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共和國不能忘懷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16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作者:孫卓清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11105, 751301110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共和國不能忘懷》編輯推薦:那些出生入死的英雄們,他們為給當時苦難的中國尋覓一條出路而苦苦奮鬥,儘管走了不少彎路,但他們堅持在黑暗中尋找曙光。他們創造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成為新中國的奠基人。《共和國不能忘懷》出版時正值清明,謹以此書遙慰先烈英魂。
作者簡介
孫卓清,湖北省安陸市人,18歲從中學入伍,在部隊生活工作了21個春秋,曾任第一軍第一師政治部祖師科副科長、代科長,宣傳科科長等職,先後就讀於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大學文化,高級政工師。參加過自衛還擊作戰。作者長期從事部隊的組織、宣傳工作,特別是在政治工作研究方面,思維敏捷,針對部隊不同時期、不同環境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他先後在軍隊有影響的學術刊物和解放軍報上發表了100多篇有較高質量和影響力的政工學術論文和經驗總結文章,曾多次榮獲軍、軍區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優秀政工論文獎,並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圖書目錄
後記
經過前後近3年深入地調查研究、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及到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實地考察,繼《第一軍政工名將傳奇》出版發行後,我又完成了《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的寫作工作。作為一名曾經在第一軍工作過21年的老兵,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愿。在本書即將與讀者見面時,作者有許多的心酸、有許多的不解和遺憾之言,願在這裡表達出來,以求得廣大讀者和曾經關心過第一軍(前身為紅二軍團)歷史的人們的理解和支持。
心酸、不解和遺憾之一:湘鄂西“肅反”擴大化,以致錯殺了成千上萬的中華優秀兒女,特別是一大批黨政軍高級幹部被迫害致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讓人痛心和不堪回首的歷史悲劇。如果不是1934年10月24日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會師;如果不是時任中央代表的任弼時同志挺身而出,果斷地站出來堅決制止和糾正這一歷史錯誤,並及時建議中央採取組織措施撤銷了夏曦的中央分局書記和分局軍委會主席的職務,恐怕還有更多黨政軍領導幹部慘遭不幸,也許紅二軍團也會解體不復存在。可是,製造這一歷史悲劇的歷史罪人夏曦至今仍掛著“革命烈士”的光環,其遺像與被他迫害致死的116位黨政軍高級幹部的英烈忠魂一起樹立在洪湖市南郊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弔唁廳兩側的展室中,真叫人哭笑不得。王明、博古當政時期,夏曦因攀附王明而得勢,成為黨內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
1932年,夏曦任湘鄂西蘇區中央局書記,兼任肅反委員會書記,在此任上,他以抓所謂改組派、托派、AB團、第三黨、取消派為名,殺害了大批紅軍將士,造成了湘鄂西蘇區的極大危機。更難以置信的是,夏曦的親信、當時掌握著湘鄂西“肅反”生殺大權的政治保衛局局長姜奇,最後竟被查實為國民黨特務!
筆者在撰寫《第一軍政工名將傳奇》和《共和國不能忘懷》這兩本書之前,曾到過湘鄂西蘇區烈士陵園和紀念館參觀,看到夏曦的遺像被安放在陳列館弔唁大廳的最後一位,可以清晰地看到夏曦的遺像上有不少唾沫的痕跡,據說這是那些前來弔唁被夏曦殺害的革命烈士的親人們所表達的憤怒。英雄和劊子手的遺像怎么能放在一起呢?別說烈士的親人們憤怒、不答應,恐怕連那些被夏曦殺害、躺在九泉之下的英烈忠魂也會不安的。
關於夏曦的死因,有若干種說法。比較可信的說法是:1936年2月在長征路上,夏曦在前往勸說一支離隊的隊伍的途中落水,有些戰士看見了,本可相救,但因對夏曦的“肅反”和濫殺無辜非常氣憤,所以沒人願意去救他,夏曦終至溺水身亡。這無疑是夏曦的悲劇,但也是他多行不義的結果。
夏曦所犯的錯誤不是一般性錯誤,是極為嚴重的“犯罪性”(即黨內作檢查時常說的“是對黨和人民的犯罪”)錯誤。薄一波曾經寫了一本談黨史人物的書《領袖元帥與戰友》,轉述了賀龍的看法,賀龍說:“為什麼黨內會發生這樣‘左’得出奇的過火鬥爭和內耗事件?原因很複雜,有宗派問題,有路線問題,也有個人品質問題。而夏曦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嚴重問題!”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見解,不僅解釋了夏曦個人犯錯誤的原因,也觸及極左現象的發生與領導人個人品質之間的聯繫問題,極有啟發性。
筆者認為,對湘鄂西蘇區“肅反”擴大化錯誤的主要責任人夏曦應當追究其罪行,對他的功過是非要重新評價,撤銷他的“革命烈士”稱號,把他的遺像和所謂革命烈士事跡介紹從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園和弔唁大廳中撤走,還歷史的本來面目,以告慰那些被錯殺的洪湖優秀兒女的在天之靈,撫慰革命烈士家屬幾十年來難以忍受的心痛。
心酸、不解和遺憾之二:20世紀60年代初,影視劇《洪湖赤衛隊》在全國上演後,曾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作為該劇主人公韓英原型的賀英,她所帶領的游擊支隊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紅二軍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為湘鄂西蘇區和紅軍的創建和發展壯大傾注了全部心血;她因叛徒告密,在遭敵重兵包圍的情況下,為掩護紅軍中的黨員骨幹和部隊安全突圍,在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她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先後4次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然而,直到今天仍未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怎能不讓入感到心酸、不解和遺憾呢!
