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盤山黃芪
- 產地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
- 品質特點:棒狀,稍帶木質,淺棕黃色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105號
- 批准日期:2014年5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主根深長,約30-80厘米,直徑1.5-3厘米,上端較粗,棒狀,稍帶木質,淺棕黃色。
內在品質特徵:六盤山黃芪甲苷含量為0.18-0.21%、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0.02-0.03%。
藥用價值:黃芪是隆德縣道地中藥材,為藥食兩用,具有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之功效,能加強心臟功能,保護心肌,降低血壓;具有延長細胞壽命,推遲細胞老化的作用。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六盤山黃芪生產區域範圍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土壤以黑壚土、緗黃土、灰褐土為主,土壤結構好,土層深厚且疏鬆,透氣性好,土壤微鹼,pH值在7.5-8.5之間,海拔1720-2942米,適宜發展和生產六盤山黃芪中藥材。
水文情況
六盤山黃芪生產區年均降水量745.4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兩季,以7、8 兩個月為降水集中季節。蒸發量為1313-1588毫米,乾燥度為1.25-1.60之間,由東向西遞增。農業可利用水資源9260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按唐家河、什字河、好水河、渝河、甘渭河、莊浪河、水洛河等七條河流分配,各河流為水資源輸出區,無過境客水,水質好,無污染。
氣候情況
六盤山黃芪生產區屬中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性氣候,春低溫少雨,夏短暫多雹,秋陰澇霜旱,冬嚴寒綿長,素有“溽暑有風還透骨,芳春積雪不開花”之說。年平均氣溫5.1攝氏度,年平均日照時數2228小時,≥10℃的積溫約為1700-2400℃之間,無霜期124天。
歷史淵源
黃芪原名黃耆,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宋《圖經本草》載:“今出原州(寧夏固原)及華原(陝西耀縣)者也佳。”隆德縣是“原州黃芪”主產區,當地人民有長期人工馴化種植野生黃芪的歷史。
黃芪早在唐、宋時期就有引種、栽植藥材的記載,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隆德縣誌》、《中國藥典》、《隆德民間故事》中都有記載,隆德人種植藥材的歷史源遠流長,當地人民積累了豐富的中藥材種植栽培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隆德縣委政府重視中藥材產業,把中藥材列為三大優勢特色產業之一,制定優惠政策,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生產情況
2013年,六盤山黃芪人工種植面積3000公頃,年產量10000噸。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六盤山黃芪”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六盤山黃芪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隆德縣城關鎮、沙塘鎮、神林鄉、聯財鎮、好水鄉、觀莊鄉、鳳嶺鄉、溫堡鄉、奠安鄉、山河鄉、陳靳鄉、張程鄉、楊河鄉等13個鄉鎮127個行政村組。保護範圍位於東經105°48′-106°15′、北緯35°21′-35°47′,南北長47公里,東西寬41公里。區域人工種植面積3000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1451。
安全要求
大氣、灌溉水、地面水、藥防等執行以下相關國家、行業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199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行業標準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00) 藥用植物及製劑進口綠色行業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要求生產基地周圍不得有污染源,集中連片,水、電、路三通。海拔1000-1700米為宜,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向陽乾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平地或向陽的山坡地。栽培環境要求年降雨量在450毫米-600毫米,無霜期120-125天。黃芪喜光、耐寒、耐旱、忌水澇,土壤黏重、低洼地不適於生長。黃芪對生長環境要求相對不是太嚴格,有野生品種分布的地區,均可栽培。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品種選擇本地通常種植的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種株選擇主根粗長、分枝性能弱、粉性好的健壯植株。種子選用3年生本地黃芪生產的種子,要求表面黃褐色,光亮,成熟度好,純度達到94%以上。
3、生產過程管理: ①合理輪作倒茬:通常與禾本科作物輪作,例如:玉米、高粱。 ②整地與施肥: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每年秋末翻耕時,撒施農家肥30-37.5t/平方公頃、普磷750千克/平方公頃、尿素112.5千克/平方公頃,耙細、耙勻,做到上松下實。避免施肥不當引起的土壤嚴重酸化,重金屬積累、水體硝酸鹽污染等生態破壞,促進六盤山黃芪可持續發展。 ③播種時間及方式:黃芪一般於4月中旬-4月下旬或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其中直播分撒播和條播兩種,撒播用種量15-22.5千克/平方公頃;條播用種量30千克/平方公頃,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 ④適時移栽:第二年早春用黃芪專用起挖犁起苗。選取條長,無斷損,無病蟲害的秧苗進行移栽。一般採用機械或畜力犁開溝壟栽方式,行距30-40厘米,株距20厘米,每公頃帶磷酸二銨種肥150千克,移栽密度18萬-22.5萬株。 ⑤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 ①收穫時間:通常在播後2-3年採收,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採收時間以9月中下旬最好,此時黃芪皂甙含量的達到峰值。 ②產後處理:黃芪根部挖出後,去淨泥土,趁鮮切去根莖(蘆頭),剪去鬚根,即行暴曬,待曬六、七成乾時,將根理直,紮成小把(約3公斤),再曬至全乾即可入藥、貯藏、加工、包裝。
5、生產記錄要求:對六盤山黃芪產地及品種的選擇、生產過程管理、產品收貨數量、包裝、銷售、經濟效益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包裝運輸貯藏
1、包裝:採用紙箱包裝。每1千克扎捆,每箱裝10-15捆。
2、運輸:運載容器應潔淨而有較好通氣性,批量運輸時,不應與其它有毒、有害物品混裝,保持乾燥,遇雨時要嚴密防潮。
3、貯藏:包裝完成後應放置在清潔、乾燥、無異味、無污染的倉庫中,與牆壁保持50厘米距離,庫房應有專人管理,加強防潮、防霉變、防蟲蛀、腐爛管理。在套用傳統貯藏方法的同時,還可採用現代貯藏保管新技術、新設備,如冷凍、氣調、輻射法。
專用標誌使用
標識: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每一包裝上應標明產於何處、產品的標準編號、商標、生產單位名稱、詳細地址、規格、淨含量和採收日期、包裝日期等,字跡要求清晰、完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