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王道夫

兵部尚書王道夫

兵部尚書王道夫是廣州番禺永泰村(今廣州天河區車陂村)人,出生於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出身於宦官世家,鹹淳四年進士。本書主要描寫了王道夫步入仕之前在學習生活、婚姻家庭、苦志力學等方面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步入仕途之後盡責勤王、力剿妖寇、憂國憂民、抗擊元軍,甚至以身殉國的可貴精神。本書故事情節曲折,所記述史實與文學描寫能有機結合,語言簡潔行動,極具可讀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兵部尚書王道夫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228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沈滄源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80919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兵部尚書王道夫》講述了兵部尚書王道夫是廣州番禺永泰村(今廣州天河區車陂村)人,出生於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出身於宦官世家,鹹淳四年進士。

作者簡介

沈滄源,原名沈昌源,作家、高級編輯,出生於1939年8月,廣東梅縣鬆口下井村人。1964年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後,從事教育、宣傳、新聞等工作。
出版的主要著作:散文集有《山野食街》、《墨樂齋隨筆》、《山水履痕》;長篇小說有《苦澀的愛》、《蘭花飄香》、《鈴木秀子》、《古鎮橋魂》;文史類專著有《文海拾貝》、《中學生課外必讀文學名著賞析》、 《論語新編通俗讀本》、《中國歷代帝王婚戀事兒》等。《兵部尚書王道夫》為最新出版的傳記體長篇小說。此外,《唐宋絕句精選啟蒙讀本》、《毛澤東品讀國學》亦將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少年時代
第二章成家立業
第三章苦考進士
第四章任職程山
第五章解甲歸田
第六章重披戰袍
第七章厓山殉國
附錄
後記

後記

拙著《兵部尚書王道夫》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這部傳記體小說的出版,首先要感謝王道夫的後裔王炳焰、王少禧、王潔燊先生的鼎力支持。王炳焰先生不但提出要寫這本書以緬懷先祖,而且慷慨解囊;王少禧和王汝潛先生提供有關資料;王潔燊先生則不辭勞苦協助作者四處查閱並收集有關王道夫的資料,並與作者共同研究,甄別史料真偽,付出了精力與智慧。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作者與王潔桑先生先後到過王道夫生活過的福建莆田和任職過的廣東連山,以及王氏宗族生活所在地東莞厚街、番禺、增城等地採訪,得到當地知情人士的熱情接待。連山縣誌辦公室不僅給我們提供《連山縣誌》,還派人帶著我們到王道夫在該縣任縣尉時的古城遺址實地考察;增城棠村村委會領導,亦熱情地帶著我們到王氏宗族有關宗祠遺址考察;增城新塘南安村的陳崇義老師,也熱情地帶著我們到王道夫與其老師陳大震茶敘和詩作對的遺址考察。
廣東省檔案館、廣州圖書館、廣州市天河區地誌辦、廣州市番禺區地誌辦、廣州市增城市地誌辦等單位,亦為我們查找資料提供了方便。
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
沈滄源
2013年10月

序言

王道夫是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王氏開村始祖。他於宋鹹淳四年(1268年)考舉進士。他先後任過程山(連山)縣尉、廣東轉運判官兼兵部侍郎、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等職。宋景炎四年(1279年)二月,在廣東新會厓山海戰中殉國。其積極抗擊元軍並勇於獻身的精神,至今仍極大地鼓舞著後人。
關於王道夫的從政事跡,明代黃佐編寫的《廣州人物傳》及明代黃淳編寫的《厓山志》、清代瑞麟編寫的《廣州府志》、天河區地誌辦編寫的《廣州市天河區志》(1998年3月出版)等等,都有記載。
《兵部尚書王道夫》一書是依據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中有關王道夫的生平事跡簡介框架而展開創作的。王道夫終年四十四歲,他前半生在家攻讀、遊歷,後半生才從政。對他前半生的史料記載甚少,只有《車陂王氏族譜》中才有一些記述;對其後半生的從政事跡,即使在明代黃佐編寫的《廣州人物傳》中,亦只有三百九十八字的記載。因此,作者在收集王道夫的史料時,還查閱了王道夫所處時代與之相關的許多旁證材料,以補充王道夫的人生經歷。本書所寫的歷史事件,基本符合史實。
《兵部尚書王道夫》是傳記體小說,也就是說,它是在記述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以文學創作,使作品人物更形象、生動,使作品更有可讀性。如,在黃佐《廣州人物傳》中,對王道夫的記述,有“少從陳大震”一句。那么,王道夫何時、何地、何因而拜陳大震為師呢?黃佐沒有說。本書作者只能根據王道夫的生活邏輯而展開文學描寫。又如,黃佐說,王道夫與凌震“互為犄角”而收復廣州城。那么,王與凌是如何出兵收復廣州城的?本書作者只能根據相關史實展開文學描寫,使讀者讀之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本書的篇章結構安排符合書中主人公王道夫的人生經歷。全書共七章,前三章(少年時代、成家立業、苦考進士),是寫王道夫的“前半生”;後四章(任職程山、解甲歸田、重披戰袍、厓山殉國),是寫王道夫的“後半生”。作為傳記體小說,不能截取人物的某一人生片斷來寫,而要比較完整地寫人物的人生全過程,但必須重點突出,有詳有略。本書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作者寫王道夫一生的經歷時,重點寫他的“後半生”,在描寫他的“後半生”時,又突出寫了他任職程山、重披戰袍、壓山殉國,這些都是王道夫最為有生命價值的閃光點。
本書為“傳記體小說”,之所以稱之為“傳記”,是因為寫人物的一生經歷;之所以稱之為“小說”,就是指描寫人物一生的經歷時,要有小說情節之描寫。本書作者就注意到了這方面。例如,書中所描寫的王道夫“如何苦讀”“赴考途中艷遇”“如何剿寇”“攻城時被捉後逃脫”等情節,作者都根據作品主題思想及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而虛構,並做了頗為生動的描寫,甚至對人物還有舉手投足之類的形象的細節描寫。
甚為遺憾的是,王道夫文武雙全,但沒留下一首詩詞。本書中所寫的數首詩詞,均為作者根據人物的性格及特定的環境而創作。這不僅符合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本書的文學性、可讀性。
沈滄源
2013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