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會

八音會

八音是中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的統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八音會是民間組織的音樂班子,主要使用鼓、鑼、鈸、旋、笙、簫、笛、管等八種樂器。故名八音會。曲牌有粗獷激越的“火雷炮”、“十大反”等,有細膩悠揚的“節節高”、“戲牡丹”等。已經收集到的曲式有百餘種。 1980年,在八音會的演奏中又增添了部分西洋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音會
  • 屬於:一種傳統民間藝術
  • 萌生於:戰國秦漢時期
  • 形成發展於:元明之際
簡介,演出場合,上黨地區,

簡介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八音會大致萌生於戰國秦漢時期,脫胎於唐代樂舞和宋代隊戲,形成發展與元明之際,成熟興盛於明末清初。建國初期晉城所轄境內八音會組織較為普及,特別興盛。“文革”時期幾乎衰亡,80年代後,又復甦興旺。

演出場合

八音會主要演出場地是古廟會、節日慶典、街頭舞台坐場吹打、婚喪嫁娶演出等。八音會的吹打樂器主要為吹奏類的嗩吶、笙、口噙子、亞腔;拉彈類的高音呼胡、中音呼胡、板胡、二胡、大提琴、揚琴、三弦等;打擊類的老鼓、同鼓、扁鼓、手板、鑼、梆子等。
八音會的演奏深受民眾喜愛,民間婚嫁娶及其它喜慶活動均請八音會助興。1989年,孝義暴鎖才一家組成的八音會,參加山西省“禹王杯”電視大獎賽,獲第二名。釵角演奏者郭元寶獲最佳演奏獎。1990年5月,高平八音會演出參加山西民間藝術團體赴京匯報演出,獲中國大眾文學貢獻獎。李瑞環王震李鐵映薄一波方毅李德生楊靜仁王忍之賀敬之等中央領導觀看了演出。晉北的八音會以晉劇(中路棒子、北路棒子)演奏、民間器樂合奏獨奏為主,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是指以嗩吶為主的民族管弦樂隊,如:嗩吶、板胡(大胡)、笙等(當然現今還添了西洋鍵盤樂器:電子琴);武場是以戲鼓為主的重型打擊樂,如:戲鼓、鐃、鈸、鑼等。
八音會的活動是參加迎神賽社或為舉辦的各種遊藝伴奏,也應村民之邀,為娶親或搬家“暖房”。迎神賽社實際是搞大型的觀摩比 賽。演奏員穿著長袍大褂,著禮帽,衣領里插一面寫有村名或會名的小紅旗,細吹細打,緩步行進。如果遇上商號或住戶在街中心擺上一張上面擺有煙茶(或酒)的桌子,就需停下來演奏一番。如兩支八音會在街頭相遇,則停下來展開競吹,互不示弱。有不少八音會會唱“ 圍鼓戲”(圍著老鼓坐著演奏,作不穿戲衣的清唱)。也有些能粉墨登場,演唱上黨梆子或者 澤州秧歌,變成了”自樂班”。解放後,由於樂人停止了活動,八音會增加了為結婚迎送新人和為死者“送殯”。演奏中也增添了許多新的曲目,如《東方紅》、《小放牛》和各種民歌。以後活動逐漸減少。80年代開始又出現興旺氣象。1997年冬,長治市組建的“山西省民間鑼鼓藝術團”赴港演出,受到香港同胞及國外友人高度讚譽。

上黨地區

上黨地區流行最廣的音樂組織和音樂形式,以古代把金、石、絲 、竹、匏、土、革、木稱作”八音”而得名。從長子縣西南呈村元代就製造鑼鼓樂器看來, 至少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境內多數縣的大村大鎮,都有八音會,有的稱為“公議會”、“ 同樂會”等。一般都在冬季農閒請教師來教練。樂器有大鼓、小鼓、板、大鑼、小鑼、鈸、 鑔、小雲鑼、梆、巨琴、二把、胡胡、嗩吶、木魚等,和上黨梆子的樂器完全相同。演奏的 曲牌有[十大番]、[小十番]、[十樣錦]、[長皮]、[節節高]、[戲牡丹]、[得 勝令]、[招軍]、[如令]、[盜令]等數十個。
上黨八音會的音樂構成要素一是宮廷音樂,二是廟堂音樂,三是戲曲音樂,四是民間小調。其藝術特色大致有三:一是吹打並重,文武相接;二是聲情並茂,演奏肩背;三是藝術容量大,本體特色強。八音會高亢激越,熱烈火爆,慷慨悲歌,大氣磅礴。 傳統曲牌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樣景》、《節節高》、《老花腔》、《五花壽》、《點點花》等。
上黨八音會的傳統曲目,僅從澤州縣調查統計,現存80餘首。其中民間器樂套曲31首:[大十番]所聯接的曲牌有盤頭、萬花燈、武夜城、慢流、文夜城、七五三、柳春景、掛花燈、緊流、收江南;[小十番]所聯接的曲牌有小盤頭、青鼓下山、踏青、磨斧、招軍、求醫、鬧端陽、下河南、小金槍、耍孩兒;[十樣景]聯接的曲牌有老八板、圪咂嘴、賣膏藥、萬年歡、西洋景、打雁、釘缸、秦腔秧歌、西火腔、趕卷。嗩吶牌子曲30首:揚州傍妝檯、迎仙客、朝天子、一枝花、清鼓、出字傍妝檯、山坡羊、五福榮、風入松、水龍嶺、大泣顏回、醉太平、五馬、紅繡鞋、董龍滾、跌落金錢、靠山紅、戲牡丹、羅、紅繡針、節節高、大開門、萬年花、小開門、石榴花、鐺鐺鼓、八角鼓、採花。嗩吶卡戲5腔:①上黨梆子板腔(共有中四六、花腔、一串鈴、四十八梆、四六板、垛板、三套板、葡萄架、大板等9腔);②上黨梆子唱腔選段;③上黨落子唱腔選段;④襄垣秧歌唱腔選段;⑤澤州秧歌唱腔選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