賀英先後4次向時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的周逸群提出入黨申請時,賀龍、盧冬生等領導同志均在場。因為當時湘鄂西革命鬥爭形勢非常嚴峻,周逸群考慮到賀英當時在當地的聲望和影響,為了有利於對敵鬥爭,避免剛組建不久、還很弱小的紅軍和黨員隊伍遭到敵人的斬盡殺絕,要求她暫時不要入黨、繼續以非黨員身份帶領紅軍的游擊隊與敵人周旋,待形勢好轉後再考慮她的入黨要求。周逸群對賀英說:“香姑,你為黨做了那么多工作,思想上完全符合共產黨員的標準,相信黨組織不會把你留在黨外太長的時間。”賀英回答道:“逸群,沒關係,我聽黨的。”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周逸群竟犧牲在賀英的前面,賀英犧牲時紅二軍團主力又不在湘鄂邊。賀龍元帥曾為賀英犧牲後沒有被追認為黨員這件事深感愧疚,可他考慮到自己是賀英的親弟弟,大姐為中國革命連生命都獻出來了,何苦再為她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事去向黨組織伸手呢!這就是賀英犧牲後沒有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主要原因。
實事求是,尊重歷史,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一貫作風。筆者認為,周逸群同志生前對賀英許下的承諾應該兌現,如果連賀英這樣的革命女英雄犧牲後都沒有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僅烈士在九泉之下不會瞑目,而且還會給湘鄂西人民留下永久的迷惑和傷痛。
心酸、不解和遺憾之三:在本書敘述的為建立新中國英勇獻身的紅軍高級將領中,有的英烈屍骨至今仍下落不明,有的烈士家屬由於解放前逃荒離開家鄉落戶到外省,至今也未收到親人的“革命烈士”證書,這不能不叫人心寒。如先後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軍委主席團成員、湘鄂西共青團省委書記、紅3軍第7師政委、第9師政委、紅3軍代政委的宋盤銘烈士犧牲後,他的家人為了找回親人的遺骨,像愚公移山一樣一代一代不停地尋找了幾十年,至今也沒有找到。宋盤銘的父親宋同甫為尋找兒子的下落,無數次跑武漢、下洪湖、上北京,可連一件烈士的遺物也沒找到。父親過世後,妹妹宋秀芝接著尋找,她沿著哥哥生前的戰鬥足跡,找遍了湘鄂西的山山水水和無數城鎮、村寨,最後為方便尋找,竟離開家鄉河南漯河市郾城縣,先後在湖北的沔陽、嘉魚落了戶,直到70多歲不能走動,也沒有找到哥哥的屍骨。妹妹過世後,其堂侄宋文禮接著擔起了尋找伯父宋盤銘烈士屍骨的任務。就這樣,從宋盤銘烈士犧牲後至今,他的親人們已尋找了70多年,可至今仍不知烈士的屍骨留落在何方?無奈之下,宋盤銘烈士的親人們只好將縣民政局根據賀龍元帥1953年“八一”建軍節來信和朱德元帥題寫的“人民功臣”而製作的一塊牌匾作為烈士遺骨埋在了家鄉的烈士陵園裡以寄託哀思。
為此,作者借本書出版發行之際,呼籲: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是否應該想到為像宋盤銘這樣屍骨至今未還的英烈家庭做點兒什麼?不要再讓這些英烈的親人一代一代承受著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原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以及我的老戰友、全國人大代表、原南京軍區聯勤部部長顧守成少將、某集團軍軍長蔣謨祥少將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傅全有上將為本書作序,顧守成和蔣謨祥少將對本書的寫作和出版發行給予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幫助。此外,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黨史部門為該書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參考資料,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孫卓清
2011年12月於深圳
