地區之一。1942年春,日偽軍在冀中區逐步進行“蠶食”,修建據點、碉堡...
冀中區反掃蕩戰,冀中軍區參與的戰役。冀中區反掃蕩戰,①1940年夏,冀中軍區利用高桿農作物為掩護,發動“青紗帳戰役”。先後在肅寧、博野、饒陽、深縣等10餘縣連續伏擊、襲擊日軍,自6月25日至8月10日,共作戰140餘次,斃傷日偽軍2500多人,俘偽軍500餘人,攻克據點15處,破壞公路300多公里。②1943年夏,冀中...
1940年4月1日,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掃蕩”戰役結束,這次戰役是從2月23日開始的。1940年初,八路軍一二0師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將進至冀中和晉察冀等根據地的部隊陸續召回晉西北進行整編、訓練。日軍為查明八路軍在晉西北的兵力配備及作戰能力,先後調遣1.2萬餘人的兵力,兵分六路進攻嵐縣、臨縣、方山、...
5月1日至10日為第一期作戰,是日軍誘迫冀中區中共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八路軍主力進入滹沱河、滏陽河與石德路構成的三角地帶(合圍圈)的外圍“掃蕩”階段。八路軍冀中軍區,於7日指示主力部隊大部轉向敵側後,但無法執行;機關、部隊被迫退入根據地中心區,陷於擁擠、被動局面。第二期作戰 從5月11日至15日為第二...
冀中軍區部隊採取“避實擊虛,避強擊弱,敵進我進”的方針,向日偽軍發起春季攻勢。1月上旬,第9分區部隊攻克肅寧東北的朱家莊碉堡。下旬,日軍1500餘人掃蕩白洋淀以南地區。該軍分區部隊除留一部與日軍周旋外,大部兵力深入敵占區。兩周中作戰14次,攻克據點碉堡40處,並在一二月間襲擊肅寧、安新兩城。第24團在...
1942年5月,日軍5萬餘人在岡村寧次指揮下,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5月1日,日偽軍由平漢、津浦、石德、滄石各線據點分多路出動,對冀中根據地中心區實施合圍。冀中軍區進行了堅決的反擊。“掃蕩”開始後,軍區部隊即以大部兵力轉移至外線,以一部兵力高度分散在內線,配合游擊隊打擊敵人,堅持鬥爭...
冀中區1940年夏季反掃蕩戰役是指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4月至5月的抗日戰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在河北省中部地區粉碎日偽軍掃蕩的戰役。經過 1940年4月10日,日軍利用冀中軍區部隊主力南下反擊國民黨頑軍石友三部之機,由津浦(天津至浦口)、平漢(北平至漢口)兩線向冀中調集第27、第110師團和...
10月8日,日偽軍6000餘人,附汽車約200輛、各種炮數十門、坦克20餘輛,分別由北平(今北京)至天津鐵路沿線出動,向大清河以北地區進行“掃蕩”。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以靈活的游擊戰術,先後在新城等地進行7次戰鬥,給日偽軍以大量殺傷。日偽軍被迫於20日轉入“駐剿”。12月10日,日偽軍1500餘人,由石家莊至...
1939年,日軍在任丘展開春季大掃蕩,先後在全縣重要村鎮設立20多個據點。安玉林率領縣委機關轉移到農村,建立了區游擊隊,成立手槍隊,開始游擊抗戰和流動辦公。安玉林忠於黨、忠於人民的崇高品質和為革命事業無私奮鬥的精神,深深鼓舞著同志們,縣委形成了一個堅強的堡壘,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抗戰。1939年9月在冀中區...
范次希 范次希(1920-1942),1942年6月9日在河北冀中平原五一反掃蕩中,與日寇搏鬥壯烈犧牲,四川省人民政府1997年9月18日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冀中區冬季反掃蕩戰,1939年10月初,日軍以兩萬多兵力“掃蕩”冀中抗日根據地。10月8日,日軍先以6000餘人向冀中第5軍分區進攻。分區部隊分散於敵側後,先後經7次戰鬥,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25日以後,日軍重點轉向北嶽地區。12月初,又返回冀中,重點掃蕩石家莊東北定縣、新樂等地。中旬,日軍在30餘輛坦克和28架...
至此,晉察冀軍區轄冀中軍區、冀熱察挺進軍,共12個軍分區、37個團、20餘個游擊支(總)隊,總兵力約10.9萬人,民兵約50萬人。從1939年初至1940年底,晉察冀軍區部隊與第120師配合,多次進行破襲作戰,挫敗了日偽軍的圍攻和“掃蕩”,反擊了國民黨頑軍的反共“摩擦”,先後取得上下鶴山、齊會、大龍華、上下...
