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一倫

冀一倫

冀一倫(1919-2014 ),養牛學家,畜牧學教育家,中國黃牛改良和黑白花牛育種奠基人之一。開創中國粗飼料纖維素、木質素消化率研究和尿素餵牛的營養研究,發展秸稈氨化技術,總結弘揚中華民族飼養管理技術;擬定的《肉牛飼養標準》為中國的國家標準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一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平遙縣西源祠村
  • 出生日期:1919年2月22日
  • 畢業院校:四川金堂縣銘賢農工專科學校
  • 代表作品:《中國動物科學》
  • 職務:山西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簡歷,生平簡介,科學成就,主要論著,

簡歷

1919年2月22日 出生於山西平遙縣西源祠村。
1937年 畢業於山西太谷縣銘賢初級中學。 1940年 畢業於四川金堂縣銘賢高級中學。
冀一倫冀一倫
1944年 畢業於四川金堂縣銘賢農工專科學校畜牧獸醫系。
1944-1947年 任四川金堂縣銘賢中學英文教師。
1947-1949年 在美國依阿華大學畜牧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9-1950年 在美國猶他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獲碩士學位。
1950-1951年 任山西太谷縣銘賢學院畜牧獸醫系副教授,兼任該院畜牧場場長。
1951-1982年 任山西農學院、山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副教授。
1982-1990年 任山西農業大學畜牧系教授,兼任中國養牛研究會會長,山西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山西奶牛協會理事長,《中國動物科學》英文編輯,《良種黃牛》雜誌副主編,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生產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0年至今 任山西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山西奶牛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動物營養學報》榮譽編委。

生平簡介

冀一倫,又名冀彝倫1919年2月22日生於山西省平遙縣西源祠村。幼年隨外祖 父下地務農,深感農民生活之艱辛。8歲進平遙國小讀書。當時正值“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日運動興起,他與學校同學一起參加了縣城的抵制日貨運動。15歲騎車行程百餘里,赴山西太谷縣銘賢初級中學求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秀,特別是英語學得很好,初三已可用英文寫日記,1937年被保送升入銘賢高中。此時,“七七事變”爆發,日軍侵占華北,他隨校南遷河南陝縣西安,後隨校步行至陝西沔縣(今勉縣),不久又步行至四川金堂縣就讀,途中他參加合唱團演出募資支援抗日。該校師資質量高,實驗設備齊備先進,並設有附屬工廠、農場,整個學校管理十分嚴格。在校期間他一面勤工儉學,一面刻苦學習,受到科學的薰陶,接受了中西文化。與此同時,艱苦的戰爭歲月,鍛鍊了堅強意志,培養了吃苦耐勞精神,激發了抗日熱情,樹立了科學強國的決心。為以後學習和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動物營養學報動物營養學報