心酸、不解和遺憾之一:湘鄂西“肅反”擴大化,以致錯殺了成千上萬的中華優秀兒女,特別是一大批黨政軍高級幹部被迫害致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讓人痛心和不堪回首的歷史悲劇。如果不是1934年10月24日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會師;如果不是時任中央代表的任弼時同志挺身而出,果斷地站出來堅決制止和糾正這一歷史錯誤,並及時建議中央採取組織措施撤銷了夏曦的中央分局書記和分局軍委會主席的職務,恐怕還有更多黨政軍領導幹部慘遭不幸,也許紅二軍團也會解體不復存在。可是,製造這一歷史悲劇的歷史罪人夏曦至今仍掛著“革命烈士”的光環,其遺像與被他迫害致死的116位黨政軍高級幹部的英烈忠魂一起樹立在洪湖市南郊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弔唁廳兩側的展室中,真叫人哭笑不得。王明、博古當政時期,夏曦因攀附王明而得勢,成為黨內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
1932年,夏曦任湘鄂西蘇區中央局書記,兼任肅反委員會書記,在此任上,他以抓所謂改組派、托派、AB團、第三黨、取消派為名,殺害了大批紅軍將士,造成了湘鄂西蘇區的極大危機。更難以置信的是,夏曦的親信、當時掌握著湘鄂西“肅反”生殺大權的政治保衛局局長姜奇,最後竟被查實為國民黨特務!
筆者在撰寫《第一軍政工名將傳奇》和《共和國不能忘懷》這兩本書之前,曾到過湘鄂西蘇區烈士陵園和紀念館參觀,看到夏曦的遺像被安放在陳列館弔唁大廳的最後一位,可以清晰地看到夏曦的遺像上有不少唾沫的痕跡,據說這是那些前來弔唁被夏曦殺害的革命烈士的親人們所表達的憤怒。英雄和劊子手的遺像怎么能放在一起呢?別說烈士的親人們憤怒、不答應,恐怕連那些被夏曦殺害、躺在九泉之下的英烈忠魂也會不安的。
關於夏曦的死因,有若干種說法。比較可信的說法是:1936年2月在長征路上,夏曦在前往勸說一支離隊的隊伍的途中落水,有些戰士看見了,本可相救,但因對夏曦的“肅反”和濫殺無辜非常氣憤,所以沒人願意去救他,夏曦終至溺水身亡。這無疑是夏曦的悲劇,但也是他多行不義的結果。
夏曦所犯的錯誤不是一般性錯誤,是極為嚴重的“犯罪性”(即黨內作檢查時常說的“是對黨和人民的犯罪”)錯誤。薄一波曾經寫了一本談黨史人物的書《領袖元帥與戰友》,轉述了賀龍的看法,賀龍說:“為什麼黨內會發生這樣‘左’得出奇的過火鬥爭和內耗事件?原因很複雜,有宗派問題,有路線問題,也有個人品質問題。而夏曦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嚴重問題!”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見解,不僅解釋了夏曦個人犯錯誤的原因,也觸及極左現象的發生與領導人個人品質之間的聯繫問題,極有啟發性。
筆者認為,對湘鄂西蘇區“肅反”擴大化錯誤的主要責任人夏曦應當追究其罪行,對他的功過是非要重新評價,撤銷他的“革命烈士”稱號,把他的遺像和所謂革命烈士事跡介紹從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園和弔唁大廳中撤走,還歷史的本來面目,以告慰那些被錯殺的洪湖優秀兒女的在天之靈,撫慰革命烈士家屬幾十年來難以忍受的心痛。
心酸、不解和遺憾之二:20世紀60年代初,影視劇《洪湖赤衛隊》在全國上演後,曾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作為該劇主人公韓英原型的賀英,她所帶領的游擊支隊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紅二軍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為湘鄂西蘇區和紅軍的創建和發展壯大傾注了全部心血;她因叛徒告密,在遭敵重兵包圍的情況下,為掩護紅軍中的黨員骨幹和部隊安全突圍,在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她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先後4次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然而,直到今天仍未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怎能不讓入感到心酸、不解和遺憾呢!
