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論》用達爾文關於生物進化的原理,來解釋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人們的相互關係,對於生物發生、生物進化作出了科學的解釋,比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邁進了一大步。其核心觀點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嚴復的譯筆典雅流暢,有感於那時候中國的積貧積弱,嚴復在譯文中常加案語,頗多發揮,闡述“優勝劣敗”的道理,激勵國人奮發圖強,振興中華。此書對後來的戊戌變法產生重要影響,也影響了整整一代投身救亡圖存運動的志士仁人。
基本介紹
- 書名:典藏書架023:天演論
- 作者:托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99頁
- 開本:16
- 外文名:Evolution and Ethics
- 譯者:嚴復
-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029029, 75640290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托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譯者:嚴復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自稱為“達爾文的鬥犬”。赫胥黎發表過150多篇科學論文,內容涉及動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和植物學等多方面知識。1893年,68歲高齡的他應友人邀請,在牛津大學舉辦了一次有關演化的講演,主要講述了宇宙過程中的自然力量與倫理過程中的人為力量相互激揚、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根本問題。這份講稿經過整理,即為《天演論》。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自稱為“達爾文的鬥犬”。赫胥黎發表過150多篇科學論文,內容涉及動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和植物學等多方面知識。1893年,68歲高齡的他應友人邀請,在牛津大學舉辦了一次有關演化的講演,主要講述了宇宙過程中的自然力量與倫理過程中的人為力量相互激揚、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根本問題。這份講稿經過整理,即為《天演論》。
圖書目錄
吳汝綸序
譯《天演論》自序
譯例言
卷上 導言十八篇
導言一 察變
導言二 廣義
導言三 趨異
導言四 人為
導言五 互爭
導言六 人擇
導言七 善敗
導言八 烏托邦
導言九 汰蕃
導言十 擇難
導言十一 蜂群
導言十二 人群
導言十三 制私
導言十四 恕敗
導言十五 最旨
導言十六 進微
導言十七 善群
導言十八 新反
卷下 論十七篇
論一 能實
論二 優患
論三 教源
論四 嚴意
論五 天刑
論六 佛釋
論七 種業
論八 冥往
論九 真幻
論十 佛法
論十一 學派
論十二 天難
論十三 論性
論十四 矯性
論十五 演惡
論十六 群治
論十七 進化
譯《天演論》自序
譯例言
卷上 導言十八篇
導言一 察變
導言二 廣義
導言三 趨異
導言四 人為
導言五 互爭
導言六 人擇
導言七 善敗
導言八 烏托邦
導言九 汰蕃
導言十 擇難
導言十一 蜂群
導言十二 人群
導言十三 制私
導言十四 恕敗
