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公營子之名始於清代,來自於
蒙古語。清朝初期,該地建有公爵王爺的行宮宅府,蒙古語稱“宮根浩若”,意為公爵王爺的官府。漢語意譯稱今名。
1933年設公營子村。1958年建立公營子人民公社。1983年末改置公營子鄉,1984年5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立公營子鎮。鎮沿用原名。
喀左經濟開發區,於2015年1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喀左縣冶金鑄造工業園區;2016年4月8日,經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轄區面積由初始54.85平方公里擴大到355平方公里,涵蓋公營子鎮、中三家鎮和原冶金鑄造工業園區。
自然環境
該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350米左右,平地、坡地、山地各占1/3。境內有四楞山、樓子山、九頭山,牤牛河從西向東流入水泉鄉。
基礎建設
水利建設有“小二”型水庫一座,塘壩5座,自流灌渠3條,渠長7.5公里,機電井眼,灌溉面積8148畝。
鎮內有國中一所、國小17所,有圖書室、文化站、廣播站各一處,中心醫院1所。
鎮內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錦承鐵路穿境而過,設有公營子火車站。長深高速公路從東向西貫穿鎮境,縣級公路建三線穿境而過。公營子鎮是公路、鐵路交匯處,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客貨進出的主要通道。
經濟發展
鎮內企業有軸承廠、大瓦廠、紅磚廠、採石廠、裝卸隊、工程隊、飲食服務加工、貿易貨棧、釀酒廠、食品廠等。縣地方國營企業有麻紡織廠、鑄造廠、製藥廠、陶瓷廠、縣第二紡織廠、糧油加工廠、基建維修等十幾家。還有縣供銷社、商業、物資、菸酒批發站、百貨批發站、物資轉運站等16個站。
該鎮農業以糧為主,兼營林、牧、副業。共有耕地畝。糧食以玉米、高粱、穀子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大麻、芝麻、葫蘆等。
全鎮造林11.7萬畝,有各類果樹5萬餘株,主要品種有蘋果、梨、山楂。畜牧業以養豬為主。
幾年來,公營子鎮黨委政府通過“租”、“包”、“調”、“換”、“用”五種工作方法,因村、因地、因戶制宜,全力發展保護地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幾年中先後籌劃調整蔬菜保護地用地1萬多畝,但沒有引發一起農民上訪,較好地解決了產業結構調整與維護農民承包經營權之間的矛盾。至2004年8月末,全鎮已建大棚9200棟,戶均1.2個。全鎮僅蔬菜保護地一項年創產值5000萬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70%,2002年人均收入1530元,比豐收的1998年增加680元,2003年人均收入達到2070元,比1998年增加1220元。轄區內85%的戶有程控電話,有3100戶安裝有線電視,人均存款5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