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

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

《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人類傳受信息形式分為感知完型和符號,中國古代概稱“形名”。信息傳播是在通道和代碼系統中實現的。代碼有層次之分,代碼的代碼為訊碼。當前的形象傳播理論,有處於訊碼層次的蒙太奇、長鏡頭、電影符號學諸理論,和爭訟紛紜的形象創作方法理論。《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則直接以形象的通道與代碼為研究對象,構建起了具象傳播活動的闡釋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421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文學
  • 作者:楊鋼元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20066773, 702006677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在影像傳播活動爆發性展開的二十一世紀這個所謂“資訊時代”,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將和“名學”即符號學一起,共同促進人類對信息傳播的理解和實踐

作者簡介

楊鋼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與學術興趣;影像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研究;紀錄片研究;影像傳播文化研究;影像傳播心理研究;影像傳播的文藝學、美學研究。主要著作:《格局的界定——文藝創作方法理論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無形的鏈條(合著,遼寧大學出版社)等。主要電視創作實踐:《大地繽紛》——迎接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知識競賽文藝晚會,中央電視台,副導演,全國青年港澳知識競賽,團中央、港澳辦、全國政協、中央電視台聯合主辦,總撰稿。

圖書目錄

引言
上編 實踐與理論
第一章 人類信息傳播活動
第一節 前語言階段的信息形態
第二節 語言的誕生
第三節 文字前的實物化信息載體的誕生
第四節 文字的誕生與傳播空間的拓展
第五節 思維的轉型
第六節 印刷媒介邏輯自洽的強權與美的綻放
第七節 聲像的回歸——全面信息消費時代來臨

第二章 人類審美活動分析
第一節 權能感:人類實踐活動制約審美活動的心理中介
第二節 審美理想:審美活動的核心
第三章 “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中國古代的傳播觀念
第一節 “形名”論:中國古代的記號學觀念
第二節 從觀天地萬象到“立象以盡意”

第四章 傳播概念系統的考察
第一節 信息
第二節 信息媒介:訊息通道與代碼

中編 具象傳播的訊息通道與代碼規則
第五章 具象傳播與傳播具象
第一節 活動聲像的“非符號性”
第二節 具象與具象傳播
第三節 具象傳播的建構規則:真實系統與認知結構

第六章 影像編碼的四種基本方式
第一節 開放性過程現場直播
第二節 紀實編碼
第三節 組合編碼
第四節 影像配合編碼及各編碼方式的關係

第七章 蒙太奇與長鏡頭理論的影像傳播學定位
第一節 以往對活動聲像信息編碼方式理論闡釋的內在矛盾
第二節 蒙太奇與長鏡頭理論在傳播學意義上的理論統一

下編 具象傳播的代碼系統
附錄 格局的界定——文藝創作方法理論研究

緒論
第一章 對西方創作方法理論發展的歷史考察
一、古希臘羅馬創作方法理論
二、中世紀至啟蒙運動時代的創作方法理論
三、席勒的《論素樸的詩和感傷的詩》
四、十九世紀創作方法理論
五、西方現當代創作方法理論

第二章 中國古代創作方法理論概觀
一、關學及詩詞歌賦理論中的創作方法理論
二、中國繪畫理論中的創作方法理論
三、小說、戲劇理論中的創作方法理論

第三章 蘇聯與中國現當代的創作方法理論
一、創作方法概念的正式提出與蘇聯文論界的爭論
二、中國現當代創作方法理論述要
三、小結

第四章 創作方法——具象性藝術的格局分類
一、創作方法作用的領域
二、具象性藝術作品的層次結構
三、具象性藝術獨具的符號系統——形象體系
四、“真實家族”的真實面貌
五、格局的界定

第五章 各種創作方法特點分析
一、對主觀現象真實的抒寫——寫主觀自然型
二、依主觀邏輯的再創造——仿主觀自然型
三、對客觀現象真實的複寫——寫客觀自然型
四、依現實認識結構的創造——仿客觀自然型
五、人為變形的形象體系——超自然型
六、形象的反邏輯組合——反自然型
七、形象體系與內容的並列組合——象徵型

第六章 創作方法體系的結構及格局間的關係
一、創作方法體系的結構
二、創作方法間的結合方式
三、結合部的優勢
四、創作方法間結合的具體分析及方法與手法的轉換
五、可能與不可能的衍生

第七章 創作方法在文藝創作中的位置
一、創作方法與創作精神
二、創作方法與創作原則
三、創作方法與作品思想內容
四、創作方法與世界觀
五、創作方法與審美意識
六、創作方法與藝術手法和技巧
七、創作方法與文藝流派
八、創作方法與風格及創作個性
九、創作方法概念的定義
第八章 西方創作方法發展的歷史形態巡禮
後記

文摘

上編 實踐與理論
第一章 人類信息傳播活動
人類的傳播活動,繼承了其進化史的所有成果,並以其卓越的符號創造與傳播能力超拔於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成為了萬物的主宰,使得在單項能力上或體力上遠勝於人類的各種生物俯首稱臣。因此,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animal symbolicum)。是人類的傳播能力,使人類的利於生存與發展的經驗與技能等實踐和智力成果得以承傳與擴展,並反過來經過篩汰促進了人類整體能力乃至器官的進化發展,特別是智力的發展。
第一節 前語言階段的信息形態
從距今約二百五十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一萬年左右止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發展進程極其艱辛與緩慢。在前期即直立人或猿人早期階段,人類的信息獲取、加工和傳播的能力與其他處於進化高端的動物相比,起初的優勢差異並非天壤別。雖然在工具的使用特別是作上人類略勝一籌,但也並非是地球上有此能力的唯一生物。這時期人類群體社會成員相對稀少。血緣家族群體間物質精神聯繫都不堅密,信息交流主要在家族成員間(如狩獵中的協調行動)和與生態環境間(如對獵物的欺騙與恐嚇)進行。直接取自自然的採集與漁獵是其基本的謀生方式。由於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對簡單,思維與交流的需求與活動也自然簡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