導言十五 最旨
導言十六 進微
導言十七 善群
導言十八 新反
卷下 論十七篇
論一 能實
論二 優患
論三 教源
論四 嚴意
論五 天刑
論六 佛釋
論七 種業
論八 冥往
論九 真幻
論十 佛法
論十一 學派
論十二 天難
論十三 論性
論十四 矯性
論十五 演惡
論十六 群治
論十七 進化
文摘
論十五 演惡
意者四千餘年之人心不相遠乎?學術如廢河然。方其廢也,介然兩壓之間,浩浩平沙,辨辨黃蘆而止耳,迨一日河復故道,則依然曲折委蛇,以達于海。天演之學猶是也。不知者以為新學,究切言之,則大抵引前人所已廢也。今夫明天人之際,而標為教宗者,古有兩家焉,一日閔世之教,婆羅門、喬答摩、什匿克三者是已。如是者彼皆以國土為危脆,以身世為夢泡,道在苦行真修,以期自度於塵劫,雖今之時,不乏如此人也。國家禁令嚴,而人重於遠俗,不然,則桑門壞色之衣,比丘乞食之缽,什匿克之蓬累帶索,木器自隨,其忍為此態者,獨無徒哉!?又其一日樂天之教,如斯多噶是已。彼則以世界為天園,以造物為慈母,種物皆日蒸於無疆,人道終有時而極樂。虎狼可化為羊也,煩惱究觀皆福也。道在率性而行,聽民自由,而不加以天閼。雖今之時,愈不乏如此人也。前去四十餘年,主此說以言治者最眾,今則稍稍衰矣。合前二家之論而折中之,則世固未嘗皆足閔,而天又未必皆可樂也。夫生人所歷之程,哀樂亦相半耳!彼畢生不遇可忻之境,與由來不識何事為可悲者,皆居生人至少之數,不足據以為程者也。
復案:赫胥黎氏此語最蹈談理膚澤之弊,不類智學家言。而於前二氏之學去之遠矣。試思所謂哀樂相半諸語,二氏豈有不知,而終不爾雲者,以道眼觀一切法,自與俗見不同。赫氏此語取媚淺學人,非極摯之論也。
善夫先民之言曰:天分雖誠有限,而人事亦不足有功。善固可以日增,而惡亦可以代減。天既予人以自輔之權能,則練心繕性,不徒可以自致於最宜,且右挈左提,嘉與宇內共躋美善之徒,使天行之威日殺,而人人有以樂業安生者,固斯民最急之事也。格物致知之業,無論氣質名物,修齊治平,凡為此而後有事耳。至於天演之理,凡屬兩間之物,固無往而弗存,不得謂其顯於彼而微於此。是故近世治群學者,知造化之功,出於一本,學無大小,術不互殊,本之降衷固有之良,演之致治雍和之極,根菱華實,厘然備具,又皆有條理之可尋,誠犁然有當於人心,不可以旦莫之言廢也。雖然,民有秉彝矣,而亦天生有欲。以天演言之,則善固演也,惡亦未嘗非演。若本天而言,則堯、桀、夷、跖,雖義利懸殊,固同為率性而行,任天而動也,亦其所以致此者異耳。用天演之說,明殃慶之各有由,使制治者知操何道焉,而民日趨善,動何機焉,而民日競惡,則有之矣。必謂隨其自至,則民群之內,惡必自然而消,善必自然而長,吾竊未之敢信也。且苟自心學之公例言之,則人心之分別見,用於好醜者為先,而用於善惡者為後。好醜者,其善惡之萌乎?善惡者,其好醜之演乎?是故好善、惡惡,容有未實,而好好色、惡惡臭之意,則未嘗不誠也。學者先明吾心忻好、厭醜之所以然,而後言任自然之道,而民群善惡之機,孰消孰長可耳。
復案:通觀前後論十七篇,此為最下。蓋意求勝斯賓塞,遂未嘗深考斯賓氏之所據耳。夫斯賓塞所謂民群任天演之自然,則必日進善不日趨惡,而郅治必有時而臻者,其豎義至堅,殆難破也。何以言之?一則自生理而推群理。群者,生之聚也,今者合地體、植物、動物三學觀之,天演之事,皆使生品日進,動物自孑孓螺蠕,至成人身,皆有繩跡可以追溯,此非一二人之言也。學之始起,不及百年,達爾文論出,眾雖翕然,攻者亦至眾也。顧乃每經一攻,其說彌固,其理彌明,後人考索日繁,其證佐亦日實。至今外天演而言前三學者,殆無人也。夫群者,生之聚也,合生以為群,猶合阿彌巴而成體。斯賓塞氏得之,故用生學之理以談群學,造端此事,粲若列眉矣。然於物競天擇二義之外,最重體合,體合者,物自致於宜也。彼以為生既以天演而進,則群亦當以天演而進無疑。而所謂物競、天擇、體合三者,其在群亦與在生無以異,故曰任天演自然,則郅治自至。也。雖然,日任自然者,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道在無擾而持公道。