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路軍文化園
- 地理位置: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太行西街
- 氣候類型: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231畝
- 開放時間:09:0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別景區
- 門票價格:90元
- 著名景點:勝利壇
軍藝社
情景劇場
拓展體驗區
八路村 - 主管部門:山西省長治市旅遊局
發展歷史,景區介紹,環境布局,主要景點,軍藝社,勝利壇,拓展項目區,相關影片,八路村,勝利大道,雕塑故事,活動建設,景區特色,相鄰景點,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2009年3月9日 啟動了八路軍文化產業重點工程及配套項目,總投資8700萬元的八路軍文化園項目
2011年8月12日 武鄉八路軍文化主題公園建成完工。
景區介紹
八路軍文化園為全國唯一將展館內靜態展板用體驗式的高科技手段,再現八路軍抗戰史實的大型主題公園。文化園以抗日戰爭和民族革命戰爭為背景,用珍貴的革命文物和大量仿製生活用品,生動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上浴血奮戰、艱苦創業的光輝歷程,園區內有大小演藝( 九 )處,其中軍藝社蒙太奇和情景劇反掃蕩,以八路軍歷史為題材,刺激驚險,遊客可以親臨其境,親身體驗八路軍當年戰鬥、生產、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及與當地民眾魚水情深的艱苦奮鬥情景。
園內三場常態演出:實景劇“反掃蕩”,影視蒙太奇體驗劇“太行游擊隊”,軍民同慶“《歡慶勝利》大巡遊”,通過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幽默詼諧的表現形式,喜慶熱鬧的民俗風情,生動再現了八路軍將士與當地老百姓軍民同心、共同抵制日寇的歷史場景。同時,還可以參與“當一天八路軍”的角色扮演活動,親身體驗八路軍當年戰鬥、生產、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的場景以及八路軍與當地民眾魚水情深的軍民情誼。
環境布局
八路軍抗戰勝利紀念壇,高8層,寓意著八路軍8年抗戰之永恆紀念,壇頂立有6面文化牆,呈“八”字型,八路村村落建築總體鳥瞰呈“路”字型,軍藝社建築總體鳥瞰呈“軍”字型。
所以八路軍文化園總體呈八路軍三個字形。
主要景點
軍藝社
軍藝社建築總體鳥瞰呈“軍”字型,由數字型驗休閒區、多功能大廳和互動展覽區三大部分組成。社內主要通過高科技的數字互動技術,對八路軍戰鬥生活的場景進行包裝,展示八路軍在根據地開展文藝宣傳的成果,展現八路軍“亦文亦武”的抗戰面貌,反映八路軍文化的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
勝利壇
1、數字型驗休閒區:主要內容有虛擬射擊,虛擬拍照,休閒互動空間等,以趣味性極強的數字虛擬體驗項目將大家引入抗戰年代,同時這裡也是多功能大廳影視蒙太奇體驗劇的候演休息處。
2、多功能大廳:是八路軍抗戰勝利後慶功的地方,這裡每天上午定點上演《太行游擊隊》影視蒙太奇體驗劇,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3、互動展覽區:主要通過新聞文學、音樂、美術、戲劇、印刷及聽音室等六個空間多方面再現八路軍“喚起民眾、共同抗戰、同心同德、打擊敵人”的抗戰歷程。六個空間的展示內容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主線,重點向大家介紹在“講話”精神指引下,延安和各根據地八路軍文化蓬勃興起並取得豐碩成果的情況。八路軍文化是抗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典型代表。
全名為“八路軍抗戰勝利紀念壇”,高8層,寓意著八路軍8年抗戰之永恆紀念,壇頂立有6面文化牆,呈“八”字型,牆高4.5米,寓意1945年取得抗戰勝利,牆上依次為:“黨的領導,統一戰線”“東渡黃河,轉戰太行”“軍民團結,浴血奮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國際支援,共同抗戰”“抗戰勝利,挺進中原”等六大主題,這六組太行紅砂岩浮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堅持抗戰的艱辛歷程。
拓展項目區
園內共設定了水面、高空、陸地三大拓展區,可供參加“當一天八路軍”活動的遊客朋友們進行軍事訓練和團隊精神鍛鍊。通過參與拓展項目,遊客可以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影片
《反掃蕩》實景劇
《反掃蕩》實景劇把握年代及社會背景,運用電影製作手段,通過舞台劇與實景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以山西本土文化特色為主調,以輕鬆愉悅的表演風格,動感諧趣的打鬥設計以及驚奇震撼的特技、特效場面貫穿全劇來演譯“反掃蕩”前夕,八路軍和游擊隊突襲和繳獲一批日本軍隊準備用來進行“反掃蕩”的軍用物資,以保障“反掃蕩”取得勝利而發生的一段故事。
《歡慶勝利》大巡遊
勝利前廣場上,孩童奔躍歡呼,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堅持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戰勝利,全民歡呼、慶祝勝利的喜慶場景。遊客朋友們可換裝親自參與其中,揮動雙臂、喜舞彩綢,揮出對抗日英雄真真的情、舞出對八路軍濃濃的義,真實再創軍民熱烈慶祝反法西斯抗戰勝利熱鬧歡快的盛美場景。
