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絲鈍尾蝦虎魚

六絲鈍尾蝦虎魚

六絲鈍尾蝦虎魚(學名: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是蝦虎魚科、鈍尾蝦虎魚屬魚類。體延長,前部分呈圓筒形,後部分稍側扁。頭部較大,寬而平扁,具有2個感覺管孔。頰部微突,具有4條水平狀感覺乳突線,無橫列的感覺乳突線和皮褶突起。吻中長,圓鈍。眼大,上側位,眼徑等於或稍大於吻長。眼間距窄,中間凹入。鼻孔每側兩個,圓形。口大,下頜較突出,口裂可達眼中部的下方。上頜具有2行尖銳狀的牙齒,外行齒形狀較大,下頜前部為3行,後部分則為2行,亦為外型齒較大,牙齒形狀內彎且尖銳。舌大,游離,前端呈截形。下顎表面具有3對短小的觸鬚。鰓孔大。鰓蓋上方具有3個感覺管孔,前鰓蓋骨具有2個感覺管孔。體被櫛鱗,頭部的鱗片較小,頰、鰓蓋及項部均被鱗,吻部及下頜則無鱗。第一背鰭起於胸鰭基底的後上方,平放時接近或幾乎伸達第二背鰭的起點。第二背鰭平放時後緣也幾乎伸達尾鰭基部。臀鰭基底長。胸鰭尖圓,稍微長於腹鰭。肩帶內緣無長指狀肉質皮瓣,但隱藏有2個顆粒狀的肉質皮突。左右鰭癒合為一吸盤。尾鰭尖長。體呈黃褐色,體側有4~5個暗色斑塊;第一背鰭前部邊緣為黑色,其餘各鰭為灰色。

六絲鈍尾蝦虎魚為暖溫性近岸小型魚類,棲息於淺海及河口附近水域。主要攝食蝦類、如脊尾白蝦、脊尾褐蝦、日木鼓蝦、糠蝦、對蝦苗、蝦苗鉤蝦、蝦虎魚幼魚、多毛類等。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朝鮮半島、日本、中國沿海。在中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 別名:尖尾蝦虎魚、六絲矛尾蝦虎魚、六絲矛尾魚、六線長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蝦虎魚亞目
  • 蝦虎魚科
  • :鈍尾蝦虎魚屬
  • :六絲鈍尾蝦虎魚
  • 亞種:無 
  • 命名者及年代:Bleeker, 1853
  • 中文名:六絲鈍尾蝦虎魚
  • 外文名:Pinkgray Goby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背鰭Ⅷ,14~17;臀鰭12~15;胸鰭21~23;腹鰭Ⅰ-5;尾鰭16~17。縱列鱗35~40;橫列鱗9~11;背鰭前鱗13~16。鰓耙5+9~11。
體長為體高5.8~6.2倍,為頭長3.2~3.5倍。頭長為吻長3.6~4.3倍,為眼徑3.4~4.2倍,為眼間隔7.0~9.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2.3~3.0倍。
體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部較大,寬而平扁,具2個感覺管孔。頰部微突,具4條水平狀(縱向)感覺乳突線,無橫列的感覺乳突和皮褶突起。吻中長,圓鈍。眼大,上側位,眼徑等於或稍大於吻長。眼間隔狹,中間稍凹入。鼻孔每側2個,圓形。口大,斜裂。下頜稍突出。上頜骨後端向後伸達眼中部下方。上頜具2行尖形齒,外行齒稍較大,下頜前部齒3行,後部齒2行,外行齒稍大,內彎,內行齒細小,尖銳。犁骨、齶骨、舌上均無齒。舌寬大,游離,前端截形。頦部有短小觸鬚3對。鰓孔大,延向前下方。鰓蓋上方具3個感覺管孔,前鰓蓋骨具2個感覺管孔。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細弱。
體被櫛鱗,頭部鱗小,頰部、鰓蓋及項部均被鱗,吻部及下頜無鱗。
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基底後上方,平放時接近或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後部的鰭條平放時幾乎伸達尾鰭基。臀鰭基底長,與第二背鰭相對,同形,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五鰭條基的下方。胸鰭尖圓,稍長於腹鰭,後端不伸達肛門。肩帶內緣無長指狀肉質皮瓣,但隱具2個顆粒狀肉質皮突。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尾鰭尖長,等於或稍大於頭長。
體呈黃褐色,體側有4~5個暗色斑塊;第一背鰭前部邊緣黑色,其餘各鰭為灰色。

近種區別

該種近似矛尾蝦虎魚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後者體頗延長,側扁,前部近亞圓筒形,後部側扁而漸細。下頜頦部常具短小觸鬚3對,有時在第1對觸鬚的稍前方另有1對短須。齒細尖,上下頜各具2行齒外行齒較大,呈犬齒狀,齒頭彎向內方。體呈黃褐色。

生活習性

六絲鈍尾蝦虎魚為暖溫性近岸小型魚類,棲息於淺海及河口附近水域。攝食蝦類、如脊尾白蝦、脊尾褐蝦、日木鼓蝦、糠蝦、對蝦苗、蝦苗鉤蝦、蝦虎魚幼魚、多毛類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朝鮮半島、日本、中國沿海。在中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六絲鈍尾蝦虎魚
六絲鈍尾蝦虎魚分布圖

繁殖方式

1齡魚即達性成熟,懷卵量1342~6742粒。產沉性黏附著卵。產卵期為4~5月。壽命2年。

主要價值

六絲鈍尾蝦虎魚可供食用。亦可作對蝦活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