1940年率隊到達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後任冀中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參加了冀中區1941年春季、秋季反“掃蕩”和1942年五一反“掃蕩”、威縣掌史村突圍戰。1943年起任冀中軍區副參謀長兼作戰科科長、晉察冀軍區參謀處長。1944年調任晉察冀軍區平西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平西地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
在這次大掃蕩中,日軍共捕殺冀中民眾5萬餘人,日軍還在冀中區先後修築碉堡1635個,修公路、溝牆4860公里,根據地被分割成2670小塊。日軍在河南內黃縣棗林村,用機槍屠殺男女老幼1300餘人,並把一些屍體分別填入七八口水井,又倒入一米多厚的生石灰,全村人幾乎被殺絕。對此,日軍第35師團的士兵富田曾於1944年揭露說...
1944年7月28日,中共中央電示晉察冀分局,冀中、冀北、冀東形勢好轉,決定在分局和軍區以下設定4個區黨委和二級軍區及行署。根據黨中央指示,中共晉察冀二地委改稱中共冀晉二地委,屬冀晉區黨委領導。張連奎擔任冀晉二地委書記兼冀晉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1948年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軍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5月,馬本齋率部在康莊...
趙觀民又奉命調往冀中地區工作,任第十分區政治部敵工科長。1940年初,任文(安)、霸(縣)、新(鎮)、武(清)聯合縣縣委書記。同年春,趙觀民到北嶽晉察冀分局參加會議,5月,隨同冀東去後方受訓的幹部一起返回冀東工作,化名張健翼、田野。這期間,他同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以及黨政負責人李子光、...
北嶽區1939年反“掃蕩”作戰 冀南抗日根據地1939年春季反“掃蕩”作戰 陸房突圍戰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40年夏季反“掃蕩”作戰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反“掃蕩”和交通破擊作戰 百團大戰 晉察冀邊區粉碎日軍“百萬大戰”太行 太岳區1941年秋冬季反“掃蕩”作戰 山東沂蒙山區反“鐵壁合圍”大“掃蕩”作戰 冀中反“五一”大...
1938年10月到延安,後入馬列學院學習。1939年9月起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直屬二隊 (亦稱東北幹部隊)隊長。1940年率隊到達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後任冀中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參加了冀中區1941年春季、秋季反“掃蕩”和1942年五一反“掃蕩”、威縣掌史村突圍戰。1943年起任冀中軍區副參謀長兼作戰科科長、晉察冀軍區...
1938年後半年,120師派出由李井泉等率領的大青山支隊向綏遠挺進。以大青山為依託,建立了綏西、綏南、綏中三塊游擊根據地,並逐步同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構成晉綏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發展壯大的120師主力進入冀中進行對日作戰。1940年1月,晉綏邊區抗日民主政權——晉西北行政公署在蔡家崖成立。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
1940年春到1941年秋,部隊開展了“向鐵的黨軍化前進”的建軍活動。於權伸堅決貫徹執行上級指示,和同級幹部團結一致建設部隊。1940年7月,冀中軍區第二軍分區改稱晉察冀軍區第七軍分區,於權伸仍然擔任司令員(1942年9月)。1941年秋,於權伸參加了地委的領導,在黨的領導和一些老紅軍幹部的幫助下努力學習軍事、政治...
王建國1938年11月隨120師到冀中平原,經歷了“五一”反掃蕩,後轉戰山東渤海區及冀南等地,堅持分散的游擊戰長達7年之久。最初,在平原地區,日軍的坦克、汽車到處橫行,使八路軍的優勢難以施展。1939年王建國調到大城縣大隊及游擊總隊任偵察股長。經過1939年冬和1940年春兩次大的反掃蕩,養成他特別注重掌握和分析...
1939年11月,奉命率300多人的挺進大隊至昌平開闢平北根據地,以機動靈活的戰術,一直堅持鬥爭,巧妙與敵周旋,多次粉碎日軍的“掃蕩”。1942年3月,挺進大隊擴編為第40團,先任團長,後任團政治委員。1945年8月任平北軍分區副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冀中軍區第十二軍分區司令員。1948年8月任冀察熱遼軍區熱西...
(1940年10月29日)1940年冬季反“掃蕩”作戰詳報 (1940年12月14日)關於廣泛開展游擊戰與加強基於游擊隊建設的幾點 意見(1941年1月16日)浮圖峪的伏擊 (1941年5月1日)1942年反“蠶食”鬥爭總結 (1942年12月15日)1943年秋季“掃蕩”中日軍戰役戰術特點及我之收穫 (1943年12月20日)冀中平原地道鬥爭的...
由於抗日工作開展得好,饒陽縣委被冀中區譽為抗日模範縣,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冀中抗敵報》還專門介紹過他們的事跡。冀中區黨委醫院、兵工廠、書店等單位,陸續適到饒陽一帶,這裡真正成了冀中抗日根據地可靠的大後方。滹沱河水嘩嘩流過,復甦的大地散發著泥土的芳香。1941的春天來到了。焦守健坐在河灘的一塊凸...
會議要求各地做好反“掃蕩”的準備工作,為發展和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而努力奮鬥。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日本侵略者實施“治安肅正計畫”,於1938年11月和12月連續兩次圍攻冀中區,占領大部分縣城,並深入根據地尋找人民抗日武裝主力決戰。為了進一步發展冀中平原的游擊戰爭,鞏固抗日民主政權,賀龍、關向應奉中央軍委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