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年 宋紹興六年 是歲,斂民間銅器。二十八年(1158年)出御府銅器千五百事泉司。
1144年 宋紹興十四年 是歲,薛尚功著《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共20卷。據今本統計,共收錄銘文511件,其中除石鼓、秦璽、石罄和玉琥共15件外,絕大部分為商周銅器銘文。在宋代著錄銅器銘文諸書中,此書收錄資料最豐富,編次亦較有條理。 1158年 金正隆三年 是歲,金“詔毀遼宋所得古器”。 1166年 宋乾道二年
是歲,洪适著《隸釋》,共27卷。它及後來成書的《隸續》,共著錄漢碑碑文、碑陰等258種,魏、西晉碑17種,同時收錄漢晉銅器、鐵器銘文及磚文20餘種。用圖表示不同形式的漢碑,亦著錄漢畫像石,為其它金石著作所少見。每種碑文之後,附有論考。它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集錄和考釋漢魏晉石刻文字的專著。 1225--1264年 宋寶慶元年至景定五年 此間,臨安書商陳思編輯《寶亥叢編》,共20卷。著錄從秦石鼓文、詛楚文到五代石刻文字的目錄,亦包括少量銅鉦、銅鐘、鐵器的銘文,以及一些法帖。它是當時中國各地(包括黃淮以北地區)碑刻的總目。 1351年 元至正十一年 是歲以前,速來蠻西寧王重修敦煌莫高窟。 1363年 元至正二十三年 是歲,葛邏祿乃賢(清人譯為郭囉洛納新)撰著《河朔訪古記》,共16卷。他突破了宋以來金石學家專門考訂銘刻文字的學風,而注重古蹟的實地調查,訪古於黃河流域及北方各地。特別注重對古城郭、宮苑、寺觀、陵墓等遺蹟的考察,搜求古名碑,檢核文獻記載,加以考訂,終撰成此書。它是記錄並考訂古遺蹟和古碑刻的重要著作。
1388年 明洪武二十一年 是歲,曹昭撰著《格古要論》,共3卷。上卷分古銅器、古畫、古墨跡、古碑法帖四論,中卷分古琴、古硯、珍奇(包括玉器、瑪瑙、珍珠、犀角、象牙等)、金鐵四論,下卷分古窯器、古漆器、錦綺、異木、異石五論,共13論。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物鑑定專論。 1602年 明萬曆三十年 是歲,吳氏寶古堂刻本《古玉圖》問世。朱德潤撰著,共2卷。所收之圖,是在燕京諸王公家及秘府過目之古玉。上卷收錄璧、環、帶鉤等17器,下卷收錄佩、充耳、哈琀等23器,記錄尺寸、形狀及玉色,有的註明收藏家。它是傳世較早的元代金石著作,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專門著錄玉器的書。 1625年 明天啟五年 是歲,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出土。碑立於建中二年(781年),全高約2.80米,寬約0.85米,厚約0.16米。碑文頌揚景教在中國傳播流行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