其為公之界說曰:各得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為域。其立保種三大例,曰:一,民未成丁,功食為反比例率;二,民已成丁,功食為正比例率;三,群己並重,則舍己為群。用三例者,群昌,反三例者,群滅。今赫胥氏但以隨其自至當之,可謂語焉不詳者矣。至謂善惡皆由演成,斯賓塞固亦謂爾。然民既成群之後,苟能無擾而公,行其三例,則惡將無從而演,惡無從演,善自日臻。此亦猶莊生去害馬以善群,釋氏以除翳為明目之喻已。又斯賓氏之立群學也,其開宗明義,曰:吾之群學如幾何,以人民為線面,以刑政為方圓,所取者皆有法之形。其不整無法者,無由論也。今天下人民國是,尚多無法之品,故以吾說例之,往往若不甚合者。然論道之言,不資諸有法固不可,學者別白觀之,幸勿訝也云云。而赫氏亦每略其起例而攻之,讀者不可不察也。
意者四千餘年之人心不相遠乎?學術如廢河然。方其廢也,介然兩壓之間,浩浩平沙,辨辨黃蘆而止耳,迨一日河復故道,則依然曲折委蛇,以達于海。天演之學猶是也。不知者以為新學,究切言之,則大抵引前人所已廢也。今夫明天人之際,而標為教宗者,古有兩家焉,一日閔世之教,婆羅門、喬答摩、什匿克三者是已。如是者彼皆以國土為危脆,以身世為夢泡,道在苦行真修,以期自度於塵劫,雖今之時,不乏如此人也。國家禁令嚴,而人重於遠俗,不然,則桑門壞色之衣,比丘乞食之缽,什匿克之蓬累帶索,木器自隨,其忍為此態者,獨無徒哉!?又其一日樂天之教,如斯多噶是已。彼則以世界為天園,以造物為慈母,種物皆日蒸於無疆,人道終有時而極樂。虎狼可化為羊也,煩惱究觀皆福也。道在率性而行,聽民自由,而不加以天閼。雖今之時,愈不乏如此人也。前去四十餘年,主此說以言治者最眾,今則稍稍衰矣。合前二家之論而折中之,則世固未嘗皆足閔,而天又未必皆可樂也。夫生人所歷之程,哀樂亦相半耳!彼畢生不遇可忻之境,與由來不識何事為可悲者,皆居生人至少之數,不足據以為程者也。
復案:赫胥黎氏此語最蹈談理膚澤之弊,不類智學家言。而於前二氏之學去之遠矣。試思所謂哀樂相半諸語,二氏豈有不知,而終不爾雲者,以道眼觀一切法,自與俗見不同。赫氏此語取媚淺學人,非極摯之論也。
善夫先民之言曰:天分雖誠有限,而人事亦不足有功。善固可以日增,而惡亦可以代減。天既予人以自輔之權能,則練心繕性,不徒可以自致於最宜,且右挈左提,嘉與宇內共躋美善之徒,使天行之威日殺,而人人有以樂業安生者,固斯民最急之事也。格物致知之業,無論氣質名物,修齊治平,凡為此而後有事耳。至於天演之理,凡屬兩間之物,固無往而弗存,不得謂其顯於彼而微於此。是故近世治群學者,知造化之功,出於一本,學無大小,術不互殊,本之降衷固有之良,演之致治雍和之極,根菱華實,厘然備具,又皆有條理之可尋,誠犁然有當於人心,不可以旦莫之言廢也。雖然,民有秉彝矣,而亦天生有欲。以天演言之,則善固演也,惡亦未嘗非演。若本天而言,則堯、桀、夷、跖,雖義利懸殊,固同為率性而行,任天而動也,亦其所以致此者異耳。用天演之說,明殃慶之各有由,使制治者知操何道焉,而民日趨善,動何機焉,而民日競惡,則有之矣。必謂隨其自至,則民群之內,惡必自然而消,善必自然而長,吾竊未之敢信也。且苟自心學之公例言之,則人心之分別見,用於好醜者為先,而用於善惡者為後。好醜者,其善惡之萌乎?善惡者,其好醜之演乎?是故好善、惡惡,容有未實,而好好色、惡惡臭之意,則未嘗不誠也。學者先明吾心忻好、厭醜之所以然,而後言任自然之道,而民群善惡之機,孰消孰長可耳。
