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餘聯歡社

公餘聯歡社,又稱文化會堂,這裡曾經是民國時期,首都南京的文化娛樂中心。2002年,公餘聯歡社舊址改為南藝尚美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餘聯歡社
  • 別稱:文化會堂
  • 現為:南藝尚美學院
  • 建造時間:民國時期
歷史,位置,建築風格,

歷史

據史料記載,1934年,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的張道藩,眼見首都南京戲劇界發展滯後,便在南京成立公餘聯歡社,培養話劇崑曲等戲劇人才。聯歡社成立後,張道藩經常召集一批人在聯歡社中排練和演出一些劇目,這裡迅速成為國民政府黨政軍要員以及社會名流的文化娛樂場所。
1934年,著名文學家丁玲被囚禁在南京期間,張道藩曾經派車將丁玲接到公餘聯歡社,請她撰寫劇本,被丁玲拒絕。
1935年7月至8月,長江黃河發生特大水災,共有241個縣2200萬人受災。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應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褚民誼的邀請,於這一年的9月1日由上海抵達南京。當天晚上,國民政府水災救濟委員會和教育部在公餘聯歡社內宴請梅蘭芳。此後,梅蘭芳在公餘聯歡社等南京各大戲院連續6天演出《霸王別姬》、《鳳還巢》、《宇宙鋒》、《生死恨》等成名劇目,共得門票收入3萬多元,全部捐贈給水災救濟委員會。
1937年,南京淪陷。公餘聯歡社所在的二層小樓,很快也被日軍占領,成為汪偽政府的傀儡社團“中日文化協會”辦公場地。
1945年抗戰勝利後,時任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張道藩接收該建築,作為該委員會的辦公場所,同時仍將公餘聯歡社設在其中。據記載,這裡當時經常放映英美等國的黑色文藝片,如《哈姆雷特》、《孤星血淚》、《翠堤春曉》等,常常是場場爆滿,觀眾大多數是文化界人士和大中學校的學生。
1947年6月6日,國民政府水利部曾經在這裡舉行全國水利會議,同時行紀念大禹的典禮,出席會議的代表有陳果夫等120餘人,水利部薛篤弼主持會議。
1947年10月10日,為了慶祝“國慶”36周年,相關部門曾經在這裡舉辦過綜合性的國慶美展,包括郵票展覽,這是南京歷史上的第一次公共郵展。
1949年南京解放後,這座二層小樓被軍管會文藝處接收,隨後將江蘇省文工團設在其中。
1979年,小樓被移交給江蘇省歌舞劇院,成為歌舞劇院的辦公和演出場地。
2002年,南京藝術學院和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開辦尚美學院,這座小樓又成為了尚美學院的辦公樓。
2012年,公餘聯歡社舊址被列入南京市第四批文保單位。

位置

公餘聯歡社坐落在香鋪營29號、31號(今洪武北路129號),原有建築物六幢,建築面積2452.5平方米,1993年12月,因洪武北路道路拓寬工程,拆除建築面積246.4平方米,現為江蘇省歌舞劇院所在地。

建築風格

小樓整體為磚木結構,所有的窗戶都是下方上圓的紅色圓拱形玻璃窗。屋頂為人字形,鋪紅色筒瓦,東側屋頂還有一個尖頂,上面安裝有風向標。門廳右側的牆壁內鑲嵌有南京市政府2009年立的“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介紹碑。整座小樓為典型的西式風格建築。走進樓內,裡面牆壁的主體顏色也是黃色。地板和樓梯均為紅色的實木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