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建安溪是我國古老的茶區,
鐵觀音境內生長著不少古老野生茶樹,茶葉在
藍田.
劍斗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樹冠達3.2米,據專家考證,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
烏龍茶的代表。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清雍正年間,當時安溪茶農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制茶品質為最優。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鐵觀音問世後,迅速傳播到周邊的
虎邱.
大坪.
龍涓.
蘆田.
尚卿.
長坑等鄉鎮,因其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製。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將鐵觀音傳至一杯香茗台灣木柵區。並先後傳到福建省的
永春、
南安、
華安、
平和、
福安、
崇安、
莆田、
仙遊等縣和
廣東等省。這一時期,
安溪烏龍茶生產技術也不斷向海外廣泛傳播,鐵觀音等優質名茶聲譽日增。
產生髮展
在宋.元時期,鐵觀音產地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產茶。據《清水岩志》載:“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暢銷海外。
到明代產茶稍盛,明嘉靖《
安溪縣誌》有“茶,龍涓.崇信(今龍涓.西坪.蘆田)出者多”。“常樂.崇善等里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武夷從唐朝起生產蒸青團茶,明末罷貢茶之後,茶農積歷代制茶經驗的精髓,創製了武夷岩茶。清初,安溪茶業迅速發展,相繼發現了黃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葉烏龍等一大批優良茶樹的品種。這些品種的發現,使得安溪茶業步入了鼎盛發展階段。清代名僧釋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後焙不爭差”的詩句,這說明清代時已有溪茶生產,安溪茶農創製了烏龍茶。鐵觀音屬於什麼茶,烏龍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是我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之一。烏龍茶採制工藝的誕生,是對我國傳統制茶工藝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烏龍茶以其獨特的韻味和超群的品質備受青睞。
清末,台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曾以“茶”為題做詩22首,其之七為:
安溪競說鐵觀音,露葉疑傳紫竹林。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禪同證木樨心。
安溪茶最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
鐵觀音.
黃金桂.
本山和
毛蟹。鐵觀音功效其中,鐵觀音聞名海內外,被視為烏龍茶中的極品,且躋身於
中國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韻長.醇厚甘鮮.品格超凡而馳名中外。
鐵觀音沖泡程式
1、白鶴沐浴 (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觀音入宮 (落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 (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 (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5、關公巡城 (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6、韓信點兵 (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鑒嘗湯色 (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品啜甘霖 (喝茶):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福建安溪鐵觀音和台灣木柵鐵觀音在制茶過程中,所呈現的條索外觀,成茶後的烘焙度不同,在茶湯表現上也互見特色。
觀音歷史
一、“魏說”--觀音託夢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松岩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里,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說”--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制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說與以上兩種傳說類似。這些傳說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著“鐵色”之光,另一種說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西坪。“內安溪”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的民諺說:“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群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安溪鐵觀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沖泡之後,量重如鐵,形如觀音,故名"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