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寫作者游姑蘇台而撫今追昔;下片抒發懷古傷今之情,暗含報國無門之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
  • 作品別名:《八聲甘州·和施知言姑蘇台韻》《八聲甘州·步晴霞倒影》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八聲甘州
姑蘇台和施芸隱韻
步晴霞倒影,洗閒愁、深杯灩風漪。望越來清淺,吳歈杳靄,江雁初飛。輦路凌空九險⑶,粉冷濯妝池。歌舞煙霄頂,樂景沈暉⑷。
別是青紅闌檻⑸,對女牆山色,碧澹宮眉⑹。問當時游鹿⑺,應笑古台非。有誰招⑻、扁舟漁隱,但寄情⑼、西子卻題詩。閒風月⑽,暗銷磨盡,浪打鷗磯。

作品注釋

⑴八聲甘州:簡稱“甘州”,唐邊塞曲。據王灼碧雞漫志》卷六說:“《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呂調’有‘象八聲甘州’,他宮調不見也。凡大曲就本宮調製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若‘象八聲甘州’,即是用其法於‘中呂調’。”今所傳“八聲甘州”,《樂章集》入“仙呂調”。因全調共八韻,故稱“八聲”。雙調,九十七字,上下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九十八字、九十五字型,或首句增一韻者。集中三首詞皆為九十七字正格。上片第三句,下片第二句、第四句為上一下四句式。下片第六句作上三下四句式;第八句下四字中間兩字宜連線,因在吟唱或配樂演唱中,兩字連線與否,會截然不同。 
⑵姑蘇台:在姑蘇山上,又稱胥台,春秋時吳王闔閭所建。《越絕書》:“胥門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蘇之台”。施芸隱:即施樞,吳文英之詞友。 
⑶輦路凌空九險:一本無“九險”二字,一本“九險”作“花陰”。  
⑷樂:一本作“落”。
⑸青:一本作“新”。
⑹宮:一本作“空”。
⑺當時:一本作“姑余”。
⑻招:一本作“拈”。 
⑼寄:一本作“賦”。
⑽閒風月:一本作“閒月”。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步晴霞”三句,漫遊姑蘇台時的感受。詞人說:漫步在像似晴空中的彩霞倒影在地上一樣美艷的姑蘇台上,頓時擺脫了無聊的閒愁。我且舉起巨盅慢慢地飲酒,細細地欣賞吧。“望月來”三句,台中的所見所聞。“越來”,即越來溪,在蘇州。“歈”,即歌也。詞人從台上觀看那越來溪,只見淺青色的溪水潺潺而流;台下還有吳歌飄起,並且逐漸擴散到杳渺靄靄的九天,驚得江邊的鴻雁也慌張地飛向到遠方去。“輦路”兩句,見景而思古。言美女西施從前曾經從姑蘇城中,沿著九曲路乘輦車來這台上遊玩。台邊的梳妝池內,因為她經常來此梳洗,所以就沉積起了一層厚厚的白粉。“歌舞”兩句,嘆古而傷今。此處是說:當年吳王在這雲煙繚繞的姑蘇台上觀賞歌舞,游宴歡樂的情景,如今卻像落日餘暉一般消逝得無跡可尋,這能不使人生悲夫? 
“別是”三句,述台上遠近景色。此言詞人從遙想之中驚醒過來。他再細看眼前的姑蘇台,青紅相間的欄乾外,近處有紅色的花牆,遠處有青色的群山。遠山蜿蜒在花牆上面,恰似一雙淡青色的細長宮眉。“問當時”兩句,借物而傷古。“游鹿”,即野鹿,因其為長壽動物,故設此一問。詞人說:假如我去問問過去來這兒遊玩過的野鹿,那末它可能會笑著說:“這座台與古時候已是大不相同了”。“有誰招”兩句,借史而鑒今。此處是問:是什麼人招來了一葉扁舟,退隱江湖了呢?大夫范蠡也!夫差亡國之後,范蠡急流勇退,攜西施而暢遊五湖,寄情山水,暢吟詩書,歡歌自娛。詞人故有是問。“閒風月”兩句,承上,明嘆范蠡,暗傷自身之報國無門也。此言范蠡可以急流勇退而浪跡江湖之中。他與西施為伴,過著悠閒的風花雪月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已經慢慢地銷磨掉了濟世救國的豪情。而如今自己也像范蠡游五湖似的羈旅在四方,現在呆立在水邊磯上,但卻又報國無門,只能在此徒嘆“空悲切”。 

名家評論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俞陛雲評:前半僅賦本題,其精湛處皆在下闋。轉頭三句筆意便超拔。其下游鹿台非,游湖人遠,雖皆本地風光,在能手出之,有一種高朗之氣。結句閒鷗風月,霸業消沉,尤為撫嘆。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