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街村(雲南雙柏縣法脿鎮下轄村)

六街村(雲南雙柏縣法脿鎮下轄村)

1、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法脿鎮六街村,地處法脿鎮東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鎮道路為通路,交通方便,距縣城67公里。2、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山鎮六街村,地處中山鎮西南邊,距中山鎮政府所在地27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148公里。3、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四街鎮六街村,地處四街鎮東面,距四街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通海縣城18公里。4、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龍朋鎮六街村,地處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街村
  • 地理位置:法脿鎮東南邊
  • 人口:1017人
  • 村民小組:13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基礎設施,人口,經濟,文化教育,

村情概況

行政村隸屬雙柏縣法脿鎮,東鄰安龍堡鄉柏家河村委會,南鄰安龍堡鄉柏家河村委會,西鄰鋪司村委會,北鄰石頭村委會。轄大平田、賈左箐、磨刀河、三台坡、合樂母(含丙列田)、大樹田(含大泥塘)、六街、大龍潭(含吊井)、大新田、舊村、大田(1、2組)、小水井(含玉馬店)等12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73戶,有鄉村人1017人,其中農業人口1017人,勞動力 61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50人。全村國土面積21平方公里,海拔1809米,年平均氣溫15.32℃,年降水量 9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烤菸、小麥、蠶豆等農作物。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9.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44.97畝(其中:田 547.38畝,地397.59畝)人均耕地0.93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烤菸、小麥、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298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核桃、石榴經濟林果;沒有水面面積畝;沒有草地面積畝;荒山荒地71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電視。無路燈。全村委會有176戶通自來水,有94戶飲用井水,有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1%)。有271戶通電,沒有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0戶(占農戶總數的 91.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3戶(分別占總數的57.5%和26.7%)。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10輛,機車1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96.29畝,有效灌溉率為63.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87.1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4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18口;沒有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3戶居住土木結構住,還有2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06年整個村委會農村經濟總收入189.0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6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7.8% ;畜牧業收入87.4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8頭,肉牛335頭,肉羊2656隻,家禽4407隻);漁業收入1.4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0.7%;林業收入3.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97%;第二、三產業收入20.63萬元,占總收入的10.3 %;工資性收入9.8萬元,占總收入的0.5%。農民人均收入1064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9人(占勞動力的9.6%),在省內務工51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2.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78戶,共鄉村人口1006人,其中男性524人,女性482人。其中農業人口1003人,勞動力617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2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2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法脿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1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18人,中學生4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3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2.4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64人,黨員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7人。 團員3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產業單一,嚴重乾旱缺水,基礎建設滯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穩糧、發展烤菸、畜牧業、林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