影視蒙太奇體驗劇《太行游擊隊》
《太行游擊隊》在軍藝社多功能廳上演,此節目表現形式鮮明、表演手段豐富、融合參與性、體驗性、互動性、娛樂性、刺激性、知識性等要素為一體。演員邀請遊客參與互動,以遊客現場參與表演為亮點增加喜劇幽默的娛樂元素,同時融入影視拍攝和後期製作的“蒙太奇”手段,讓演員和參與表演的遊客通過舞台現場進入螢幕,參與到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在螢幕里發生大場面的戰鬥故事,所有人物再從螢幕中返回到舞台現場,讓遊客在虛實結合的表演中感受“蒙太奇”的神奇。
八路村
八路村村落建築總體鳥瞰呈“路”字型,這裡高度濃縮八路軍的戰鬥精神和光輝業績,是一個繼承和發揚八路軍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動課堂,突出八路軍的軍旅生活、文化生活,文藝創作、抗戰宣傳、文化教育,軍工生產、政權建設、新聞出版和商貿服務等內容。
八路村根據不同的展示內容和互動功能劃分為工商貿易區、宣傳教育區、軍工生產區、根據地區、軍旅生活區、英雄模範區等六個區域,在村內每個區域還按照八路軍風格布置有50多間客房和一間八路軍大餐廳,遊客可以在此入住並報名參加“當一天八路軍”活動,通過穿一身軍裝、照一張軍像、扛一次步槍、吃一餐小米飯、住一回老區坑、唱一首抗戰歌曲、看一曲抗戰戲劇、觀一場懷舊影像,讓身心回到抗戰年代,深度體驗八路軍文化內涵,傳承八路軍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接受一次不同以往的體驗式紅色革命傳統教育。
八路軍工商貿易區:它由十一個單元組成。
1 銀行—統一貨幣 穩定金融,主要以還原太行抗戰時期根據地建設的冀南銀行原貌為主要情景,反映當年八路軍為統一抗日根據地的貨幣,保證根據地經濟建設,在各根據地分別成立銀行的歷史。
2 糧站—自力更生 保障供給,以當年太行根據地糧站原貌為情景建設。糧站的設立保障了根據地開展春耕生產保證軍政和民食的需求,進一步穩定了社會秩序。
3 政治交通局—鴻雁傳書 情系八方,八路軍設定政治交通局擔負各行政專署的檔案傳遞,同時利用政治交通員來往各地通過敵戰區的條件,收集各地日偽軍的情報,擔負著傳遞各抗日軍政機關團體公文信件和發行《新華日報》等抗日書刊的任務。
4 貿易行—打破封鎖 調劑物資,為保障根據地軍民的需求,根據地建立公營商店,發展合作商業,保護私營商業。在商業貿易中,合作社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對促進各根據地的商品貿易發展和市場的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5 磨坊—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面生產,一面戰鬥,一面工作,一面學習。”手工磨坊就是當時最普通運用的手工業作坊之一。
6 榨油坊—多種加工 調劑需求,榨油坊是當時為解決食油困難,保證邊區軍民需求,自給自足生產食用油設立的小型作坊,壓油的方法是用石磨。
7 編織坊—巧手編織 解決民需,太行區根據地從1940年就開始了農業生產,在部隊與軍民配合互動中,開辦了各種手工業坊,編織坊就是其中之一。編織坊利用根據地當地生產的原材料,在傳統編織工藝的基礎上,製作了各種類型的手工編織品。
8 茶館—紅色交通 秘密戰線,還原與模擬當年敵後作戰需求的聯絡站用於八路軍與地下組織的接頭地點,被稱之為“拆不散,砍不斷的紅色交通線”。
9 飯鋪—護送幹部 傳遞情報,飯鋪不僅在服務軍民需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在完成黨的秘密工作,在傳遞黨的秘密檔案,情報,護送幹部,聯絡接頭,轉運物資等方面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0 豆腐坊—自給自足 改善生活,按太行地區民間風俗裝置,真實地按照當地豆腐的製作程式,加工生產豆腐並銷售,同時定點為八路軍各餐飲點和八路村食堂供應新鮮產品。
11 供銷社—搞活流通 平抑市場,抗戰時期,根據地為了保障軍民的生產生活所需,建立了許多這樣的供銷社,所銷售和供應的商品和產品範圍較廣。
勝利大道
勝利大道全面反映抗戰時期八路軍戰士英勇抗敵,與日軍鬥智鬥勇,最終取得勝利的畫面。畫面包括: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雞毛信、鐵道游擊隊、雁翎隊、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聶耳(義勇軍進行曲)、黨的兒女、歡慶勝利、支援前線、雙槍李向陽、百團大戰、送子參軍、訊息樹、紅燈記等21 組雕塑。
雕塑故事
地道戰
地道戰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一種作戰方式。武鄉的窯洞戰,內部設有審訊室、會議室、陷阱等等,和地道戰極為相似。距武鄉縣城二十公里的大有鄉李峪村,是抗戰時期地雷大王王來法的家鄉。現有王來法紀念館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
地雷戰
地雷戰是抗戰期間民眾性最強、運用最靈活巧妙的戰法。抗戰中,廣大軍民製造出了大量的地雷,並把它們布設在大道、小路、草叢、樹上、樹下,使日軍在根據地內寸步難行,充分展示了八路軍和人民民眾的聰明才智。
小兵張嘎
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一名勇敢、機智、堅強的小男孩張嘎為了給奶奶報仇,歷盡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一名小偵察員的故事。