復案:通觀前後論十七篇,此為最下。蓋意求勝斯賓塞,遂未嘗深考斯賓氏之所據耳。夫斯賓塞所謂民群任天演之自然,則必日進善不日趨惡,而郅治必有時而臻者,其豎義至堅,殆難破也。何以言之?一則自生理而推群理。群者,生之聚也,今者合地體、植物、動物三學觀之,天演之事,皆使生品日進,動物自孑孓螺蠕,至成人身,皆有繩跡可以追溯,此非一二人之言也。學之始起,不及百年,達爾文論出,眾雖翕然,攻者亦至眾也。顧乃每經一攻,其說彌固,其理彌明,後人考索日繁,其證佐亦日實。至今外天演而言前三學者,殆無人也。夫群者,生之聚也,合生以為群,猶合阿彌巴而成體。斯賓塞氏得之,故用生學之理以談群學,造端此事,粲若列眉矣。然於物競天擇二義之外,最重體合,體合者,物自致於宜也。彼以為生既以天演而進,則群亦當以天演而進無疑。而所謂物競、天擇、體合三者,其在群亦與在生無以異,故曰任天演自然,則郅治自至。也。雖然,日任自然者,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道在無擾而持公道。其為公之界說曰:各得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為域。其立保種三大例,曰:一,民未成丁,功食為反比例率;二,民已成丁,功食為正比例率;三,群己並重,則舍己為群。用三例者,群昌,反三例者,群滅。今赫胥氏但以隨其自至當之,可謂語焉不詳者矣。至謂善惡皆由演成,斯賓塞固亦謂爾。然民既成群之後,苟能無擾而公,行其三例,則惡將無從而演,惡無從演,善自日臻。此亦猶莊生去害馬以善群,釋氏以除翳為明目之喻已。又斯賓氏之立群學也,其開宗明義,曰:吾之群學如幾何,以人民為線面,以刑政為方圓,所取者皆有法之形。其不整無法者,無由論也。今天下人民國是,尚多無法之品,故以吾說例之,往往若不甚合者。然論道之言,不資諸有法固不可,學者別白觀之,幸勿訝也云云。而赫氏亦每略其起例而攻之,讀者不可不察也。
序言
英國名學家穆勒約翰有言:欲考一國之文字語言,而能見其理極,非諳曉數國之言語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篤信,而嘆其說之無以易也。豈徒言語文字之散者而已,即至大義微言,古之人殫畢生之精力,以從事於一學,當其有得,藏之一心,則為理;動之口舌,著之簡策,則為詞,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載焉以傳之故。嗚呼,豈偶然哉!自後人讀古人之書,而未嘗為古人之學,則於古人所得以為理者,已有切膚精憮之異矣。又況歷時久遠,簡牘沿訛,聲音代變,則通假難明,風俗殊尚,則事意參差。夫如是,則雖有故訓疏義之勤,而於古人詔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故曰,讀古書難。雖然,彼所以托焉而傳之理,固自若也。使其理誠精,其事誠信,則年代國俗無以隔之,是故不傳於茲,或見於彼,事不相謀而各有合。考道之士,以其所得於彼者,反以證諸吾古人之所傳,乃澄湛精瑩,如寐初覺,其親切有味,較之覘畢為學者,萬萬有加焉。此真治異國語言文字者之至樂也。今夫六藝之於中國也,所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者爾。而仲尼之於六藝也,《易》、《春秋》最嚴。司馬遷日:“《易》本隱而之顯,《春秋》推見至隱。”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謂本隱之顯者,觀《象》《繫辭》以定吉凶而已;推見至隱者,誅意褒貶而已。及觀西人名學,則見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內籀之術焉,有外籀之術焉。內籀雲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執其微以會其通者也;外籀雲者,據公理以斷眾事者也,設定數以逆未然者也。乃推捲起日: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學也。遷所謂本隱之顯者,外籀也;所謂推見至隱者,內籀也,其言若詔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