1940年,冀一倫以優異成績考入銘賢農工專科學校畜牧獸醫系(後改為銘賢學院畜牧獸醫系)。在校期間,尤喜歡奶牛飼養課程,並親自到校畜牧場飼養管理奶牛、豬、雞達半年之久。1944 年畢業後,因英語教師短缺,留銘賢中學任英語課程。1947年被送往美國依阿華大學畜牧系學習,獲學士學位。後又到猶他大學研究生院動物營養專業學習,以尿素利用論文獲得碩士學位。本來他已得到資助,可以繼續留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但他懷念祖國,懷念母校,一些留學回國人員也紛紛寫信說,祖國已經解放,急需建設人才。因此,1950年10月冀一倫毅然放棄繼續深造機會,返回祖國,到銘賢學院任副教授,併兼畜牧場場長。1951年10月該院改為山西農學院,他繼續任副教授和畜牧場場長。
畜牧畜牧
50年代初,祖國剛剛解放,學校百業待興,冀一倫以極大熱情投入了教學科研和畜牧場的擴建工作,主動承擔了飼養學、養牛學及飼料分析課程的理論實踐教學,到外地購置儀器建立飼料分析室,並日以繼夜擴建畜牧場,使畜牧場初具規模,為教學科研提供了實習場所。從1953年開始,他與部分師生利用生產實習時間,深入到晉西北和晉南對呂梁山區畜牧業發展狀況進行考察,掌握了晉南牛的品種特徵、分布及生產性能,並總結了許多農民養牛的經驗。與此同時,還對山西省常用飼料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對石灰乳處理秸稈餵牛進行了試驗。
從1959年開始,為了適應教學需要,冀一倫親自編寫《養牛學》教材,補充了許多新資料、新成果。為了掌握山西牛的生活習性,他與教研室的老師到太岳山沁源縣嶺上牧場觀察記載牛的採食、咀嚼、行走、飲水情況,掌握了牛的生活習性規律。與此同時,他廣泛收集和調查各民族家畜管理技術,編寫出《畜牧獸醫結繩技術》,在廣大農村進行推廣。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辦。1972年,學校恢復辦學,他重返教學科研崗位,一面繼續從事理論教學,一面到山陰縣蹲點,進行了黃牛改良和山西黑白花奶牛的培育工作。並積極推廣液氮冷凍打號、尿素青貯餵牛、顆粒飼料餵牛、冷凍精液人工授精等先進技術,促進了山西奶牛的發展。與此同時,他還進行了尿素不同餵量和不同餵法對牛增重效果的研究以及乳脂率和奶量估測方法等研究。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冀一倫積極進行了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通過交往,他深感我國養牛科技仍較封閉、落後,暗下決心,加快步伐,趕上國際先進水平。這時,他雖年過六旬,但壯心不已。他在堅持給本科生授課的同時,擔負起培養研究生的工作。在科研上繼續從事尿素開發利用研究,參加了中國黑白花奶牛培育研究,主持了農業部下達的“提高秸稈利用率和套用”科研項目。進行了肉牛飼養標準研究以及利用新方法評定農副產品價值研究;1986年他協助來華講學國際飼料研究所所長哈里斯(LE Harris)共同為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建立了飼料資料庫;同時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赴日本、美國、英國講學,交流科研成果,活躍了養牛協會和山西奶牛協會的學術。
冀一倫不僅積極從事養牛的教學科研活動,而且積極參政議政,在任山西政協四屆、五屆委員期間,為發展山西畜牧事業提出許多寶貴建議。1984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幾十年來的夙願。
冀一倫認為養牛事業為人民提供牛奶、牛肉、牛皮等,實為高尚的事業,他常以搞養牛為榮,有人問他幹啥工作,他自豪地說是搞養牛的,並將畢生精力獻給養牛事業。他平時待人和氣,謙虛謹慎,樂於幫助他人,一些老師發表學術論文,外文摘要翻譯困難或怕翻譯有誤請他幫助,他總是熱情接待,認真及時準確譯出,從不推辭。
1990年,他七十高齡,退居二線,仍堅持科研與研究生教學,參加一些國內國際性學術活動。他總結自己一生,寫下如下詞句:“勤能補拙誠為本,不怕挫折常開拓,風華之年已逝過,老牛拉車莫蹉跎”。他一生追求真理,獻身養牛教學和科學事業,實為後人之楷模。

