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道路的理論基礎歷史檢驗和現實保障

公有制道路的理論基礎歷史檢驗和現實保障

《公有制道路的理論基礎歷史檢驗和現實保障》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濟廣。本書對現行公有制經濟的體制弊端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對公有制經濟監管民主改革論從新的理論角度、運用新的資料進行了論證,針對搞好公有制經濟的關鍵性途徑做出了系列對策創新。

基本介紹

  • 作者:李濟廣
  • ISBN:9787514126280
  • 頁數:276
  • 定價:45.00元
  • 出版時間:2012-1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李濟廣(1954—),男,遼寧凌源人。1982年1月遼寧師範大學政治系畢業,現為江蘇技術師範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豐要研究所有制理論、企業治理和收入分配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多篇,國家級10餘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6篇,《新華文摘》摘登1篇。主持、參加各級課題多項,專著、論文曾多次獲省、部、市廳級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作品目錄

第一篇 馬克思、恩格斯怎樣論證公有制
第一章 勞動價值論與公有制
第一節 商品價值論分歧的認識根源
第二節 價值由勞動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 價值量決定過程中的需求與效用因素
第四節 勞動價值論與公有制
第二章 勞動財富論與公有制
第一節 生產資料不是使用價值或財富的源泉
第二節 勞動是財富的唯一創造者
第三節 非勞動生產要素是價值與使用價值創造的條件
第四節 財富創造與財產公有制度
第三章 經濟方式論與公有制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生產條件和交換條件範疇
第二節 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含義和內容
第三節 經濟方式與社會形態更替及公有制的歷史要求
第四章 經濟危機論與公有制
第一節 資本主義壓制生產並引起經濟危機的基本原因
第二節 經濟危機及資本主義的根本弊端與“比例失調”
第三節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主要效率差異
第四節 公有制要求與計畫性要求
第二篇 為什麼要繼續堅持公有制
第五章 “兩個必然”歷史過程的再認識
第一節 公有制與現代資本主義的演變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事業的複雜性質與內在矛盾-
第三節 關於共產主義大目標
第六章 公有制經濟是高效率的經濟
第一節 充分認識影響國有經濟效益的客觀原因和體制原因
第二節 充分認識公有制經濟的高效率
第三節 正確認識國企轉制中的腐敗和不公
第七章 公有制是最和諧的社會制度
第一節 所有制與基本經濟利益關係
第二節 所有制的具體形式與利益關係
第三節 我國的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具體形式與經濟利益關係
第八章 西方金融危機:公有制的新註解
第一節 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資本主義的局限性
第二節 金融經濟危機的教訓與公有化經濟金融體制
第三篇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理論辨析
第九章 澄清改革方向的理論誤導
第一節 社會主義內涵、社會主義本質與公有制
第二節 改革方向與公有制
第三節 股份制改革與公有制
第四節 反“壟斷”與公有制
第五節 社會主義國家職能與公有制
第六節 抵制“資本主義思潮”與公有制
第十章 防止“普世價值”淹沒公有制
第一節 “公平”是否存在:馬克思主義對“公平”的科學認識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對待“公平”的科學態度
第三節 科學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公平問題
第十一章 準確把握公有制質的規定性
第一節 公有制的內涵
第二節 所有制和公有制的對象或外延
第三節 公有制與“個人所有制
第十二章 明確公有制為主體的數量要求
第一節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公有制的數量
第二節 經濟改革與公有制經濟的數量要求
第十三章 防止自發的市場經濟消解公有制
第一節 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之間的對立統一
第二節 市場經濟消解公有制經濟的傾向性和可能性
第三節 公有經濟相對規模擴展的客觀不利因素
第四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實行制度調控原則
第四篇 怎樣搞好公有制經濟
第十四章 國有經濟的主要機制弊端
第一節 搞好國有經濟的關鍵機制
第二節 形成和容忍“一把手”個人專斷權的非正式制度和工作機制
第三節 徒具形式與所有者置之度外的企業監督設定
第四節 腐敗不公空間較大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
第五節 幾乎沒有制約的國家國資監管人員的權力運用
第六節 同家出資企業監督制約機制個案分析
第十五章 國有經濟建立有效監督制度的理論思想障礙
第一節 “企業家”迷信
第二節 “政企分開”迷信和“反對政府干預”誤區
第三節 “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迷信
第四節 “國家”迷信和“所有者代表”誤區
第五節 “維護社會穩定和執政黨領導”誤區
第六節 關鍵性精英人物對私利的維護與擴張
第十六章 搞好公有制經濟的關鍵:所有者真正到位
第一節 從國家出資企業股東大會看所有者缺位
第二節 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再造構想
第三節 農村集體經濟的民主管理
第十七章 國有經濟制衡監管制度突破設計
第一節 以權制權,革除個人專斷的制度基礎
第二節 民主反腐,所有者分享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第三節 制度干預,堵塞誘發腐敗的制度漏洞
第四節 制約官員,國家規制監管科學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