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陳中衡是荀子認識事物的法則。即將各種事物都排列出來,在中間確立一個標準,然後加以判別。《荀子·解蔽》:“聖人知心術之患,見蔽塞之禍,故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縣(懸)衡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兼陳中衡
- 出處:《荀子·解蔽》
是故眾異不得相蔽以亂其倫也。”這樣事物的差異就不至於造成認識上的片面和局限,以至弄錯事物本身的秩序。荀子所說的衡量的標準是“禮”。
兼陳中衡是荀子認識事物的法則。即將各種事物都排列出來,在中間確立一個標準,然後加以判別。《荀子·解蔽》:“聖人知心術之患,見蔽塞之禍,故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縣(懸)衡焉。
兼陳中衡是荀子認識事物的法則。即將各種事物都排列出來,在中間確立一個標準,然後加以判別。《荀子·解蔽》:“聖人知心術之患,見蔽塞之禍,故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縣(懸...
荀子(戰國)用“解蔽救偏,兼陳中衡”的方法來全面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墨子(戰國)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見地頗深。賈誼(漢)對於寶寶的成長環境多有論述。顏之推(北齊)通過教國語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司馬光(北宋)很早...
第七節 “虛一而靜兼陳中衡”——苟子的教育思想 一、苟子的生平與教育活動 二、“化性起偽”的教育功能論 三、“士”“君子”“大儒”“聖人”的培養(多層次的人才培養觀)四、苟子的教師思想 五、苟子的教學思想 第八節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