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

公元234年,中國歷史上仍屬三國時期,蜀國軍師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中,行至五丈原,重病而亡。他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後被封為“武鄉侯”。武侯墓建於公元234年,墓高5米,方圓60米。

大事記
公元234年
諸葛亮(181.4.14-234.8.23),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蜀建興12年,234年,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跡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 <蜀相>(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蹟其四》、《諸葛孔明》 、 <八陣圖> 、《古柏行》 、《武侯廟》 、《諸葛廟》 、《閣夜》 。當中《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亦成為日後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獻帝(劉協)(公元181年-公元234年),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獻帝從未掌握朝政。
孫奐(?-公元234年),字季明。兄皎既卒,代統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在事一年,遵皎舊跡,禮劉靖、李允、吳碩、張梁及江夏閭舉等,並納其善。奐訥於造次而敏於當官,軍民稱之。黃武五年,權攻石陽,奐以地主,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淮道,自帥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將。大軍引還,權詔使在前往,駕過其軍,見奐軍陳整齊,拜揚威將軍,封沙羡侯。吳碩、張梁皆裨將軍,賜爵關內侯。奐亦愛樂儒生,復命部曲子弟就業,後仕進朝廷者數十人。年四十,嘉禾三年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