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學》主要是從經濟學視角來闡釋和研究公司治理問題並構建公司治理理論體系的,遵循的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思維邏輯,即首先分析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和一般運作機制,然後介紹實踐性很強的公司治理原則和評級,在此基礎上對不同類型企業的治理進行研究。公司治理學是一門新興的涉及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和法學等不同門類的交叉學科,由於發展歷史短,涉及學科多,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和成熟的理論體系,不同學者都是從自身學科背景出發來分析和介紹公司治理的理論和實踐。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高明華,男,1966年8月生於山東禹城市,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後,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和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先後就職於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銀行總行。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MBA教育中心主任,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研究員等職務。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司治理、企業理論、轉型經濟、國有資產監管與運營、企業發展戰略等。曾主持和參與各類研究課題30餘項,獨立、合作出版著譯作25部,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150餘篇。相關研究成果(包括合作)曾獲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第六屆和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一等獎、天津市第五屆和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一等獎等。
圖書目錄
前言
1 導論
1.1 公司治理的含義
1.1.1 公司治理的分類定義
1.1.2 公司治理的狹義和廣義定義
1.2 公司治理是跨學科研究
1.2.1 經濟學與公司治理
1.2.2 金融學與公司治理
1.2.3 管理學與公司治理
1.2.4 法學與公司治理
1.2.5 其他學科與公司治理
1.3 公司治理問題的意義
1.3.1 全球公司治理浪潮
1.3.2 公司治理問題的重要性
專欄一:怎樣促使企業樂於承擔社會責任
2 公司治理理論發展史
2.1 公司治理問題的產生:產權分解
2.1.1 公司治理問題的提出:經營者控制
2.1.2 經營者控制:持續存在的可能性
2.1.3 公司治理問題產生的理論分析
2.2 公司治理理論的創建:威廉姆森的貢獻
2.2.1 概述
2.2.2 交易的性質
2.2.3 契約類型
2.2.4 不同契約交易下的治理結構
2.2.5 公司治理
2.3 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詹森和布萊爾的貢獻
2.3.1 詹森的貢獻
2.3.2 布萊爾的貢獻
2.4 公司治理理論的延伸:非營利組織法人治理
專欄二:對待大學資金入市要一分為二
3 公司內部治理
3.1 公司治理中的契約關係
3.2 公司治理機關
3.2.1 股東大會
3.2.2 董事會
3.2.3 獨立董事和監事會
3.2.4 執行層
3.2.5 其他利益相關者
3.3 公司治理機制設計
3.3.1 股東大會投票表決機制
3.3.2 董事會戰略決策機制
3.3.3 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監督機制
專欄三:從中航油看對高管的約束
專欄四:獨立董事何以如此尷尬
4 公司外部治理
4.1 公司控制權市場
4.1.1 公司控制權競爭
4.1.2 企業併購與企業控制權
4.1.3 中國的公司控制權
4.2 經理市場與產品市場
4.2.1 企業家理論與企業家激勵機制
4.2.2 經理市場及其作用
4.2.3 產品市場的競爭激勵
4.2.4 經理市場、產品市場與控制權市場的關係
4.3 銀行的相機治理
4.3.1 股權融資下的經營者道德風險
4.3.2 作為激勵約束機制的企業負債
4.3.3 主銀行制
4.3.4 主銀行的相機治理
4.4 機構投資者的穩定化
4.4.1 機構投資者的產生
4.4.2 機構投資者的劃分
4.4.3 機構投資者在股東中扮演的角色
4.4.4 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5 政府監管
4.5.1 政府對公司治理的監管原則和模式
4.5.2 法律、投資者保護與公司治理
4.5.3 中國對公司行為的規範
專欄五:勿忽視公司債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5 公司治理模式
5.1 外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
5.1.1 外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產生
5.1.2 外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點
5.1.3 外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缺陷
5.2 內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
5.2.1 內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產生
5.2.2 內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點
5.2.3 內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缺陷
5.3 家族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
5.3.1 家族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產生
5.3.2 家族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點
5.3.3 家族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缺陷
5.4 公司治理模式的趨同化
5.4.1 OECD準則正逐漸成為公司治理的國際標準
5.4.2 機構投資者作用加強,相對控股模式出現
5.4.3 財務報告準則趨同
5.4.4 利益相關者日益受到重視
5.4.5 法律的趨同
專欄六:日本索尼公司的治理改革
6 投資者權益保護
6.1 證券欺詐概述
6.2 市場欺詐理論
6.2.1 市場欺詐理論的緣起:貝斯克公司訴利文森案
6.2.2 市場欺詐理論的經濟學基礎:有效資本市場假說
6.2.3 市場欺詐理論的內涵和套用
6.3 民事賠償制度
6.3.1 民事賠償制度的作用
6.3.2 民事賠償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借鑑
6.3.3 基於證券欺詐行為的中國民事賠償制度的特點與缺陷
6.4 制度完善與市場規範
6.4.1 中國完善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的現實意義
6.4.2 完善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的若干原則
6.4.3 構建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
專欄七:“杭蕭鋼構案”有警示意義嗎
專欄八:SOX法案的成本收益分析
7 經營者激勵機制
7.1 激勵相容理論
7.1.1 設計經營者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7.1.2 激勵相容性原理
7.2 經營者激勵手段和激勵機制選擇
7.2.1 經營者激勵手段
7.2.2 經營者激勵機制
7.3 經營者薪酬結構與規模
7.4 薪酬與企業業績的關係
7.4.1 業績評價方法
7.4.2 薪酬與企業業績的關係
7.4.3 尚未解決的問題
7.5 有效激勵機制的設計
7.5.1 經營者業績評價原則
8 公司治理原則
9 公司治理評級系統
10 中國國有企業的治理
11 中國家族企業的治理
12 中國商業銀行的治理
13 中國基金公司的治理
14 中國企業集團的治理
15 在華跨國公司治理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