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五廟

五府五廟

“五府五廟”是指遼寧省喀左縣南公營子鎮境內,以喀喇沁左翼旗扎薩克衙門為主的的五座清代公侯府邸和五座清代家祠古廟的遺址。

據《欽定熱河志》記載,清康熙二年,喀喇沁左翼旗在南公營子鎮設定扎薩克衙門。蒙古族烏良哈一部在此經營近300年,留下許多規模宏大的豪宅府第、家祠古廟,最著名的建築即“五府五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府五廟
  • 地理位置:遼寧省喀左縣南公營子鎮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仁隆寺、金卷寺、普佑寺
五府,五廟,現狀,

五府

“五府”是指王爺府、貝子府、熙王府、吉府和老府。由於這五座府邸相距較近,形成古代房屋建築群,故被當地人統稱為“五大府”。另外,還有上台子東王府之鐵大爺府、洪大爺府、麻大爺府等小府。
1、王爺府
遺址位於今南公營子鎮西村國小及西村四組,又稱南公營子王爺府
2、貝子府
遺址位於今南公營子鎮糧庫。
3、熙王府
遺址位於今南公營子鎮東村老村委會舊址。
4、吉府
遺址位於今南公營子鎮東村老村委會舊址。
5、老府。
遺址位於今南公營子鎮西村老村委會舊址。
五府五廟

