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年

公元59年

公元(後) 59 年,己未年(羊年),東漢永平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59年
  • 外文名:59 years A.D.
  • 紀年:公元59年東漢永平二年
  • 文化紀事:《論衡》
  • 雜譚逸事:以李射為“三老”
  • 在位皇帝:漢明帝 劉莊
  • 學說:道家
  • 西方同時期:古希臘時期
紀年,歷史紀事,出生名人:,逝世名人,文化紀事,雜譚逸事,

紀年

公元 59 年東漢( 己未) 永平二年 。

歷史紀事

祀光武帝於明學。
永平二年(59)明帝劉莊及公卿列侯祀光武帝於明堂。始服冠冕,衣裳、玉佩以行祭祀之事。烏桓、歲貊等助祭,單于侍子骨都侯也皆陪位。
初行大射禮、養老禮
永平二年(59)三月,明帝劉莊至辟雍,初行大射禮
南匈奴適僮屍逐侯鞮單于立
永平二年(59),匈奴單于汗死,單于比之子適立,為適僮屍逐侯鞮單于。

出生名人:

楊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人,號“關西孔子”。

逝世名人

王霸(?-59年),字元伯,漢族,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人,東漢將領,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文化紀事

王充開始著《論衡》
東漢永平二年(59),王充開始作《論衡》,30年後完成,存目85篇,實存84篇,佚失《招致》1篇。《論衡》是對漢代及漢代以前一切學說、思潮加以衡量,評論是非,銓定輕重,批判虛妄之說的唯物主義無神論的重要著作。在《論衡》中,王充吸取了道家黃老學說的天道“自然無為”思想,在繼承前人“元氣”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氣自然論。他認為天與地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而“元氣”是構成天地實體和自然界萬物的最初物質元素。“元氣”之產生天地萬物,都是“自然”、“自生”的,並沒有神的主宰,他駁斥了“天人感應”說,認為“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王充的《論衡》,在反對“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中,繼承了我國古代唯物主義的傳統,把我國古代唯物主義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的元氣自然論,給當時占主導地位的經學神學以沉重打擊,在當時的意識形態鬥爭中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因為王充讖緯神學的思想一直受封建儒家正統思想排斥,被視為“異端”,所以《論衡》也長期被視作“異書”而被埋沒,直到東漢末年才逐漸流傳開來。

雜譚逸事

辟雍養老禮,以李射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禮畢,引桓榮與弟子升堂,明帝親自講說,諸儒執經問難。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今安徽蒙城東南龍亢)人。少學《尚書》。明帝為太子時師。官太常,年俞八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