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中華成語,意思是公家和私人的情況分得很清楚。出自於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私分明
- 拼音:gōng sī fēn míng
- 歇後語:閉燈看家書
- 意思:公家和私人的情況分得很清楚
出處,兩種屬性,私有,公有,公私分明,
出處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要敢說真話,反對說假話,不務虛名,多做實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則換人情。”
兩種屬性
人類有兩種屬性:
個體的人屬於自然屬性,即自私自利的私有的必須的財產。
群體的人屬於社會屬性,即大公無私的公有的公共的財產。
私有
人的自然屬性(私有制)即個人個體與個體之間,生存必須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創造能力和消費能力相互間差異不超過七倍;個人占有七倍以內差異的私有財產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例如:個人和個人之間解決自然生存的溫飽方面,從攝取飲食方面個人之間差異不超過七倍;從勞動體能個人之間差異不超過七倍。這些都是人的自然屬性即人人必須的私有財產。占有七倍以內差異的私有財產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可見私有制是必須的,不能廢除的。
公有
人的社會屬性(公有制)即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解決個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創造能力和消費能力大大超過七倍;個人超過七倍以上的私有財產歸為公有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例如:群體和群體之間解決社會生存的生產方面,從提高生產力方面社會群體比自然個體大大超過七倍;從剩餘價值方面社會群體比自然個體大大超過七倍。這些都是人的社會屬性即人人必須的社會福利的公共財產。個人超過七倍以上的私有財產歸為社會福利的公共財產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公私分明
任何個人,無論是體力勞動的產品或者是腦力勞動的產品,只要進入社會流通而產生的價值;個人只能占有社會平均私有財產最高的七倍,其餘的屬於社會福利的公共財產。
任何人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明白了所謂的“公私分明”;這個人就是個明白人。
只有人類都明白“公私分明”才能進入文明社會,才能真正體現地球每個公民的人權、人格、人品、人味、人性,才能走人道。
人類不明白“公私分明”的社會就是野蠻的社會,是造成人與人之間對立、衝突的根源;人類私有財產的占有上不封頂是野蠻的社會,是造成人類社會兩級分化而產生一切動盪不安的根源。
由於人類不明白“公私分明”而一直認為私有財產的占有上不封頂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潛規則,因而造成人類的貪心、欲望無限膨脹,形成貪得無厭的無底黑洞,腐蝕著人類的靈魂,吞噬著人類的生命,破壞著自然的生態平衡,擾亂著社會的和諧安寧,使人類社會一直停滯在危機四伏的野蠻時代,而遲遲無法進入安定和諧的文明社會。
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野蠻關鍵是個人自覺不自覺和明白不明白“公私分明”的私有財產占有差異控制是否在七倍以內,它和社會文化遊戲的內容無關!它和社會形式無關!只有進入文明社會,才能真正體現地球每個公民的人權、人格、人品、人味、人性,才能走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