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由六盤水人民政府頒布並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 目標: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 單位:六盤水人民政府
  • 性質:意見
導語,正文,

導語

各縣、特區、區人民政府,各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中央、省屬駐市行政企事業單位: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2〕11號)和《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貴州省“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黔府發〔2012〕36號),圍繞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既定目標,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正文

一、基本現狀
(一)改革成效。
1.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保障水平顯著提升。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12年全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參保(合)人數分別達28.8萬人、35.84萬人和221.55萬人,覆蓋率達95%。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達290元,普遍建立了門診統籌,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78.6%;取消了醫療救助起付線和醫療救助病種限制,適度擴大救助範圍,保障範圍不斷擴大。
2.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藥品價格明顯降低。全市104所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1037所行政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本藥物網上集中採購,全市累計採購基本藥物26962.32萬元,減輕民眾用藥負擔4758萬元。
3.衛生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人力資源大幅增加。2012年,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總數達10246人,千人比為3.17;執業(助理)醫師總數達3954人,千人比為1.22;護士總數達3978人,千人比為1.23。學歷結構上,中專學歷占29.24%,大專學歷占42.27%,本科學歷占28.05%,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0.44%。全市鄉鎮衛生院共有人員編制2536個,在編1457人,外聘無編人員500餘人,共有主治醫師94人,執業(助理)醫師712人,執業護士199
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衛生人員299人;村衛生室共有村衛生員1862名。政府對村醫的補助標準每月人均達817元以上。同時,全力實施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人才培養規劃,4年累計培訓7231人次。
4.衛生基礎建設力度加大,就醫環境日益改善。2009年來,開工建設4所縣級醫院,現六枝特區人民醫院已完工投入使用。改擴建35所鄉鎮衛生院:2009年改擴建8所,2010年改擴建3所,2012年改擴建19所;新建1037所村衛生室;完成4所社區服務中心建設:2009年建成黃土坡、鳳凰、荷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建成德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人民醫院綜合住院樓,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大樓於2011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市婦女兒童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在積極建設中。完成創建“三甲”醫院5所,截至2013年6月已全部通過省衛生廳組織的評審;“二甲”醫院5所,2011年評審通過4所,2012年評審通過1所。
5.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民眾受益面不斷擴大。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國家規定的10類擴展到13類,人均經費標準達30元。甲乙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45歲。
(二)存在問題。
1.衛生人員總量不足,素質偏低,配置不合理。無資質人員所占比重較大,城鄉衛生人才配置差距大,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其中60%以上的衛生技術人員集中在市、縣(特區、區)中心城區,城鄉醫療資源失衡現象嚴重。現有高級職稱人數少、年齡偏大,高級職稱占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5.88%,中級職稱占17.59%,初級職稱占43.94%,無職稱占32.59%;高學歷人才缺乏,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僅占0.44%。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特殊人才所能提供的優惠政策吸引力不足。
2.投入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全市公立醫院由於舉債建設,資金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發展。基層衛生人員不足且不穩定、技術設備較落後、待遇偏低和保障不足,致使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能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同時,由於競爭發展意識不強,學術氛圍不濃、重點學科建設不夠,醫療技術服務水平不高、以藥補醫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二、目標任務
到2015年,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衛生總費用增長得到合理控制,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民眾負擔明顯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15.5%以下,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市每千人擁有床位數達到4張,千人口執業(助理)醫生數達到1.5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達到4.5人以上,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
在30/10萬(10萬分之30)以下。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歲。
到2020年,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效率明顯提高。衛生總費用增長更趨合理,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顯著提高,民眾負擔大幅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10%以下,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市每千人擁有床位數5張以上,千人口執業(助理)醫生數達2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達到5人以上,嬰兒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5/10萬(10萬分之25)以下。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
三、重點工作
(一)健全全民醫保體系。
1.鞏固擴大醫保參保率。2015年,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兩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穩定在95%以上,新農合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2020年,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穩定在98%以上。
2.提高醫保籌資保障水平。到2015年,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每人每年360元以上,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到2020年,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每人每年400元以上,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85%左右。
3.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制度。完善重大疾病保障辦法,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基金水平,擴大疾病保障種類。到2015年,新農合除按省規定的22個病種外,對病人自我負擔部分超過5000元的疾病,一律納入大病統籌,建立城鎮居民大病統籌制度。到2020年自行負擔比例降低到5%左右。
4.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加大救助資金投入,資助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對無身份證明(姓名和居住地),無責任承擔機構(或人員),無搶救治療經費的“三無”病人,發生急救急診醫療費用通過醫療救助基金、政府補助等渠道解決。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發展慈善醫療救助。到2015年,對救助對象政策範圍內住院自行負擔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到2020年,對救助對象政策範圍內住院自行負擔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80%以上。
5.提高醫保管理服務水平。2013年起全面實現統籌區域內醫療費用的即時結算,積極推廣醫保就醫“一卡通”。2015年全面實現全市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基本實現職工醫保制度內跨區域轉移接續,推進各項基本醫保制度之間銜接。積極改革完善醫保支付制度,在全市範圍內積極推行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符合資質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逐步將醫保對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基金管理、費用結算與控制、醫療行為管理與監督等複合功能的醫保信息系統,實現與定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制定完善醫保分級評價體系,制定醫保基金支出總體控制目標並分解到定點醫療機構,將醫療機構次均(病種)醫療費用增長控制和個人負擔定額控制情況列入醫保分級評價體系。
(二)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1.擴大基本藥物實施範圍。繼續鞏固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對非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逐步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其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鼓勵公立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從2013年起,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額二級公立醫院應達到40%以上,三級醫院應達25%以上,並逐步提高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到2015年,基本藥物使用量二級公立醫院應達到50%以上,三級醫院應達到35%以上。到2020年,基本藥物使用量二級公立醫院應達到60%以上,三級醫院應達到45%以上。
