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含義
什麼是“公益頻道”?公益頻道的公益性主要體現在讓客群收看公益性節目上。頻道運行主要靠財政支持,而不再靠商業廣告支撐,由政府主導,而不再由市場主導,就充分體現了公益性。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廣播電視經營體制,例如英國的
BBC、美國的
PBS、日本的
NHK等,國家禁止這類公益電視機構播放商業廣告。
重慶衛視
平台責任
目前,不少衛視的節目形態、主題、風格大都差不多,大部分趨同、跟風、一窩蜂。你搞什麼欄目,收視率稍微好一點,其他衛視頻道都跟過來了。這些雷同的節目,觀眾看多了,就會覺得很膩,很“倒胃口”。重慶衛視這次改版,走的是獨樹一幟之路。重慶衛視將更新觀念,推動體制重構、資源重組、流程再造、人員重組,努力辦出自身特色。
公益平台
重慶衛視這次改版,堅持“我愛中國紅”。談到“紅”,少數人反對,以為是搞“左”的一套,甚至與走“文革”老路聯繫起來。這完全是錯誤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紅色。“紅”是漢語中褒義色彩最強烈的詞。紅色代表生機、活躍、青春、熱情,代表明亮、鮮艷、力量、奔放和充滿生命力。
所謂紅色文化,從狹義上講,是指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廣大人民民眾在如火如荼革命戰爭年代以及建設、改革開放時期所形成的時代精神。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就是“紅色中國”。從廣義上講,它既包括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各種文化精華,也包括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是先進文化、進步文化的統稱。
平台解讀
細心的客群可能注意到了《品讀》欄目中的讀經典,既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年代、建設及改革開放時期的名篇佳作,也讀包括唐詩宋詞在內的傳統經典,還讀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等。
推出的《信念》欄目,既介紹了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也介紹了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還介紹了邱吉爾、羅斯福等外國元首。我們提出把重慶衛視打造成紅色頻道,其目的在於讓重慶衛視成為大力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陣地,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平台思路
一些人可能會說,重慶衛視這次改版主要體現在弘揚主旋律,還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需求。事實上,重慶衛視這次改版做到了主旋律與多樣化的統一。
比如開闢的欄目既有新聞類、專題類節目,又有綜藝類、晚會演出類節目;既有《民生》等服務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欄目,又有《健康大學堂》、《拍案警世》等緊貼民眾生活的欄目;既有《書香》、《品讀》等讀書學習類欄目,又有《天天紅歌會》、《每周一歌》、《原版電影》等文藝類節目;既有《信念》、《記憶》等講述國內外著名人物、重大史實的節目,又有《重慶好人》展現重慶各行各業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跡的節目。眼下雖然離老少皆宜、雅俗共賞還有一段距離,但重慶衛視確實是在向這方面努力邁進。
頻道客群
人民民眾既是衛視的客群,更是衛視的主體。衛視節目的好差、質量的高低,離不開民眾的參與,主要由廣大民眾來評判。衛視很多自辦節目,如《
天天紅歌會》、《品讀》、《重慶好人》、《百家故事台》、《書香》等,既是廣大市民的看台,也是廣大市民的舞台。
改版失敗
重慶衛視這次改版,後來被證明是失敗的。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姜智斌教授說,“重慶衛視當時的做法我是提出異議的。它把整個衛視作為公益性的代表,是不合理的。不該把媒體本身商業性的運作泯滅掉,完全依賴財政補貼而忽視應該有的市場競爭,市場的競爭是有利於激活媒體的活力的,完全沒有觀眾的考量和市場競爭是不合理的。完全不考慮商業性是不對的,但過分考慮也是不可取的。”
上海藝術人文頻道
平台責任
在很多電視台還在為“生計”而苦惱的時候,上海已經在考慮更高級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實力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是不一樣的視野與格局。在SMG看來,商業電視競爭如此激烈,為了迎合觀眾,實現電視台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電視台往往熱衷於播放電視劇和娛樂節目,泛娛樂化、同質化現象相當嚴重, 在一定程度上敗壞了大眾的品味和文化修養水平。而這些,是把責任感、創新精神、文化追求作為核心價值的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公益平台
改革後的
上海藝術人文頻道,將創下第二個“先”,那就是成為國內首家真正意義上的公益頻道。其財源既不來自於政府撥款,也不來自於廣告,而是來自即將成立的“上海廣播電視台藝術人文發展基金”。此外,上海廣播電視台也將抽取旗下商業電視台的盈利來反哺藝術人文頻道。
藝術人文頻道將不以廣告創收、收視收聽率為考核標準,所屬頻道、頻率的播出內容以經典藝術、人文節目為主,涵蓋音樂、戲劇、繪畫、文學、電影、舞蹈、建築等多個藝術門類。
“把商業電視賺來的錢以這種方式回饋給社會,是一種媒體的責任感。”東方衛視中心總監李勇表示。不僅如此,在很多觀察人士看來,近段時間上海文廣系統的一系列改革帶有“自貿區”的實驗性質,無論是此前的獨立製片人制度,還是這次用公益頻道傳播主流文化的改革,都被認為對全國廣電行業有著示範帶頭作用。
平台解讀
敢為人先向來是海派文化的特點。自2008年開播,上海藝術人文頻道就創下了一個“先”:全國第一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以藝術人文命名的專業頻道。
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藝術人文頻道在許多觀眾心中代表著“高端”。其製作的《黃河大合唱》誕生70周年特別節目、《外灘國際音樂盛典》、《文中有話》、《文化主題之夜》等節目,不僅受到觀眾的喜愛,也因高水準多次榮獲 “星光獎”、“金鷹獎”、“百家獎”等權威獎項。
頻道客群
全新改版的藝術人文頻道,客群定位為熱愛文化的中青年階層。欄目內容包括藝術八大門類,採用自製藝文資訊、國際藝術人文素材引進、訪談節目相結合的編排方式,以周間多彩文化節目和周末主打人物訪談為基本架構,輔以不定期推出的文化特別節目,鞏固和提高公眾對於文化藝術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