雞毛信
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叫海娃的放羊孩子,在山上一邊放羊,一邊給八路軍放哨,把一封很重要的雞毛信送到八路軍手裡,並機智地把敵人引入八路軍包圍圈的英雄故事。
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該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出沒於萬頃微山湖,依靠民眾,截軍列、打洋行、扒火車、炸橋樑,打得日偽軍魂飛膽喪,使魯南抗日根據地得以不斷鞏固和擴展。
雁翎隊
是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上一支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的隊伍。他們時而化裝成漁民,巧端敵人崗樓;時而出沒在敵人運送物資的航線上,截獲敵人的軍火物資;時而深入敵人的心臟,為民除掉通敵的漢奸;時而頭頂荷葉,嘴銜葦管,隱蔽在蘆葦叢中,伏擊敵人保運船。這支令敵人聞風喪膽、令百姓歡欣鼓舞的隊伍,就是活躍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裝——人稱“水上飛將軍”的雁翎隊。
永不消逝的電波
展示我黨地下工作者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期堅韌樂觀、剛毅果斷、臨危不懼、勇於奉獻的共產黨員形象,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開展工作非常困難,但共產黨員用他的機智勇敢、果斷智慧為我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讓人感動,讓人回味,讓人思索……
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民眾中廣為傳頌。(具體名單為: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在抗戰八年中,廣大中國婦女通過參與抗敵救亡活動,走出家庭,參與到社會各項事業中,她們在不同的崗位以不同的形式與男兒一樣,凜然無畏,至剛至強譜寫了一曲曲巾幗讚歌。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在戰鬥中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枝,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楊靖宇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叢林伏擊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整個抗戰中,中國人民以主動靈活的游擊戰術、分散流動的作戰形式,利用各種有利的場所和地形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這一尊雕塑表現了叢林中英勇抗敵的場面)
白求恩
諾爾曼·白求恩同志的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刻,白求恩同志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感召,從萬里之遙的加拿大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女——八路軍無私地奉獻出他全部的光和熱,展示了他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並最終長眠在中華大地上。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激勵了億萬軍民抵禦外侮、勇戰頑敵的堅強鬥志,成為醫務界乃至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中,稱讚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象徵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黨的兒女
站在這尊雕塑面前,我們看到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的光輝形象,看到了他們頑強奮鬥,抵制侵略,保家衛國的奮鬥史,使廣大黨員能夠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真正深刻體味到共產黨員在中華民族歷史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展現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們的精神為我們詮釋了無論是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還是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共產黨員應始終沖在時代的前沿,發揮其先鋒模範作用。
