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餅

公婆餅

公婆餅又名“土家公婆餅”是恩施地區十大名小吃之一,因其突出的土家民族風味和特殊的製作工藝深受人們的喜愛。主要食材是麵粉,主要烹飪工藝是烤。相傳,清朝乾隆年間,鶴峯縣有一農戶唐姓人家系有一子,名十八,公婆餅三口之家以農耕為生。勤勞的老兩口有一絕活的麵食手藝,閒暇之時,遂做麵餅到集市上換取少量的錢財與衣物。幾年後,老人年事已高,兒子十八娶了媳婦,兒媳孝順之至。把公爹公婆交給他的麵餅手藝傳承了過來。並且每天一大早上親手做出各種口味的麵餅端上桌子以做早餐,公爹公婆稱讚不已,每天如此,一家四口其樂無窮。鄰村的百姓都對此戶人家敬慕不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婆餅
  • 主要食材:精製麵粉,夾心肉,梅乾菜
  • 分類:恩施小吃
  • 口味:鹹,甜
  • 工藝:烤
菜品特色,歷史典故,相關傳說,做法,做法一,做法二,營養價值,

菜品特色

歷史典故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鶴峯縣有一農戶唐姓人家系有一子,名十八,三口之家以農耕為生。勤勞的老兩口有一絕活的麵食手藝,閒暇之時,遂做麵餅到集市上換取少量的錢財與衣物。幾年後,老人年事已高,兒子十八娶了媳婦,兒媳孝順之至。把公爹公婆交給他的麵餅手藝傳承了過來。並且每天一大早上親手做出各種口味的麵餅端上桌子以做早餐,公爹公婆稱讚不已,每天如此,一家四口其樂無窮。鄰村的百姓都對此戶人家敬慕不已。
公婆餅公婆餅
後來乾隆皇帝微服私訪遊玩到此聽說有這么一戶人家。遂慕名而至,品嘗了這位聰明又孝順的兒媳親手用麥面、粟米、佐料若干做的餅子,當時稱讚叫絕,還命御廚來此學制這種手藝。此後在每年年底的君臣會議時和大臣一起享用這種餅,後人為仰慕留念這戶人家稱此餅為唐十八公婆餅。也叫“敬孝餅”就這樣首創了流傳至今的唐十八公婆餅充分展示了先人的廚藝和智慧,並充分體現了中華悠久歷史的美食文化與中華兒女對父母的敬孝美德。

相關傳說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湖北省鶴峯縣一唐姓大戶人家新娶進門一兒媳婦,回門次日按照土家族的習俗要求為公公婆婆進獻親手做的食物,公婆吩咐僕人給兒媳送來麥面二兩,粟米少許,作料若干製作早餐。
公婆餅公婆餅
公公要求:“十兄弟每人得到一張餅,且餅與餅之間要互相連著”。
婆婆要求:“十兄弟家裡的嬸嬸及其子女都能嘗到餅子的口味”。
二兩麥面製作十張大餅已屬不易,還要上百人都嘗到餅子的味道更為困難,但聰明過人的兒媳婦卻巧妙地解決了公婆所提出的難題,首創了公婆餅,充分展示了其廚藝及其智慧。

做法

做法一

食材準備
精製麵粉、夾心肉、梅乾菜酵母 調味料:精製食鹽、味素、糖水少許
製作步驟
1、麵粉拌和成發麵
公婆餅公婆餅
2、夾心肉切粒加蔥花加霉乾菜和精製食鹽、味素拌和入味成餡;
3、發麵摘劑,包入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圓餅坯;
4、餅坯正面刷上少許糖水,反面刷上少許水貼在炭火燒熱的燒桶內壁上;
5、用炭火燒烤3—4分鐘,待餅面金黃,香味溢出時,用特製鐵鉗鉗出即成。

做法二

1、酵母用溫水化開
2、麵粉里加入化開的酵母、鹽、糖、適量的油,揉成光滑的麵團,發酵
3、切丁、豬肉切丁。切好的豬肉丁里放入蔥丁、鹽、醬油五香粉拌勻。
4、把發酵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擀平成片,放入攪好肉餡攤平,和平常烙餅一樣,捲成卷、分段、按平、按成餅狀或是用擀麵杖擀成餅狀都可以。
5、平底鍋放入油燒熱,把餅放入平底鍋雙面煎成金黃色,控油。公婆餅就做成了。

營養價值

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麵粉因烘烤其蛋白質與維生素有一定的損失,但由於餅中的肉類其營養成份保存較好,其中蛋白質、維生素與麵粉的損失形成互補,並含有脂肪、糖類、鈣、磷、鐵,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