賀英先後4次向時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的周逸群提出入黨申請時,賀龍、盧冬生等領導同志均在場。因為當時湘鄂西革命鬥爭形勢非常嚴峻,周逸群考慮到賀英當時在當地的聲望和影響,為了有利於對敵鬥爭,避免剛組建不久、還很弱小的紅軍和黨員隊伍遭到敵人的斬盡殺絕,要求她暫時不要入黨、繼續以非黨員身份帶領紅軍的游擊隊與敵人周旋,待形勢好轉後再考慮她的入黨要求。周逸群對賀英說:“香姑,你為黨做了那么多工作,思想上完全符合共產黨員的標準,相信黨組織不會把你留在黨外太長的時間。”賀英回答道:“逸群,沒關係,我聽黨的。”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周逸群竟犧牲在賀英的前面,賀英犧牲時紅二軍團主力又不在湘鄂邊。賀龍元帥曾為賀英犧牲後沒有被追認為黨員這件事深感愧疚,可他考慮到自己是賀英的親弟弟,大姐為中國革命連生命都獻出來了,何苦再為她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事去向黨組織伸手呢!這就是賀英犧牲後沒有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主要原因。
實事求是,尊重歷史,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一貫作風。筆者認為,周逸群同志生前對賀英許下的承諾應該兌現,如果連賀英這樣的革命女英雄犧牲後都沒有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僅烈士在九泉之下不會瞑目,而且還會給湘鄂西人民留下永久的迷惑和傷痛。
心酸、不解和遺憾之三:在本書敘述的為建立新中國英勇獻身的紅軍高級將領中,有的英烈屍骨至今仍下落不明,有的烈士家屬由於解放前逃荒離開家鄉落戶到外省,至今也未收到親人的“革命烈士”證書,這不能不叫人心寒。如先後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軍委主席團成員、湘鄂西共青團省委書記、紅3軍第7師政委、第9師政委、紅3軍代政委的宋盤銘烈士犧牲後,他的家人為了找回親人的遺骨,像愚公移山一樣一代一代不停地尋找了幾十年,至今也沒有找到。宋盤銘的父親宋同甫為尋找兒子的下落,無數次跑武漢、下洪湖、上北京,可連一件烈士的遺物也沒找到。父親過世後,妹妹宋秀芝接著尋找,她沿著哥哥生前的戰鬥足跡,找遍了湘鄂西的山山水水和無數城鎮、村寨,最後為方便尋找,竟離開家鄉河南漯河市郾城縣,先後在湖北的沔陽、嘉魚落了戶,直到70多歲不能走動,也沒有找到哥哥的屍骨。妹妹過世後,其堂侄宋文禮接著擔起了尋找伯父宋盤銘烈士屍骨的任務。就這樣,從宋盤銘烈士犧牲後至今,他的親人們已尋找了70多年,可至今仍不知烈士的屍骨留落在何方?無奈之下,宋盤銘烈士的親人們只好將縣民政局根據賀龍元帥1953年“八一”建軍節來信和朱德元帥題寫的“人民功臣”而製作的一塊牌匾作為烈士遺骨埋在了家鄉的烈士陵園裡以寄託哀思。
為此,作者借本書出版發行之際,呼籲: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是否應該想到為像宋盤銘這樣屍骨至今未還的英烈家庭做點兒什麼?不要再讓這些英烈的親人一代一代承受著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原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以及我的老戰友、全國人大代表、原南京軍區聯勤部部長顧守成少將、某集團軍軍長蔣謨祥少將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傅全有上將為本書作序,顧守成和蔣謨祥少將對本書的寫作和出版發行給予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幫助。此外,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黨史部門為該書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參考資料,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孫卓清
2011年12月於深圳
序言
孫卓清同志《共和國不能忘懷》一書即將付梓之際,他來北京請我作序,我欣然應允。
孫卓清同志在第一軍工作過21年,在部隊期間,他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建設和宣傳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理論水平、開拓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是一名優秀的機關政工幹部,多次立功受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部隊始終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離開部隊多年後,仍心繫部隊建設,前後花費近3年的時間,繼奉獻出建黨90周年革命傳統教育叢書《第一軍政工名將傳奇》後,又完成了《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的撰寫工作,反映了一名受黨和部隊教育多年的共產黨員、政治工作者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限敬仰,對在新的歷史時期用中國歷史,特別是用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來教育廣大幹部和人民的重要性的清醒認識,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共和國不能忘懷》一書,以第一軍(前身為紅二軍團)紅軍時期犧牲的8位高級將領為共和國的建立浴血奮戰、忘我犧牲的風雨人生為主線,用史學者的視角去回望他們短暫而精彩的人生經歷,以此緬懷這些人民解放軍及新中國的締造者,教育和啟迪後人。他們堅定的信念與崇高的品質值得我們繼承與傳揚,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的使命和責任。