科學成就

嘔心瀝血,培養幾代畜牧科技人才
冀一倫畢生致力於高等農業教育。40餘年嘔心瀝血,教書育人,培養了幾代畜牧科技人才。他先後講授了“家畜飼養學”、“養牛學”、“飼料分析”、“動物營養學”、“英語”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反芻動物營養學”、“科技論文寫作”等課。他認為理論教學必須講清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和最新科研成果,讓學生奠定堅厚的理論基礎。因此,他備課認真,每講一個問題,都要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他講課內容新穎、條理清晰、形象逼真、口齒清楚,深受同學歡迎。
左一為冀一倫左一為冀一倫
他認為教材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所以在多年教學的基礎上,逐步將所教課程親自編成教材,列印發行;還積極參加《養牛學》全國統編教材編寫,1987年由農業出版社出版。
他深知“養牛學”、“飼養學”等是套用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同學們必須具有
熟練的動手技能,因此,十分重視實踐教學。他40年來一面致力於飼料分析實驗室的建設,不斷擴大學校奶牛場建設,加強實驗環節;另一方面親自帶領學生到太原晉源農場、朔縣馬場或到保定、察北和御道口牧場進行畢業生產實踐。還吸收學生直接參加農村實地調查,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他也十分重視實驗手段建設和更新。認為只有一流的儀器設備,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才能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實驗不僅要有常規儀器,而且還要不斷添置先進的設備,他親自設計適合牛、羊、馬、豬使用的消化籠,購置了顆粒機。隨著到美、英等國交流學術的機會帶回了瘤胃瘺管、不鏽鋼微篩、乳成分自動分析儀、瘤胃模仿技術設備,為教學及科研提供了先進手段和學習條件,使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纖維素纖維素
冀一倫在40多年的教學工作中,花費了12年時間培養碩士研究生,前後共培養和授予碩士學位的共13人,現都是科研教學工作的骨幹,有的還去美國留學並已獲得博士學位,有的科研成果纍纍。為把培養研究生工作做好,1983年他受農業部委託,主持編寫了《農牧漁業部部屬高等院校動物生產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對研究生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學習年限、課程設定、培養方式方法、教學內容都作了詳細說明,此外,還大量收集了美國康奈爾等大學的教學計畫、教學大綱,供研究生參考使用。他對研究生教學既重理論講述,又採用啟發式、圖片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動腦筋鑽研問題,並把譯文修改、研究方法、儀器使用、分析方法、查閱引用資料貫穿於教學始終。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他還採取請學生參加一些國際學術交流會、送外地參觀學習、撰寫專題材料、下農村了解生產存在的問題等多種形式,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又提高了他們的學術水平。
冀一倫一向以治學嚴謹、誨人不倦著稱,他對自己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一個分析數字要多次試驗才能確認。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卻不厭其煩,一一予以回答。對學生的生活也十分關心,有兩個研究生每天步行校園牧站之間,很費時間,他就將自己腳踏車送給他們使用。
冀一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40年,現仍為發展農業教育貢獻力量,為表揚他對農業教育作的貢獻,1990年國家教委給他頒發了獎狀和大理石獎品,上刻金色馬像及詞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國內飼料中纖維素和木質素消化率及尿素套用研究
40年代末,無論農科院校教科書,還是畜牧界的學術論文,只提混合物粗纖維,很少涉及纖維素、木質素,更談不上精密的化學分析。當時對於尿素知識也非常淺薄。在飼養中只知道可以代替蛋白質,但不知其原理,更談不上在飼養中合理開發利用。早在1949年,冀一倫在美國猶他大學學習期間,就開始了纖維素、木質素消化率及尿素套用的研究。成為中國纖維成分分析和尿素在飼養中套用的創始人。
他經過對飼料中纖維成分的分析,確認粗纖維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認為要研究粗飼料的營養價值就應將上述三種纖維成分與消化率分開加以研究,經過多次試驗,他得出粗纖維不同成分的消化率,對於牛羊來說,纖維素是比較容易消化的,而半纖維素次之,較易消化,而木質素的消化率很低,只有1.9%。1950年他回國後又用石灰乳處理秸稈進行餵牛試驗,取得了科研成果。對於冀一倫關於木質素等消化率的成果,1975 年載入美國出版的《通過消化試驗評定飼料》一書中。中國著名動物營養學家楊詩興教授等,於80年代末還在其論文中加以引用。
對於尿素在牛飼養中的套用,冀一倫認為,尿素既然可以代替蛋白質,那么用尿素代替牛基礎日糧的豆餅,既可補充蛋白質,又可節省豆餅用來餵雞餵豬,經濟節約。因此,他經過多次試驗,用尿素補充部分蛋白質餵牛,其日糧中的纖維素消化率、蛋白質消化率、粗纖維消化率都有所提高,而對其他成分則沒有影響。這一成果1963年編入美國出版的《反芻動物營養中的尿素和非蛋白氮》一書中。從70年代起,對尿素不同餵量和不同餵法對牛生產性能的影響進行過多次試驗,從中找出了餵量餵法的最佳方案,並在實際生產中加以推廣套用。80年代以來,他把尿素作為秸稈餵牛配套技術的一部分加以研究,進行了尿素玉米青貯飼料餵奶牛的試驗,無水氨、尿素氨化秸稈餵牛試驗,取得良好效果,推動了養牛生產的發展。