2.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繼續實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做好國家安排的3000人以上行政村建設第二個村衛生室項目工作,重點做好中心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建設項目。到2015年,中心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到95%以上。每個街道所轄區域都有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到2020年,中心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到100%。每個街道所轄區域都有1至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
3.加大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力度。重點實施具有全科醫學
特點、基本藥物使用等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培訓項目。到2015年,力爭全市鄉鎮衛生院90%以上的臨床醫生達到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60%達到大專學歷,25%達到本科學歷。到2020年,力爭全市鄉鎮衛生院98%以上的臨床醫生達到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70%達到大專學歷,35%達到本科學歷。
4.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到2015年,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實現城市每萬名居民有l至2名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到2020年,實現城市每萬名居民有2至3名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至2名全科醫生。
5.促進人才向基層流動。大力鼓勵醫務人員到基層服務,落實津補貼政策或建立激勵獎補政策。建立上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人才合作交流機制,繼續推行二級醫院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在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設立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定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到2015年,基本配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結構更趨合理。
(三)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1.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按照國家和省要求,結合我市實際,2015年前全面組織實施。到2015年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到2020年使縣域內
就診率提高到95%以上。
2.完善經費補償機制改革。到2015年,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3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2個渠道。市、縣兩級財政要按實際情況調整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到2020年,全面落實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建立完善的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體制。
3.積極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加強對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強化醫保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採取總額預付、按人頭、按病種付費等複合支付方式,引導醫療機構主動控制成本,嚴格考核基本醫保藥品目錄使用率及自費藥品控制率等指標。到2015年,建立實施完善的公立醫院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到2020年,全市各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實行現代醫院科學管理長效機制,實現醫療費用透明管理。
4.推行醫院服務管理新舉措。2014年起,逐步建立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平台,逐步實行預約診療,切實解決民眾“看病難”問題。到2015年,臨床路徑實施進度三級綜合醫院不低於60個病種,二級綜合醫院不低於40個病種。到2020年,臨床路徑實施進度三級綜合醫院不低於70個病種,二級綜合醫院不低於50個病種。
(四)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1.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力推進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到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到40元以上;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30/10萬(10萬分之30)以內,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5%以上,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和12‰以內,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以縣為單位控制在1‰以內。到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到60元以上;孕產婦死亡率持續控制在25/10萬(10萬分之25)以內,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7%以上,嬰兒死亡率控制在3‰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內,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以縣為單位持續控制在1‰以內。
2.最佳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千人床位數達到4張的縣、特區、區,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市級重點抓好醫療機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和綜合醫院婦兒科建設。鼓勵各級整合資源,促進大型設備資源共建共享。鼓勵發展康復醫療和長期護理、療養院及確有特長專科醫院發展。到2015年,以縣為單位至少建成1所三乙以上醫院。到2020年,以縣為單位至少建成1所三甲醫院。
3.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新格局。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條件,鼓勵有實力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集團和專科醫院發展。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醫院在內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積極總結推廣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下屬的大灣醫院、老鷹山醫院的辦院模式。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醫療機構總數的20%左右。到2020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
服務量達到醫療機構總數的30%以上。
4.加大衛生人才使用培養力度。推進醫師多點執業,鼓勵具備行醫資格的人員申請多個地點執業,完善執業醫師註冊、備案、考核、評價、監管政策,建立醫師管理檔案。到2015年,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執業(助理)醫師數、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4.5人、1.5人、1.4人,進入全省前列。以縣為單位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建成率達100%,並逐步健全醫療責任商業保險制。到2020年,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執業(助理)醫師數、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5人、2人、1.9人。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醫療責任商業保險機制有序運轉。
5.支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到2015年,以縣為單位至少建設1所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包括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和1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縣級中醫院均達到二甲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量達到服務總量的30%。鼓勵零售藥店提供中醫坐堂診療服務。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量達到服務總量的50%。
6.進一步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到2015年,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逐步覆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行政村衛生室。逐步實現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藥品器械、醫療服務、
醫保信息等數據標準統一。到2020年,建成全市醫療衛生信息一體化管理系統。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目標責任。進一步健全目標責任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各縣、特區、區,各部門要圍繞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細化年度任務,制定工作方案,落實責任制,把重點任務落到實處。開展動態監測、定期通報和實施評估工作,把醫改實施情況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加大政府投入。各級政府在安排年度衛生投入預算時,要切實落實“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將衛生投入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並逐步加大投入。從2014年起,對公辦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每年對考核為前10名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獎勵10萬元,考核為前20名的村衛生室各獎勵5萬元,所需經費由市縣兩級各承擔50%。
(三)加強宣傳培訓。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好醫改政策的宣傳解讀,及時解答和回應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力宣傳醫改典型經驗和進展成效,在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關愛患者的風氣,營造改革的良好氛圍。廣泛開展培訓,不斷提高各級醫改政策水平,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