信仰什麼,追求什麼,確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是《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著力表現的思想內涵,也是該書值得一讀的一個亮點。中國目前正處於經濟、社會全面高速發展的時期,物慾的強化讓人們的心靈不再寧靜,特別是年輕一代,因為世界觀還處於形成階段,這個時候社會環境的紛擾和各種不良風氣的污染,很容易讓他們迷失方向。他們需要怎樣的信仰、他們要怎樣承擔對社會的責任,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甚至成了社會危機,這不能不叫人揪心!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中斷的文明,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力,在如今開放的環境下,它與世界文明共同影響著青年人。我們的民族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和美德,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依然是“中國心”製造的中國金。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大力提倡向革命先烈學習,正確引導和樹立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是非常必要的。
《共和國不能忘懷》一書讓我們回望周逸群、段德昌、賀英、萬濤、孫德清、柳直荀、宋盤銘、葉光吉這一代有知識、有信仰、有勇氣、有智慧的中華優秀兒女所走過的戰鬥人生,他們在建立新中國的舞台上用百般真誠,舞蹈出生命的絕唱,雖然那些歲月已久遠,但今天讀著他們的故事仍為之震撼,為之感染,為之崇拜。榜樣就是力量,它是一種能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的力量。我相信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的朋友一定能從《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中汲取寶貴的精神營養,獲得有益的感悟和啟迪。我更堅信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年輕的朋友們一定能像革命先輩那樣挺身而出,為建設和保衛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孫卓清同志在第一軍工作過21年,在部隊期間,他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建設和宣傳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理論水平、開拓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是一名優秀的機關政工幹部,多次立功受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部隊始終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離開部隊多年後,仍心繫部隊建設,前後花費近3年的時間,繼奉獻出建黨90周年革命傳統教育叢書《第一軍政工名將傳奇》後,又完成了《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的撰寫工作,反映了一名受黨和部隊教育多年的共產黨員、政治工作者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限敬仰,對在新的歷史時期用中國歷史,特別是用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來教育廣大幹部和人民的重要性的清醒認識,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共和國不能忘懷》一書,以第一軍(前身為紅二軍團)紅軍時期犧牲的8位高級將領為共和國的建立浴血奮戰、忘我犧牲的風雨人生為主線,用史學者的視角去回望他們短暫而精彩的人生經歷,以此緬懷這些人民解放軍及新中國的締造者,教育和啟迪後人。他們堅定的信念與崇高的品質值得我們繼承與傳揚,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的使命和責任。
信仰什麼,追求什麼,確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是《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著力表現的思想內涵,也是該書值得一讀的一個亮點。中國目前正處於經濟、社會全面高速發展的時期,物慾的強化讓人們的心靈不再寧靜,特別是年輕一代,因為世界觀還處於形成階段,這個時候社會環境的紛擾和各種不良風氣的污染,很容易讓他們迷失方向。他們需要怎樣的信仰、他們要怎樣承擔對社會的責任,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甚至成了社會危機,這不能不叫人揪心!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中斷的文明,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力,在如今開放的環境下,它與世界文明共同影響著青年人。我們的民族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和美德,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依然是“中國心”製造的中國金。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大力提倡向革命先烈學習,正確引導和樹立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是非常必要的。
《共和國不能忘懷》一書讓我們回望周逸群、段德昌、賀英、萬濤、孫德清、柳直荀、宋盤銘、葉光吉這一代有知識、有信仰、有勇氣、有智慧的中華優秀兒女所走過的戰鬥人生,他們在建立新中國的舞台上用百般真誠,舞蹈出生命的絕唱,雖然那些歲月已久遠,但今天讀著他們的故事仍為之震撼,為之感染,為之崇拜。榜樣就是力量,它是一種能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的力量。我相信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的朋友一定能從《共和國不能忘懷》這本書中汲取寶貴的精神營養,獲得有益的感悟和啟迪。我更堅信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年輕的朋友們一定能像革命先輩那樣挺身而出,為建設和保衛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