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盤峽黃河公路吊橋位於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境內八盤峽水庫下游。該橋由八盤峽水電廠建設,水電四局設計施工,於1983年6月竣工通車。橋長179m,寬5m。設計荷載等級汽-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盤峽黃河公路吊橋
- 橋樑長度:1332.1米
- 通車時間:1983年6月
- 地理位置:甘肅省蘭州市
- 所屬國家:中國
- 橋樑類型:蘭新高鐵全線唯一跨越黃河的大橋
- 地理位置:永靖縣境內八盤峽水庫下游
橋樑概述,所處位置,建設歷程,橋樑建築,重要意義,相關文化,
橋樑概述
八盤峽黃河特大橋位於甘肅省永靖縣境內,是蘭新高鐵上唯一一座跨越黃河的特大橋,全長1332.1米,自蘭新高鐵高家山隧道出口引出,在焦家川附近以4孔連續鋼構跨越黃河,而後西行至新莊隧道。八盤峽黃河特大橋是蘭新高鐵全線唯一一座跨越黃河的大橋,所處地理位置複雜、施工難度大,是蘭新高鐵的重點難點工程。
所處位置
八盤峽黃河公路吊橋地處甘肅省蘭州市境內八盤峽水庫下游。八盤峽水電站是黃河幹流上的一座低水頭、河床式徑流水電站。設計裝機5台軸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3.6萬kW,總裝機容量18萬kW,年發電量11億kW·h。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高33m,水庫總庫容0.49億m3,為日調節水庫。1975年初2台機組投產發電,1980年5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建設歷程
橋樑建築
橋樑所處河段屬峽谷河道,河谷較寬敞,經八盤峽水庫調節後水流平穩,河床基本穩定,主流擺動幅度不大。兩岸有堤防工程,防洪壓力不大。
重要意義
相關文化
在蘭州這座“兩山夾一河”的城市,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千百年來,蘭州黃河的橋,影響著蘭州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對城的認識,見證了蘭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蘭州黃河古來無橋。古代蘭州過河的方式,冬季踏冰,以冰為橋,無冰季節則靠渡船和羊皮筏子。
1372年(明洪武五年),蘭州第一座黃河浮橋“鎮遠橋”在城西始建。此橋每年春季搭起,冬季結冰前拆除,其址三易,由距城7里、10里演變為緊鄰西關。浮橋由24條木船托起,其間連以木樑,鋪以木板,圍以木欄,故為木橋。
蘭州建橋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木橋到鐵橋由明至清,季節性的黃河浮橋歷經530多年,逐漸不敷使用。20世紀初葉,清政府出銀30餘萬兩,由德商在蘭州鎮遠橋近旁建造一座永久性的橋樑,保固期限80年。1907年簽約,1908年開工,1909年建成。為區別於往日之“木橋”,特將新橋命名為“蘭州黃河鐵橋”。民國時期的1928年,改稱“中山橋”,此名沿用至今。
如今,蘭州有了一座座千姿百態、造型各異的大橋,蘭州的發展已經超越了黃河北岸的限制,結束了黃河北曾經的“地理死角”、“交通末端”的宿命。橋,不僅溝通了蘭州的南北兩岸,也擴大了蘭州的版圖和視野,同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分流,既是建橋的必然結果,也是進一步激活經濟“存量”,做大城市競爭力“增量”的快速通道。