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和國開國元勛後代
- 屬性:人物
- 時間:二00六年八月一日
- 有關人物:共和國開國元勛
元勛後代,組織活動,
元勛後代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世紀偉人及“十大元帥”“十大將軍”,這些新中國的開國元勛們,他們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宛如支撐著新中國的巨柱,多年來,被人們深情的懷念和敬仰。而這些開國元勛的後代卻無一不發揚著先輩的優良傳統。
組織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15周年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葉坪宣告成立,瑞金隨之更名為“瑞京”,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眾多老一輩革命家、開國十大元帥中的九位、十大將中的七位曾在這裡工作、戰鬥、生活,進行革命實踐和政權建設探索。一座座紅土牆,一頂頂灰瓦頂,記述著當年革命年代的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場面。開國元勛、將帥子女們,生長在戰爭烽煙年代,在父輩的薰陶下,對此非常熟悉。他們來到這裡“尋根”。
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將軍動情地說,來到“紅都”參觀革命遺址,心情非常激動,我們對這裡的一切感到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因為許多地名、人名和事情常聽父輩們提起過。我們從小多數人有當年被寄養在老百姓家中的經歷,我們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長大,老區人民如同我們的親生父母,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要忘本。沙洲壩,距瑞金市六公里,這裡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被譽為最早的人民大會堂。毛澤東曾在這裡作過政府工作報告,蘇區憲法大綱等決議案在這裡討論通過,並作出關於國徽、國旗、軍旗的決定。主力紅軍長征後,禮堂被國民黨軍隊拆毀,五十年代按原貌復建。在左權將軍的屋子裡,他的女兒左太北說,我是第一次來到沙洲壩,我父親當時在中革軍委任一局局長,今天我來到這裡感到格外親切,格外熟悉。她輕輕地拿起桌上擺放著的父親閱讀過的幾本軍事戰略書籍,翻了翻,仿佛像一個乖巧的女兒在為父親整理書籍。
在紅軍烈士紀念塔前,“情系長征路——開國元勛子女重走長征路”活動舉行了莊嚴的正式啟動儀式。羅東進將軍與彭德懷元帥侄女彭鋼代表大家向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胸前佩戴著數枚勳章的九十四歲老紅軍劉家祁向該活動總指揮羅東進將軍授旗。
一代人的長徵結束了,另一代人的長征又開始了。
遵義城下緬前輩
二00六年八月一日,中國軍隊的節日。二十餘位新中國開國元勛子女,循著父輩的足跡重走長征路,今天來到貴州遵義城,在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地方,瞻仰紅軍勝跡,重溫父輩艱辛,與當地軍民共慶節日。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賀龍元帥之女賀曉明等今天也趕到遵義。他們集體登台高歌一曲《紅軍不怕遠征難》,引來在場的掌聲、歡呼、激動、落淚。“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一九三五年,毛澤東在遵義揮筆寫下這首大氣磅礴的詩篇,至今仍令無數人吟誦盪氣迴腸。當年,舉世聞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遵義便與中國革命現代史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成為給中共、給紅軍、給中國革命帶來好運的地方。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城市,因為一個會議而如此聲名遠播,成為一個政黨、一支軍隊、一個國家興亡的命運轉折之城。當天上午,開國元勛子女們在婁山關舊址和婁山關戰役陳列館、紅軍烈士陵園參觀,他們的父輩大都在這裡戰鬥過,大多是當時歷史事件的主導者或參與者,一草一木對於他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特殊的感情。
婁山夾峙,雄關鎖鑰,懸崖峭壁,望而生畏。看著當年紅軍勇奪關隘的遺蹟,石碑,掩體,戰壕,他們百感交集,拍雄關,憶往昔,熱議父輩講給他們的故事,糾正陳列館說明文字和講解員的一些說法,建議要尊重歷史、尊重先輩、弄清歷史、糾正謬誤,以更好地教育激勵後代。在紅軍烈士陵園,開國元勛子女們向犧牲的烈士們鞠躬致敬,獻上心香一片。瞻仰著紅軍雕像,默念著一串串烈士的英名,有人眼中噙著淚花,有人長聲喟嘆。當天下午,遵義舉行軍民聯歡會。遵義市委書記傅傳耀致詞,特別向為中國革命立下卓越功勳的老一輩革命家致以崇高敬意,向到遵義的開國元勛、老革命家親屬表示熱烈歡迎。
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代表大家講話說,今天是軍隊七十九歲生日,我們作為紅軍的後代,踏上長征路,到遵義有別樣的感情。看到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到那么親切,是那么的激動。隨後,劉伯承元帥之子劉太行代表“情系長征路——革命老區慈善萬里行”,向當地二十名老紅軍捐贈一萬元人民幣慰問金,由九十一歲的老紅軍代表王道金接收。 聯歡會上,歌起舞動,軍民登台,歡樂灑滿會場。開國元勛子女登台集體演唱《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聯歡會最後達到高潮。
開國元勛子女們踏著父輩當年長征路線,一路行來,風塵僕僕,不事張揚,低調行事。路過風景如畫的桂林,繞行而過;經過廣西龍勝景區,謝絕當地安排下榻著名的溫泉賓館而另擇別處。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紀念長征,實現父輩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