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把公路旅遊港稱之為‘城市會客廳’。外地遊客來了之後,先在‘客廳’里進行接待,之後再由交運擺渡車、專線車、觀光車等車輛,把遊客運送到市區。”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打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打造外圍交通旅遊核心圈
每年旅遊旺季,大量外地車輛湧入青島主城區和周邊區域,由此引發的交通擁堵等問題日益嚴重。針對城市交通配套與旅遊需求不相匹配,矛盾日益凸顯的現狀,“公路旅遊港”的概念應運而生。
在交運集團的規劃中,公路旅遊港分為母港和子港,通過發揮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優勢,可疏導進城車流,調控景區人流,緩解主城區特別是前海一線的交通擁堵。劉永康介紹,青島公路旅遊港以青島主城區為依託,擬規劃建設七處“公路旅遊母港”,分別形成15公里(第一島鏈)和30公里(第二島鏈)左右為半徑的環狀分布帶。通過道路交通的接駁、換乘、擺渡的運營方式,實現港與港之間、港區與景區、城區間的互聯互通和協同配合。
經過前期調研,按照功能和類型,交運集團初步將“公路旅遊母港”分為了兩個島鏈。其中,15公里環狀帶設在世博園南部或西部、濱海歡樂城周邊、黃島金沙灘周邊,分別選址100畝地(內設停車樓),打造以青島主城區為中心、15公里為半徑的環狀“公路旅遊母港”,構建進青旅遊的“第一島鏈”。30公里環狀帶初步設在嶗山區濱海大道王哥莊區域、城陽區北部、高新區核心區域、青西新區靈山衛區域,分別選址200畝地(只具停車場),打造以青島主城區為中心、30公里為半徑的環狀“公路旅遊母港”,構建進青旅遊的“第二島鏈”。
其中,位於主城區核心邊緣的“第一島鏈”,通過便捷的交通服務供給,緩解城市核心區的交通壓力;“第二島鏈”實施“貼城發展”模式,依託主城區(母城),輻射帶動市郊、鄉村旅遊產業,推動形成全域大旅遊格局,促進城市發展。
構築旅遊集散服務網路體系
近年來,交運集團全面整合旅遊與交通資源,通過一系列功能配套和流程再造,一個以公路旅遊母港、公路旅遊子港、旅遊集散中心、陸港迎客廳、換乘中心、公共服務大廳等為載體的經營網路逐漸成形。
據了解,以兩個“島鏈”為主體的外圍交通旅遊核心圈由7個母港連線成狹長的經濟圈,當外地遊客到達“母港”入住之後,還需要從母港到子港再到景點。這時,青島長途汽車站、汽車東站、汽車北站、館陶路汽車站、黃島汽車站、西海岸汽車站、即墨汽車站、膠州汽車站、萊西汽車站、平度汽車站等這些公路旅遊子港,就成了遊客分散的另一層“集合地”。
“交運集團將以現有豐富的站群資源為依託,打造多個青島入城服務中心,在青島全市範圍內的商貿中心、金融核心區、行政服務點、酒店賓館、高等院校、捷運車站、旅遊諮詢廳等人流集中位置,廣設旅遊集散服務點,成為數量居多的節點。”劉永康介紹。
互聯互通,發展精品旅遊項目
公路旅遊港要發揮價值,離不開特色旅遊產品和線路的支撐。
在充分挖掘現有旅遊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全域統籌、三城聯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交運集團通過公路旅遊港,實施鏈條式的立體化服務,將推出老青島特色游、休閒養生游、歷史文化游、親子游、海洋探索、百年老街以及私人訂製等系列旅遊產品和線路。通過不斷最佳化青島旅遊集散服務功能,延長外地遊客在青島逗留時間,提高青島旅遊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
在交通銜接方面,從母港到子港將有擺渡、接駁、定製等多種形式直通,同時充分發揮公交、捷運、長途客運等接駁換乘體系,實現公路旅遊港與各景區之間以及景區與景區之間更為緊密的聯通。
劉永康表示,下一步,交運集團將發揮綜合交通優勢,開設旅遊直通車、觀光巴士、穿梭接駁巴士、港內循環巴士、擺渡接駁車以及自助公共運輸等多種無縫銜接的交通運輸方式,開通數條直通各景點的旅遊環線、專線和換乘公交線路,疏導進城車流,緩解主城區特別是前海一線的交通擁堵,有效減少進駐青島主城區的旅遊車輛,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公共出行效率。
根據交運集團的規劃,除緩解擁堵外,公路旅遊港主要功能定位在服務“人”和“車”方面。這裡將為遊客提供旅遊信息、旅遊換乘、旅遊服務、導遊服務、預訂服務、旅遊投訴、旅遊救援、餐飲住宿、購物休閒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平台,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一體化的旅遊新業態。
“旅遊旺季,市區賓館每天價格多數在500元到1500元之間,而公路旅遊母港配套的都是經濟適用酒店,這就解決了外地遊客住的問題。”劉永康介紹,除了在“客廳”里住下來之外,客運大巴和私家車,也可以直接在母港里停放,解決了停車和住宿難題。完成這部分接待後,無論遊客是參加會議也好,探親訪友也好,旅遊購物也好,可以經由交運擺渡車、專線車、觀光車這些車輛運送到市區。
在服務乘客的同時,公路旅遊港還可為旅遊大巴、自駕車等車輛提供停靠換乘、維修救援、安全檢查、駕駛員教育培訓等服務。(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