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鞭原蟲病是由火雞六鞭原蟲(Hexamitameleagridis)引起的。主要感染1-9周齡的幼火雞、鴿、鴨、雉雞和鵪鶉。發病率高,如不進行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7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鞭原蟲病
- 外文名:Hexamitameleagridis
- 感染對象:1-9周齡的幼火雞
- 症狀:充滿水樣內容物
概述,病原,診斷要點,防治措施,雞的六鞭原蟲病,
概述
六鞭原蟲病是火雞、雉、鵪鶉、鷓鴣、孔雀、鴕鳥、鴿、鳴禽及雞、鴨等的一種急性卡他性腸炎疾病,以嚴重下痢為特徵。由火雞六鞭原蟲寄生於上述禽類小腸所引起。3-8周齡的幼禽發病嚴重,死亡率較高。自然感染的雞尚未見到。雌、鵪鴣、孔雀都可成為感染源,由病禽排泄物傳播。
病原
雞六鞭原蟲為致病性原蟲,蟲體呈梨或梭形,平均大小為9微米×3微米,有6根前鞭毛和2根後鞭毛。通過食入感染禽類的糞便或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直接傳播。很多康復的禽類可成為帶蟲者而在其糞便中排蟲。
診斷要點
症狀
症狀 禽類感染後可發生水樣下痢,羽毛乾枯不整潔,儘管不停地採食,但體重很快下降,後期出現驚劂和昏迷,最後衰竭死亡。
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 病變為小腸上段卡他性炎症,呈球狀擴張(特別是十二指腸及空腸上部),充滿水樣內容物。腸腺中含有大量的火雞六鞭原蟲,靠其後鞭毛吸附於上皮細胞上。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 在十二指腸和空腸黏膜刮取物中發現六鞭原蟲可確診。六其原蟲呈快速的急沖運動(毛滴蟲是急拉式運動)。檢查中為避免通過工具污染其他盲腸原蟲,應首先打開十二指腸。如刮取已死數小時幼禽的腸內容物,則應置於加有一滴40℃平衡鹽溶液的載玻片上,鏡檢發現蟲體。10周齡以上的禽發現六鞭原蟲無診斷意義。
防治措施
預防
預防 很多種禽可成為帶蟲者,故種禽和幼禽應隔離飼養;如有可能,最好有不同的飼養人員飼養。網養雞禽類應帶有飼料槽和飲水器。消除帶蟲者,隔離病禽,飼槽和飲水器應保持清潔衛生。
治療
治療 可用金黴素(0.022%-0.044%加於飼料中,連餵2周),呋喃唑酮(飼料中加入0.0055%,連續用),土黴素(0.22%,連餵2周)預防和治療六鞭原蟲病。
雞的六鞭原蟲病
雞六鞭原蟲病又稱雞傳染性卡他性腸炎,是由火雞六鞭原蟲寄生雞體所致的一種以嚴重下痢為特徵的原蟲病。
蟲體特徵及其生活史:火雞六鞭原蟲具有2個細胞核,有4根前鞭毛、2根側鞭毛和2根後鞭毛,前鞭毛沿蟲體向後彎曲。火雞六鞭原蟲寄生部位主要為小腸。蟲體大小為(6~12.4)微米×(2~5)微米。
流行特點:本病主要侵害雛火雞,雞、鴨、鵪鶉及孔雀均易感。3—8周齡的幼雞發病嚴重,傳播主要通過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
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本病病初表現神經過敏和好動,水瀉;病程後期精神萎靡,擠堆,消瘦,黃色下痢,最後驚厥和昏迷。剖檢後發現主要病變在腸道,出現卡他性腸炎,並表現為腸弛緩和腸膨脹現象,腸道內容物呈水樣和泡沫狀,尤以小腸上段病變更為明顯。
防治措施
(1)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
(2)剔除帶蟲雞,隔離幼雞與成雞,保持飼槽與飲水器的清潔衛生,防止本病的流行。
(3)藥物治療
①用丁醇錫按0.375%濃度拌料。②用金黴素按0.0055%濃度拌料。③用土黴素按0.044%濃度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