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綱領

1928年9月1日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第 6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檔案。1919年3月共產國際第1次代表大會曾制訂過一個行動綱領,隨著形勢的發展,需進行修改和充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產國際綱領
  • 外文名:無
  • 制定時間:1928年9月1日
  • 制定單位: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和執委會
  • 通過時間:1992年9月1日
綱領內容
從1922年開始,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和執委會全會多次研究綱領問題,並專門組織綱領委員會擬定綱領草案。1924年7月8日共產國際第 5次代表大會通過將綱領草案作為各支部討論的基礎。1928年 6月,共產國際執委會綱領起草委員會公布新的綱領草案。7月17日,第6次代表大會開始舉行。經大會幾次全體會議和綱領起草委員會11次討論,由Н.И.布哈林代表審查委員會向大會報告。他指出,綱領第一次試圖把建立世界無產階級專政這一任務具體而系統地規定下來,並第一次試圖闡明無產階級的國際戰略和策略。9月1日大會一致通過。
綱領包括“導言”和6節正文,共7部分。綱領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理論,揭示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階段的規律和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指出帝國主義時代使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尖銳化,並為社會主義創造了物質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資本主義的總危機。20年代上半期資本主義出現的相對穩定時期是暫時的,它原有的基本矛盾必將有新的發展。
綱領把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共產主義制度作為共產國際的最終目的,全面論述共產主義制度的特點及其優越性,強調在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時期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綱領分析了過渡時期的特點,規定了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任務,並以蘇聯的情況為依據,特別肯定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綱領根據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和社會主義能夠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原理,指出革命發展的總趨勢,強調各國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和方式具有多樣性,在不同的國家應提出不同的政治、經濟要求。同時,分析帝國主義戰爭的危險性,要求各國共產黨同戰爭勢力堅決鬥爭。
綱領充分肯定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以及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規定了蘇聯和國際無產階級的相互義務。綱領把蘇聯稱作國際革命的中心,無產階級在全世界獲得解放的重要因素,要求各國無產階級盡力保衛蘇聯。
綱領分析了工人運動中各種錯誤的思想傾向,著重批評社會民主黨的“社會主義”改良主義。綱領把社會民主黨與法西斯主義等量齊觀,甚至認為它“是勞工運動中的無產階級革命的主要敵人”,社會民主黨的左派是“無產階級特別危險的敵人”。同時,過低估計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的進步作用。
綱領全面規定了共產國際及各國共產黨的戰略策略任務,指出每個國家都要建立一個緊密聯繫民眾的團結、堅強、集中而有紀律的共產黨,宗主國的無產階級同被壓迫民族的勞動民眾要建立戰鬥的聯盟。綱領規定共產國際領導機構的一切決定都必須無條件執行,完全忽視各國黨應有的獨立自主地位。
綱領是指導共產國際及其所屬各黨活動的重要文獻。它總結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各國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鬥爭的經驗,使各國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運動的目的、任務以及實現這些目的任務的途徑、方法取得比較一致的認識,從思想理論上武裝了各國共產黨。它的歷史局限性以及它所包含的不少錯誤觀點和提法在國際共運的實踐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