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兵亂後雜詩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呂本中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兵亂後雜詩
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後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積憂全少睡,經劫抱長飢。欲逐范仔輩⑴,同盟起義師。
萬事多翻復⑵,蕭蘭不辨真⑶。汝為誤國賊,我作破家人。求飽羹無糝⑷,澆愁爵有塵⑸。往來樑上燕,相顧卻情深。
蝸舍嗟蕪沒,孤城亂定初。籬根留敝屨,屋角得殘書。雲路慚高鳥,淵潛羨巨魚。客來缺佳致,親為摘山蔬。
作品注釋
⑴欲逐句:逐,追逐。范仔,據作者自註:“近聞河北布衣范仔起義師”,布衣是沒有功名的百姓。
⑵翻復:反覆。
⑶蕭蘭:喻壞人和好人。
⑷糝:煮熟的米粒。
⑸爵:古代的盛酒器具。
作品譯文
老來碰上兵荒馬亂,處處都在紮營屯兵。遲死反受活罪的苦,折磨要到哪時才停?憂愁多得睡不著覺,亂使我長熬饑饉。真想跟隨范仔他們,結成同盟起義大軍!
創作背景
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金人攻破北宋的京城汴京(開封),由於宗澤率部反攻,被迫撤退。下一年,即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春天,金兵把宋徽宗趙佶、欽宗趙桓父子擄去。在金兵退盡之後,作者回到汴京,目睹兵亂後的殘破景象,親身感受了逃難的痛苦,寫下了好些深刻沉痛的詩,包括這一組詩。
作品鑑賞
這組詩內容是寫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圍攻並攻陷汴京的過程,即宋朝軍民在汴京保衛戰中的表現。這就是呂本中歌詠的對象。當時呂本中正在圍城中間,目睹了這場戰爭。所以,以這樣重要的一個詩人,寫這么重大的一個主題,詩又寫得好,於是錢鐘書將這組作品選到《宋詩選注》中。錢先生在這個標題下一共選了三首詩,他在題下注中說,這組詩原有五首,都是五律,他從中選了三首。莫礪鋒認為呂本中這組《兵亂後雜詩》原來的數目不是五首,而是二十九首。《東淶外集》中記載的就是二十九首詩,錢鐘書是根據《瀛奎律髓》中選的五首再選的。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徽、欽二宗和唐明皇一樣,沉醉於歌舞昇平,棄李綱、宗澤等如敝屣,最終招來“靖康恥”而坐井觀天於絕域。神州陸沉,激起詩人無比義憤,矛頭直指“報國寧無策,全軀各有詞”的誤國奸佞,並對“破家”的廣大人民寄予無限同情。這便是第二首(“萬事多翻復”)前半首的詩意。這首詩的後半部抒發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金兵擄掠,糧食匱乏,餓莩遍野,“路有凍死骨”,詩人慾舉杯消愁,但是,杯滿灰塵,有愁也澆不得,悲憤之情又更深了一層。尾聯採用以景結情法,寫得最好。周邦彥化用劉禹錫《烏衣巷》寫的《西河》詞可以做為詮釋:“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落寞惆悵的心境十分相似,但缺乏切膚之痛,且含蓄的程度也不夠。因為周邦彥乃發古之幽思,並無國破家亡的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