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紅軍團長孟慶山等到冀中,在中共平漢線省委、保東特委(後改稱保屬省委、冀中省委)領導下,通過培訓軍事骨幹,將當地民眾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組建成河北游擊軍。10月14日,國民黨軍第53軍第388旅第691團團長呂正操(共產黨員)率部南撤途中,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關於回師北上抗日的指示,脫離國民黨軍,在河北省晉縣小樵鎮舉行抗日誓師,改稱人民自衛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路軍第三縱隊
- 團長:呂正操
- 建立時間:1937年10月14日
- 人數:6.6萬餘人
- 位置:冀中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紅軍團長孟慶山等到冀中,在中共平漢線省委、保東特委(後改稱保屬省委、冀中省委)領導下,通過培訓軍事骨幹,將當地民眾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組建成河北游擊軍。10月14日,國民黨軍第53軍第388旅第691團團長呂正操(共產黨員)率部南撤途中,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關於回師北上抗日的指示,脫離國民黨軍,在河北省晉縣小樵鎮舉行抗日誓師,改稱人民自衛軍。
八路軍第三縱隊編輯 鎖定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紅軍團長孟慶山等到冀中,在中共平漢線省委、保東特委(後改稱保屬省委、冀中省委)領導下,通過培訓軍事骨幹,將當地...
1942年春,第3縱隊實行精兵簡政,部隊縮編為12個主力團、13個地區隊及回民支隊;南進支隊指揮部和2個團轉隸於八路軍第2縱隊。此後,進行了“五一”反“掃蕩”...
八路軍第三縱隊 1938年4月,由呂正操領導的冀中人民自衛軍和河北游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呂正操任司令員,王平任政治委員(7月由程子華接任),下轄第七、八、...
八路軍第四縱隊 成立於公元1938年5月,解散於公元1939年2月1938年2月鄧華率晉察冀軍區獨立一師第三團(老三團一部)從淶源縣出發,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
1945年冬,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轄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個縱隊。1946年6月底,以晉冀魯豫...
八路軍第4縱隊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有兩支部隊先後使用過這一番號。1941年皖南事變後,第4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
1939年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決定,在山東成立八路軍第1縱隊,徐向前任司令員,朱瑞任政治委員,統一指揮山東省與江蘇省北部地區的八路軍各部隊。6月,徐向前、朱瑞...
為增強華中抗日力量,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中原局於1940年 8月將進入隴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東皖東北地區的八路軍第 4縱隊第2旅、第4旅第7團以及蘇...
十八集團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於12月9日在冠縣組成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統一指揮冀魯邊之津浦支隊、冀南之青年縱隊第三團及騎兵團,支持魯西北抗戰。李聚奎任...
八路軍新編第三旅 1940年4月由趙(基梅)譚(甫仁)支隊、冀魯豫支隊獨立大隊、豫北大隊及第三四四旅特務營編成。旅長韓先楚、(趙基梅代),政治委員譚甫仁,副旅長...
八路軍第三四四旅,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15師主力之一。1937年8月,由原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第73、第75、第78師,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改編而成。徐海東任旅長...
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冀東暴動殘部和八路軍第四縱隊主力改編,後撤銷番號,歸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蕭克,政委陳漫遠,參謀長程世才,政治部主任伍晉南。...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6軍團和紅軍第32軍、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在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
沂蒙雄師——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該縱是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分主力部隊發展而來的。8縱是華野攻堅能力最強的6個縱隊之一。在這支英雄部隊的輝煌戰史中:...
八路軍第三八六旅,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主力之一。1937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第93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6...
圖集 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宋時輪的駁克槍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百科ROBOT ...
圖集 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宋時輪的白朗寧手槍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百科ROBOT ...
八路軍第115師,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之一,1937年8月25日...
【八路軍平原縱隊】1938年12月,聊城失陷後,第三十一支隊收容原范築先部各支隊中由共產黨員直接掌握的武器和撤出的政治工作人員約400餘人,使支隊迅速擴大到1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