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秦淮

八里秦淮

八里秦淮是艾葉古鎮內景點。

艾葉沱灣到平橋一段旭水河長約8華里,河段水盈岸豐,波靜浪恬,儼然湖澤,被稱作“八里秦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里秦淮 
  • 地理位置:艾葉沱灣到平橋
  • 所屬地區:自貢市 
  • 類型:景觀景點
兩岸樹蔭蓊鬱,柳搖水面,竹指清漣。東北岸有石佛寺、望水觀音等四五處寺觀道場;西南岸則水埠羅陳,碼頭湊密,連通長土鎮。清光緒年間,鹽商黃敦三的兒子黃濱嶼創設“花船”,載客泛舟於這“八里秦淮”,一時仿行者蜂起,僅艾葉鎮便有花船140餘只,使這裡憑添雅致風景。
作為貢井礦鹽採制的發祥地之一,此地自西漢時期起便進行采滷製鹽,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現今的古鎮格局形成於清代鹹豐時期(公元1851—1861年),沿釜溪河而建,素有鹽運第一灘、“八里秦淮”發端處的美譽。
清光緒年間,鹽商黃敦三的兒子黃濱嶼創設“花船”,載客泛舟於這“八里秦淮”,一時仿行者蜂起,僅艾葉鎮便有花船140餘只,更使這裡憑添雅致風景。
發源於榮縣大尖山的旭水河蜿蜒從貢井城區流過。其中,艾葉灘(艾葉鎮)沱灣至平橋瀑布段長八里,古代文化人美稱其為“八里秦淮”。
八里秦淮的上游有清代中晚期修建的石拱橋“平康橋”和水深無底的“沱灣”,下游有古老的石板橋“平橋”和斷崖形成的“灘壩瀑布”(今人叫平橋瀑布)。
八里秦淮河水是當年貢井鹽場用水(民用水和井灶用水)的主要來源。從鹵船上提取滷水的“水車”高高地架設在兩岸,河中鹽船、鹵船、煤船、花船(仿西湖畫舫的小船)、客船(似烏篷船)來來往往,呈現出“千船競渡”的景象。
八里秦淮兩岸有許多水碼頭,碼頭上轉運鹽、煤等物資的工人和上下船的乘客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平康橋、平橋上運鹽的馱馬、黃牛、鹽擔子(販賣票鹽的挑夫)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八里秦淮兩岸,水上有運載鹽場生產資料的船隻,陸地上有運輸鹽巴的馱隊、人員,空中有跨越兩岸高架上的輸鹵梘桿。每天,在這四通八達的通衢上,從早到晚、寒來暑往,一年四季,都周而復始地呈現出一片繁忙、欣欣向榮景象,折射出富榮西場鹽業生產的發達。
八里秦淮南岸的筱溪街更是貢井地區政治、商貿、文化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