挖掘總結弘揚中華民族飼養管理技術
冀一倫十分重視牧民的飼養管理經驗。他認為,中國是畜牧業發展歷史悠久的國家,農民有著豐富的飼養技術和管理經驗,挖掘發現民間成功的飼養技術和管理方法,加以總結上升到理論概括,積極推廣,對發展畜牧業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他經常下鄉深入到農村調查總結農民的飼養管理經驗。
50年代,他到晉南調查牛的品種,發現當地農民將兩層麥秸中間夾一層青苜蓿鋪在打穀場上用石滾碾壓,經半天翻曬乾燥後,用來飼養家畜,效果很好。經進一步考察總結,他認為這種麥秸碾青乾燥青飼料的方法是科學先進的,與營養價值高的人工乾燥飼料一樣好。這種飼料以石碾壓青破壞青飼料基礎結構,擠壓出的汁液被上下兩層麥秸吸收劑吸收,營養物不會損失,後在露天場上晾曬,加熱通風,乾燥速度快。苜蓿與麥秸搭配營養較齊全,不僅家畜喜歡吃,而且利用率也較高。通過總結,冀一倫把這種麥秸壓青飼料叫做“草三明治”。他在1993年由農業部、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放了錄像,作了論文報告,從此國外專家都知道中國有個“草三明治”。
與此同時,冀一倫廣泛調查收集各民族家畜管理技術,加以總結編著了《畜牧獸醫結繩技術》一書。書中編入了“藏民倒牛法”、“蒙民套馬法”、“回民屠宰捆牛法”。特別編寫了“籠嘴”複雜而美妙的四股繩編織法。它是用來戴在牛馬嘴上防止吃莊稼而編制的精細手工藝品。1987年在美國伏爾孟特大學農學院作中國品種牛飼料管理學術報告時,給與會者看了“籠嘴”實物,講解了具體編結方法後,引起了師生極大的興趣,紛紛讚揚中國牧民飼養管理方法的科學性。
1964年冀一倫在山西沁源縣參加中央提出的繁殖基地建設大會戰。在山區農村飼養院裡,發現飼養員在大缸中用人尿處理切碎的秸稈,兩三天后即可餵牛,牛很喜歡吃,長膘也快。他就詢問使用這種方法處理秸稈搞了多少年,飼養員告知這是老祖先傳下來的。後經過調查考證,這種氨化技術在中國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比西歐各國氨化技術始於本世紀30年代要早幾百年。對於我國氨化飼料技術的起源問題在1993年由農業部、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辦的“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畜牧業的國際學術會”上,他宣講論文時作了介紹,引起外國專家的重視,會後英國雷丁大學的歐文教授、挪威農業大學的孫斯特爾教授給他寄來有關利用尿氨化低質秸稈論文集,並提到利用尿氨化之所以引起國際上重視,就是因為尿是可重新供給的天然資源,如不利用它就可能污染環境,這也涉及營養物的再循環問題。1995年10月在中國舉行的上述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通過農牧結合實現營養物的再循環”成為會議重要議題之一,各國學者就此進行了
學術交流。
中國畜牧雜誌中國畜牧雜誌
推廣氨化秸稈養牛,發展秸稈養牛技術
冀一倫一直重視秸稈養牛。他認為中國人多地少,人均糧食很少,要改善人民生活,發展畜牧業是一個重要方面。而發展畜牧業不能多靠糧食,而要開發利用農副產品,發展草食家畜,走節糧型畜牧發展道路。1983年他參加“第五屆世界畜產會議”從東京回國之後,向農業部領導提出研究和推廣氨化秸稈的課題。經過多次氨化秸稈對比試驗和配套技術的研究,取得氨化秸稈養牛的可喜成果,1985年首先在山西運城地區試驗套用,接著在全區推廣,氨化秸稈達1044萬千克,1987年在全省推廣氨化秸稈24673噸,節約飼料糧6000噸。這項研究成果對推動全國氨化工作起到帶頭作用。之後三次在全國性氨化青貯培訓班上講授氨化技術,編寫了《氨化秸稈》一書,參加了由農業部、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河南、河北進行的氨化推廣工作。
1990年,冀一倫等全國14位專家、教授向中央領導提出了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發展秸稈養牛的建議,受到中央領導的極大重視。在調查河南周口地區秸稈養牛經驗之後,1992年中央召開全國農區發展畜牧業座談會,撥巨款、尿素、地膜給10個縣作為秸稈養牛示範縣,到1993年全國已有59個示範縣,到1994年示範縣已發展到75個,現在示範縣仍在繼續擴大。秸稈養牛的發展,對增產牛肉,降低飼養成本,發展畜牧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冀一倫又進一步用瘺管中測定了80種粗飼料的降解率及100多種粗飼料常規成分和各纖維成分。還找出農副產品種間、某一作物各部位降解率的差別。
他還與美國、英國學者合作研究纖維顆粒大小與比重通過消化道的快慢,纖維破碎指數與採食量和咀嚼的關係;預測粉碎粗料即咀嚼粗料所耗能量;人工瘤胃等。這些都是研究粗飼料的前沿科學。
40多年來,冀一倫在養牛、飼養領域進行了許多項目研究,科研成果纍纍,共發表論文50多篇,編著編譯《養牛學》、《家畜改良遺傳學》、《農副產品的營養價值與加工飼用》等9部專著,他的科研成果“黃牛改良”、“山西黑白花奶牛育種”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中國黑白花奶牛培育”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奶牛評比”獲美國伏爾孟特州一等獎,“提高秸稈利用率的研究和套用”、“配合飼料資源開發與合理利用技術的研究”、“肉牛飼養標準”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中“肉牛飼養標準”生長牛、閹牛部分1985年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1986年獲國家三委一部紀念證和農牧漁業部獎狀。他那種不斷進取、不斷開拓、爭分奪秒潛心科研的精神令人敬佩。