歡慶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作為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當日本投降訊息傳來,中國大地上爆竹震天,孩童奔躍歡呼,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大街上遍懸旗幟,張貼整齊標語,充溢著歡欣熱烈氣象。(日本裕仁天皇根據波茨坦公告,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向世界人民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分別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籤字。
支援前線
抗日戰爭時期,人民民眾積極參戰支前。武鄉縣先後由千餘民兵、民眾,隨軍奔赴上黨前線,抬擔架,送彈藥。武鄉人民大力支援前線,動員全縣人馬送糧食、彈藥;婦女組織看護組,慰勞部隊,燒水做飯,救護傷員。武鄉人民在縣委號召下,省衣節食,把糧食、衣物送往前線,甚至還把老人的壽材捐獻,支前人數達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二人。
雙槍李向陽
講述了李向陽帶著善使飛刀的兵痞侯得章、鬼馬精靈的神偷郭小北、戀媳婦的爆破大王崔富貴,還有總愛對外宣稱是李向陽媳婦的女俠“楊大腳”,一起打鬼子松井的故事。
百團大戰
送子參軍
在抗日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有一個偉大的母性群體,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抬擔架、推小車,捨生忘死救傷員,不遺餘力撫養革命後代,譜寫了一章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華章。
訊息樹
抗日時期,老百姓為對付日本侵略者,每個村的山坡上都有一顆訊息樹,最先看到日本鬼子的哨兵就把樹放倒,其他看到的村民就可以及時準備應對。訊息樹其實就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由於樹比較高,容易看清,而且比起煙火不容易被敵人發現,也不需浪費時間點火。情況穩定後可以把樹重新立起,反覆使用。在人民戰爭中曾被廣泛套用。
紅燈記
1939年,憲兵隊長鳩山率領的日軍對我東北抗日力量展開瘋狂圍剿,妄圖控制整個東北地區並向中原滲透。東北龍潭地區,以鐵路工人李玉和為代表的地下黨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之下,為鉗制日軍、配合抗戰進行著一系列靈活機智、艱苦卓絕的鬥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等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繹著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髮出來的縷縷濃情。該劇反映了李鐵梅在鬥爭風雨中逐漸長大成熟,最終成為一名堅毅、勇敢的共產黨員的歷程。
劉胡蘭
這個雕塑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凜然無畏、至剛至強的女英雄形象——劉胡蘭,她是山西省文水縣人,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於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劉胡蘭因為拒絕投降,在鍘刀下英勇就義,時年15歲。隨後,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毛澤東當年為其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活動建設
2014年1月31日 文化園景區將在推出門票免費活動,屆時廣大遊客可免費入園。
2015年7月7日 以“弘揚太行精神、傳承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的第五屆八路軍文化旅遊節在武鄉縣正式啟動。
2015年2月25 日 八路軍文化園繼續執行冬季免首道門票的優惠政策,並精心準備,推出了“舞動武鄉·香飄佳節”春節特別活動。
2016年2月6日 八路軍文化園推出春節文化活動。
景區特色
景區主打體驗式紅色旅遊,遊客可參與“當一天八路軍”的角色扮演活動,親身體驗八路軍當年戰鬥、生產、工作、學習、娛樂的場景以及八路軍與當地民眾魚水情深的軍民情誼。
園內有三場常態演出,包括:情景劇《反掃蕩》、影視蒙太奇體驗劇《太行游擊隊》、《歡慶勝利》大巡遊。這些演出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詼諧的表演形式,再現了八路軍將士與當地老百姓軍民同心、共同抗擊日寇的歷史場景。
相鄰景點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宣傳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和綜合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山西省武鄉縣城太行街363號。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與八路軍文化園相距僅僅一百米左右。來武鄉旅遊的人都會來倆個景點旅遊的 。
旅遊信息
票價:武鄉八路軍文化園票價是90元。針對老人小孩有優惠。
地點: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太行西街。相距武鄉縣汽車站並不遠,步行只需要10多分鐘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