五廟

南公營子“五廟”是指仁隆寺、普寧寺、普佑寺、元隆寺、金安寺。由於這五座廟宇相距較近,形成古代廟宇建築群,故被當地人統稱為“五大廟”。
1、仁隆寺 (俗稱窪子廟)
仁隆寺,建於1803年(清嘉慶八年六月),現位於南公營子鎮南村國小西側,原為南公營子鎮國小總校辦公場所,是上台子東王府烏家的家堂廟。門房是馬店,門楣上掛一石匾,匾中心寫仁隆寺三個字,匾右側寫有嘉慶八年六月的字樣,二殿是關公廟,中間塑有關公像,三大殿正麵塑有金剛佛、彌勒佛,千手千眼佛的佛像,兩邊是十八羅漢,二殿和三殿牆壁上繪畫關公的一生,從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古城相會,華榮道一直到鎮守荊州活靈活現。
殿東西兩側建有房屋是喇嘛居住的地方。殿中心有古松一棵,胸徑一米,枝葉茂盛,冬夏長青。東跨院是當家喇嘛主持經營的50畝香火地和種蔬菜的地方。
每年舊曆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開始舉行三天“董共道扎及會”,祈祝神佛保佑一方,消災免難,太平無事。
2、普寧寺(俗稱奶奶廟)
普寧寺,現位於今南公營子九年一貫制中學院內,為該中學辦公用場所。該廟建於嘉慶年間,傳說為嘉慶皇帝姑奶奶所建,姑奶奶死後招來喇嘛看廟。
該寺雄偉壯觀,四周環繞著鷹不落的尖脊筒丸圍牆。全寺四進院落、五層大殿:山門殿、天王殿、羅漢殿、講經殿,最後是奶奶住的三間二層樓房。樓房兩側東西延伸各5間配殿,配殿延兩側向南延伸的建築俱是青磚藍瓦,各11間,為隨奶奶來此的八家老公及宮娥居住,各殿東西兩廂修有配殿,建有娘娘殿、老爺殿、彌勒殿、藥王殿等共73間殿堂,錯落有致地分布在32,000平方米的土地上。
整個寺院建築,布局規整,結構嚴謹,主次分明;所有的建築,均為我國傳統的木結構,每座殿的梁、檀、櫞等都繪有各種彩色圖案紅窗綠檐,石拱殿門,無脊六獸;殿門佛像雖然大小規格不一,所取泥、石、木、銅、鍍金等材質不同,均塑造得形象優美、神態生動、栩栩如生,尤其講經殿存有用蒙、藏兩種文字印製的各種經卷500多卷最為珍貴。
整個寺廟兩側修有跨院,主房7間,門房5間,東西廂房各11間,東舍西廚,供喇嘛和管事人居住,該廟共有香火地300畝,每年產糧10餘萬斤,備為神佛香火和喇嘛的生活費用。
該寺解放後喀喇沁左翼旗(縣)政府在此居住一個時期,1956年建喀左蒙古族卓南高中就在此廟內,現在仍為南公營子蒙中所在地。
3、普佑寺(俗稱樓子廟)
普佑寺,現位於南公營子鎮政府西側,原為南公營子鎮政府所屬事業單位辦公場所。該廟建於康熙初年,因後殿為二層樓,俗稱樓子廟。
據傳說,康熙帝私訪到南公營子,看四周群山環抱、凌河貫穿中間,兩岸平原,平原中間有獨山一座,是“懷中抱月、九龍含珠”,出帝王的地方,康熙正在觀看行走時忽然聽見雷聲,但沒有陰雲沒有下雨,因此修了“乾打雷廟”,以後這廟仍是鬧神鬼,一個小喇嘛在這廟裡失蹤了,又找不到,就把乾打雷廟拆掉,又修一座“老爺廟”,後修了“普佑寺”,前後修了5個大殿,一殿前有閱台,台正中東西有台階,有中門,平時不開正門,有廟會時才能開,平時走東西角門,此殿三間,松木結構,飛檐斗拱,雕樑畫棟,二殿是四大天王,塑像一丈多高,腳踩八大怪,分坐兩側,殿前東西建有鐘、鼓二樓,樓內各懸鐘一口鼓一面、鐘樓西、鼓樓東,在二殿後三殿前有古松7棵,樹體粗大樹冠高聳,據朝陽市考查有二百四十多年的樹齡。從前殿北正門,寬六尺的通路直通三殿正門台階下。閱台上方磚鋪地,條石圈邊,青磚砌牆,牆面紅色塗沫,殿四周都有火紅抱柱6根,四面20根紅抱柱支撐著走廊峭壁,檐下雕刻彩繪花紋,至今尚存,殿脊正中設有六尺多高的銅頂子,頂內供有如來銅像,殿內供的主佛塑像(蒙語啊日呀包老,包日漢烏射)是彌陀佛泥像,還有占堂佛像等。
四殿修前建一座高一丈五尺漢白玉塔,名叫“尼斯以哈寶號敖”(大海佛),塔四周有石欄桿,造型別致。
五殿修建的是二層高樓,松木結構,從樓座到樓頂都是通天的紅抱柱,二層樓板都用松木鋪成,樓中間有八卦形的天井,樓上樓下供有如來佛、彌勒佛、釋迦尼等銅像,舊曆每三整年喇嘛、僧、尼集中在樓下誦念經文,蔚為壯觀。
大殿東西兩側各修一個跨院,後邊還修建一個宅院,是喇嘛食宿地方,各殿東西建有配房,配房內塑有大小不同的泥塑,有藏經房和樂器房。每年正月十五這天夜間,天王殿前設有三座牌樓拱門,設有燈山(燈山由千百支麻油燈點燃),蒙古族人民都有向銅盅添油的習俗,以表示向廟施捨修好,真是燈山火海,耀眼如同白晝。
樓子廟東院有水園子30畝(現址鎮供銷社院內),有香火地150畝,拴有車馬,僱傭長工,每年收入的糧食和蔬菜歸廟食用。院記憶體有古松一棵,佛殿7間,泥塑佛像在1947年土改時毀掉。
清康熙帝把普佑寺後邊那條河封為銅幫鐵底的小河子,在奶奶廟西邊河口出水處,修了一座石橋,名日鎖龍橋,此橋石結構,石接縫用鐵扣扣緊,1929年,大凌河水暴漲,小河子洪水把橋身整個沖走。
4、元隆寺(俗稱金頂廟)
元隆寺,建於清康熙初年,現位於南公營子鎮西1公里的原鎮耐火材料廠。廟祉方園五畝以上,修建大殿5間(因殿脊中設有銅頂子俗稱金頂廟)。大殿正中間塑有如來佛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每年舊曆六月十五至七月末,所有南公營子大廟喇嘛都到天羅寺念黃經和金剛經,一共舉行45天,起名叫“煙乃會”(修煉經),祈求上天神佛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安民樂業。
5、金安寺(俗稱佛堂廟)
金安寺,是吉府的家堂廟,位於今南公營子鎮東村老村委會舊址。修建年代不清,共有兩大殿,前殿是關公和占堂佛塑像,後殿是如來佛像,此廟在1960年左右拆除 。
現在仁隆寺、普寧寺、普佑寺基本完好,元隆寺舊址雖存但已殘桓斷壁,金安寺僅有遺址且自東村村委會喬遷新居後已闢為民居。
五府五廟

現狀

“五府”基本毀於人為火災,目前僅存原西村國小內一座建築物。
“五廟”中的仁隆寺、普寧寺、普佑寺因被政府和學校占用基本完好,元隆寺(金頂寺)舊址劃歸鄉鎮企業使用後荒廢中,金安寺遺址自東村村委會喬遷新居後已闢為民居。
“五府”被毀、“五廟”失修、旗政府搬遷,讓南公營子失去了沉澱數百年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機遇。如今,被政府和學校占用的仁隆寺、普寧寺、普佑寺已陸續修復啟用,元隆寺、南公營子王爺府等建築物也待逐步復原。歷史的輝煌已不能複製,但是給後人敲響一個警鐘——珍惜和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