主要論著

1 冀一倫等。滴滴涕對乳用幼牛消化和利用某些營養物的影響。美國:乳牛學學報。1952,35(1):6~12
2 冀一倫等。晉南牛調查。山西畜牧獸醫。1955(創刊號):27
3 冀一倫。山西飼料化學成分的研究。山西畜牧獸醫。1955(創刊號):13
實用養牛科學實用養牛科學
4 冀一倫等。人工乳飼餵犢牛的試驗研究。山西農學院學報。1960(1):104
5 冀一倫等。石灰乳處理秸稈對餵牛的效果。山西農學院學報。1960(2):57
6 冀一倫等。四方形和公式配料法。中國畜牧獸醫雜誌。1963(2):1
7 冀一倫等。不同品種肉用牛與本地黃牛雜交一代肥育試驗報告。山西省肉牛試驗資料彙編。1975
8 冀一倫。乳牛飼養標準計算法。動物學雜交。1976(3):46
9 冀一倫。乳脂率和產奶量的估測方法。中國畜牧雜誌。1979(3):36
10 冀一倫。奶牛營養需要。奶牛技術資料增刊。1979
11 冀一倫等。尿素的不同餵量與餵法對牛增重效果。飼料研究。1979(1):13
12 冀一倫。牛的蛋白質代謝和尿素的利用。中國良種黃牛。1981
13 冀一倫。利用青乾草與玉米秸稈顆粒飼料餵牛的對比觀察。山西畜牧獸醫。1981(1):19
14 冀一倫等。尿素玉米青貯飼料餵奶牛的觀察。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83,3(2):13
15 冀一倫。山陰本地黃牛產奶性能與黑白花雜一代生長發育的研究。山西黑白花奶牛論文集。1983
16 冀一倫。奶牛生產力的計算法。山西黑白花奶牛論文集。1983
17 冀一倫等。黑白花雜一代與山陰黃牛肥育試驗與屠宰觀察。山西黑白花奶牛論文集。1983
18 冀一倫。利用品種等級平均(BCA)計算公、母牛育種值。山西黑白花奶牛論文集。1983
19 冀一倫等。肉用牛飼養標準研究——改良牛生長肥育營養需要。肉牛飼養標準研究報告彙編。1983
20 冀一倫,張思溫等。肉牛飼養標準研究階段報告。肉牛飼養標準研究報告彙編。1983
21 冀一倫。關於反芻家畜蛋白質營養的幾個新理論。國外畜牧科技。1985 (5):15
22 冀一倫。高產奶牛的階段飼養,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87,7(1):17
23 冀一倫。氨化秸稈研究。動物營養研究會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88
24 冀一倫。氨化秸稈。良種黃牛。1988(4)
25 冀一倫等。開發中國家役牛的營養需要與典型日糧。動物營養研究會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88
26 冀一倫等。山西耕牛能量需要和勞動定額研究。黃牛雜誌。1989(3):47
27 冀一倫。纖維顆粒大小與顆粒比重的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89
28 冀一倫。穀物的種類與品種對秸稈營養價值的影響。中國氂牛。1991 (4):44
29 冀一倫等。農作副產物飼用價值的研究。中國動物營養學報。1991,3(1):25
30 冀一倫等。無水氨、尿素氨化秸稈餵牛效果。中國畜牧雜誌。1992,28 (1):7
31 冀一倫。牛瘤胃液稀釋率的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2(4):1
32 冀一倫等。山西奶牛主要成分的研究。中國奶牛。1993(2):46
33 黃應祥,冀一倫等。妊娠肉牛營養需要的研究。中國畜牧獸醫學報。1993,24(3):212
34 冀一倫。畜牧獸醫結繩技術。北京:農業出版社,1962
35 冀一倫。氨化秸稈。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9
36 冀一倫等。農副產物的營養價值與加工飼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