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風月溫麗

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風月溫麗一般指本詞條

《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風月溫麗》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五言古詩。全詩把桂林山水的夜景用精緻而又貼切的筆墨描繪出來,與自己容與淡盪的心情相融合,使詩顯得順暢流轉,情深意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風月溫麗》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范成大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六月十五日1夜泛西湖2風月溫麗
暮檥3金龜潭4,追隨今夕涼。波紋挾月影,搖盪舞船窗。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蒼。長煙5界岩腹6,浮空餘劍鋩7
棹夫8三弄笛9,跳魚翻素光10。我亦醉夢驚,解纓11濯滄浪13
多情芙蕖14風,裊裊15吹鬢霜16。會心17有奇賞,天涯此何方?
清潤不立塵,空明滿生香。過情18難久留,俛俯19墜渺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六月十五日:指淳熙元年(1174年)六月十五日。
2.西湖:指廣西桂林西湖,在城西約三里。
3.檥(yǐ):停泊船隻。
4.金龜潭:西湖邊水潭名。
5.長煙:指瀰漫在空中的霧氣。
6.岩腹:山的中部。
7.劍鋩(máng):劍的鋒芒。此形容山頂尖削。
8.棹(zhào)夫:船夫。
9.三弄笛:奏了數隻笛曲。三是泛指。
10.素光:潔白明亮的光輝。多指月、水、霜、雪之光。
11.解纓:解去冠系。謂去官。纓,帽上的帶子。
12.濯(zhuó):洗。
13.滄浪:水青色。屈原《漁夫》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句。
14.芙蕖(fúqú):荷花。
15.裊裊:柔和輕微的樣子。
16.鬢霜:形容鬢髮斑白如霜。
17.會心:領悟;領會。
18.過情:已消逝的情懷。
19.俛(fǔ)俯:彎腰低頭。

白話譯文

傍晚我把船停泊在金龜潭,要享受今夜的清涼。水面上波紋粼粼,映照著月光,船兒搖盪,波光舞動,對著船窗。夜色深沉,四面的山峰更顯得高大,山上的松樹桂樹,一片深黑青蒼。一道長長的煙雲像把青山攔腰截斷,山的上半部,似乎浮在空間,銳如劍鋩。船夫吹著笛子,奏了一曲又一曲;水面上魚兒跳躍,翻動著白浪。我也仿佛從醉夢中驚醒,解下了帽纓,在青黑色的湖水中洗去塵世的骯髒。湖面上滿是荷花,風兒也特別多情,吹拂著我如霜似雪般的鬢髮,令人沁心爽朗。我的心與這奇麗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忘記了自己置身於天涯南方。湖上的空氣潮濕清潤,沒有一點灰塵;月光皎淨明澈,撲來陣陣幽香。過去的情懷難以久留,今天也會成為過去,想到這,我不禁低下頭來,陷入沉思,泛起了一絲悵惘。

創作背景

這首紀游詩,作於淳熙元年(1174年),記述桂林西湖月夜風光。

作品鑑賞

題目中的“風月溫麗”四字,恰好可作全詩的提綱,詩正是圍繞溫風麗月,鋪寫景色,抒發意趣。
詩前兩句用遊記體,交代所游之地及游的目的。詩人是為了納涼而游,時間是十五的晚上,所以詩接下來便鋪陳夜景,著重表現月色。月夜是最能引起人們浮想聯翩的時候,一切事物在月色中似乎都改變了日間的常態,月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唯有朦朧的東西才具有不可推測的底蘊,唯有在朦朧中人們才能依照自己的想像改易物體原有的本性,主觀在這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景物隨著詩人的心情同步變化。范成大在這裡是怎樣表現美好的月景的呢?因為是游湖,他首先寫水,說風吹著,波光蕩漾,月影在水中閃耀;船在搖動,水中的月亮又似乎在船窗外舞動。這兩句把月夜寫得撲朔迷離,炫目多彩,“挾”字與“舞”字,煉得都很工。次四句寫岸上月景。夜漸漸深了,月亮升高,這時仰望高山,似乎比往常更高了;山上的松桂,黑沉沉地。忽然,一道長長的煙雲飄來,把山岩攔腰截斷,上半部分,像是飄浮在空中,尖削的山峰猶如劍鋒,刺向青天。“夜久四山高”一句,把晚上看山的感受表現得十分逼真。這是因為晚上人的視力受到影響,月光由下斜照,所以平時不怎么高的山,顯得分外的高。“松桂黯以蒼”句,把月光下樹的情況予以再現,使人猶如目見。“長煙界岩腹,浮空餘劍鋩”二句,更把桂林山水的情況寫絕了。
桂林處在喀斯特地形區,山峰多挺拔尖秀,詩人及時捕捉到煙雲飄過山腰的夜景,把山寫得更為奇峭。這狀況,不禁使人想起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中的名句“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來。柳宗元寫的是柳州的山,柳州與桂林山水近似,范成大這句詩也許是吸收了柳宗元的比喻。二句中的詩眼,也千錘百鍊而出。一個“界”字,活畫出薄薄煙雲凝聚在山腰的景象,比徐凝題廬山瀑布所說的“一條界破青山色”句更加洗鍊。一個“余”字,把山峰縹緲的現象,也描繪得惟妙惟肖。
以上六句,是從視覺的角度上寫夜景,以下轉入聽覺與感覺,語調也逐漸紆徐流暢。詩寫道,在這幽靜的環境中,船夫吹起了笛子,笛聲悠揚,湖面上不時有魚兒跳躍,翻出銀色的水波。月下的笛聲,總是為詩人所津津樂道,也總使多情的詩人沉醉;夜深魚躍,也常常出現在寫靜夜水中的詩里。范成大把它們合在一起,使畫面更富有詩意。也許是笛聲終了,也許是魚跳潑剌,詩人仿佛在醉夢中驚醒,於是在清澈的湖水中洗起帽纓來。“解纓濯滄浪”,可以是實寫,也可理解為詩人醉心於眼前景物,用《漁父》中典句,說自己面對山水,塵心頓消,一片清明。以下,詩又以景抒情,說水面上的清風夾帶著陣陣荷花香,吹拂著自己如霜鬢髮,他更加著意欣賞美景,忘記了自己是遠處南國。“清潤不立塵,空明滿生香”二句,再次總寫月色、環境,回照前句的“會心”一詞。在這樣奇麗賞心的景色中,詩人由前面的不覺身處天涯的感覺忽然又轉到撫今懷昔的感嘆。他想到,一切美好的事都難以久留,所以不知不覺,浮上了一絲悵惘來。這樣以情作結,餘味無窮,既表達了對美景的嘆賞,又表示了對平生漂泊的感慨。不過,詩寫得淡淡的,非常蘊藉。
全詩把桂林山水的夜景用精緻而又貼切的筆墨描繪出來,與自己容與淡盪的心情相融合,使詩顯得順暢流轉,情深意遠。范成大與陸游一樣,“天教飽識漢山川”,寫了不少紀游詩,這些詩大多以清新真切的筆墨,暢述祖國山河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描寫山川風景時,絕少有陸游詩中那樣的憤疾、哀傷,他總是對景物充滿激情與讚嘆,筆調以清麗明淨為主,這首寫桂林山水的詩是一個典型例子。楊萬里在《石湖詩序》中說范成大的詩“大篇決流,短章鋒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麗,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總的來說,是相當切當的。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