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0年

公元前350年

公元前350年,辛未年,此時是中國的戰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350年
  • 公元前350年:衛鞅第二次變法
中國大事記,簡介,衛鞅第二次變法,魏趙伐燕,秦遷都鹹陽,秦廢井田開阡陌,秦制轅田,秦革除戎狄風俗,齊重修長城,秦初置秩史,其他相關事件,趙成侯死,甘石星表,公元前350年 - 學著,公元前350年 - 建築,

中國大事記

簡介

以下是本年發生的大事。

衛鞅第二次變法

秦孝公十二年(前三五0),衛鞅為了進一步穩固秦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加強中央集權,主持頒布了一批有關土地制度和行政制度改革的法令。次定徙都鹹陽(今陝西鹹陽西北);合併少鄉聚為縣,縣置縣令、丞、尉、分掌全縣民政和軍事;廢井田,開阡陌;革除戎翟陋習,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

魏趙伐燕

魏惠王二十年、趙成侯二十五年(前三五0),魏殷臣、趙公孫裒聯合伐燕,回師途中奪取了燕國的夏屋(今河北保定西南)。

秦遷都鹹陽

秦孝公十二年(前三五0),衛鞅第二次變法時,將秦都由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遷至鹹陽(今陝西鹹陽西北)。當時秦國對魏國的鬥爭已取得一系列勝利,秦國統治者急欲向東發展。原來的國都櫟陽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對魏作戰比較有利,而今河西地區已被秦收復,鬥爭的中心由河西地區轉移向函谷關以東,如仍都櫟陽,則難以向東發展。鹹陽南監渭河,北依高原,地處秦嶺懷抱,既便於往來,又便於取南山之產物。如浮渭而下則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就是通往函谷關的大道,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可謂“據下之游,制天下之命者”。所以,秦徙都鹹陽,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從戰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鹹陽城規模宏大,城內建築有南門、北門、西門,由衛鞅監修的鹹陽宮在城內,是由眾多的宮殿連線而成的宮殿群,豪華瑰麗。

秦廢井田開阡陌

秦孝公十二年(前三五0),商鞅第二次變法時,“為田開阡陌封疆”。“開”即開拓;“阡陌”指畝上小田界;“封疆”是頃田上的大田界,合稱為“封”。具體地講,“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誌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土地國有。這是秦國自前四0八年秦簡公時代實行“初租禾”,承認封建土地么有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早在春秋晚期,晉國六卿中的趙氏,就已廢除井田制,衛鞅變法吸收趙氏改革的經驗,並加以發展,在秦國境內正式廢除井田制,確認地主和自耕農的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公開允許土地買賣,並擴大政府用有土地的授田制度,便得地主經濟的發展,增加地主政權的地稅收入。

秦制轅田

秦孝公十二年(前三五0),衛鞅在實行“開阡陌封疆”的同時,還“制轅田”。轅田制本是奴隸社會土地國有的一種形式,隨著封建制的產生,這一制度到春秋戰國之交已經崩潰。衛鞅此時復立的,並非舊的國有土地的恢復,而已賦予其新的意義。在舊的轅田制下,勞動者到一定時期要把土地交還給國家,並根據國家重新分配的土地“易居”。“制轅田”則僅限於在勞動者自己的土地上輪換耕作,不再將土地交還國家,因而也就不再“易居”。這種轅田制是只在私有土地上輪換耕作的制度,與屬於奴隸制土地國有的“爰土易居”的轅田制根本不同,是封建土地私有的新制度,對秦國封建制的確立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秦革除戎狄風俗

秦孝公十二年(前三五0),衛鞅第二次變法,下令革除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秦國西南和西北都是少數民族居住區,秦在統一少數部族地區的同時,也受到戎狄風俗的影響。為了加強秦王朝的封建統治,衛鞅按照中原民族的風尚,習俗改革秦的社會風俗。

齊重修長城

齊國的長城是利用原有的堤防,連線山脈陸續擴建而成的,修建的年代較早。前404年三晉伐齊、前三六八年趙伐齊,都曾打到齊長城附近。齊威王七年(前三五0),齊國為防禦西方國家的入侵,又利用堤防山脈重修長城,西起防門(今山東平陰東北),東經五道嶺,繞泰山西北麓,經泰沂山區,至琅琊(今山東膠南小朱山)入海。

秦初置秩史

秦孝公十二年(前三五0),衛鞅實行第二次變法,在全國推行縣制,每縣設縣令、縣丞和縣尉等地方行政長官。秦孝公十三年(前349),秦又“初為縣有秩史”,在縣官之下,開始設定有定額俸祿的小吏,縣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從此正式確立。具體規定為: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俸祿在六百石至一千石左右;不滿萬戶的縣設縣長,俸祿在三百石至五百石左右;縣令、縣長之下設丞和尉,尉負責全縣的軍事,他們的俸祿在二百石至四百石左右,稱為“長吏”;此外還設有俸祿在百石之下的“少吏”。相當於縣長的六百石以上俸祿的官吏稱之為“顯大夫”,斗食以下的低級官吏稱之為“有秩之吏”。以上官吏領取封建王朝的俸祿,國君可以隨時任免他們,這與奴隸社會的世卿世祿制完全不同,是屬於封建性質的行政機構和僚制度。成為此後數千年封建國家機器的雛形。

其他相關事件

趙成侯死

趙成侯二十五年(前三五0),趙成侯(趙種)死。趙成侯死後,公子緤失敗逃往韓國,太子(趙語)繼位,是為肅侯。

甘石星表

公元前350年左右,戰國時代,編制了第一個星表,後稱“甘石星表”(中國 甘德石申)。
公元前350年左右,戰國時,已認識到日月食是天體之間的相互遮掩現象(中國 石申)。

公元前350年 - 學著

1、犬儒學派是希臘化時代最早的哲學學派,產生於約公元前350年。創始人是狄奧根尼斯。他認為不應接受一切習俗,他崇尚自然的生活,寧願行乞也不願俗化。由於他宣揚“狗一樣活下去”,故得到“犬儒主義”這一美稱。
2、中國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是戰國時代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 ,成書大約在公元前360—公元前350年之間。這部星經載有120顆恆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比著名的多勒米恆星表還早2百多年。
3、大約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兩個力的組合作用可用著名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來得到。“向量”一詞來自力學、解析幾何中的有向線段。
4、公元前350年,古希臘人也曾創造出一種速記方式,使用這種希臘語速記,其速度比使用當時通用的希臘文字要快一倍多。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就是用這種速記來記錄他的老師、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回憶錄的。

公元前350年 - 建築

1、公元前350年的亞歷山大國王征服了的Persia(伊斯蘭以前的伊朗),建造了優雅的種有芳香植物的遊樂園,後被傳播到希臘,經過希臘文化的薰陶一直流傳到羅馬。
2、高陵縣始建於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境內有奉正塬,塬體高隆,稱塬為陵,故名高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